浅谈初中文言文复习的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复习,就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唤醒已学文言文知识,并进一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该知识板块是初中语文复习迎考中较为重要的一块,是学生反映难度较高的一个模块,也是教师花费复习时间最多的知识板块,可是一轮复习下来,我们总是发现复习效果与自己预设目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主要有:
  一、受语文复习“无效性”思想的影响
  “温故而知新”,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但是在语文复习中,这似乎成为了空谈,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语文复习不复习一个样,做了那么多练习,上了那么多节复习课,考试也考了那么多次,可效果还是不理想,说穿了考好的学生不复习也考好,考不好的复习了也还是考不好。”这就造成了我们学生对语文复习的漠视。而文言文虽然对继承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语言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它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很难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言文内容过多,任务过重
  有人曾戏言:中学语文学习,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我们学生对文言文的态度,但是,翻开初中语文教材,我们发现初中三年的教材中,单纯的文言文(不包括古诗)就将近40篇,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这近四十篇的文言文的任务太重了,试想之前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去学,都没有掌握的知识,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又怎能融会贯通?
  三、没有准确为学生“号脉”,没有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古人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性,才能矫正学生的缺点。在文言文复习中,我们老师都是一本复习资料,一张嘴,就是一轮复习。盲目相信复习资料,缺乏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分析,同时抱着课都上过了还能有什么问题的心理,对学生复习训练的结果不予重视,不加反馈,训练题不做讲评或者只是简单地核对答案,不去追究和指导学生怎样得出这个结论,复习教学达不到“使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的高度。这就导致了复习的无效。
  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提高文言文复习的有效性,将文言文复习落到实处,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结合本届初中教学实际,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立有效复习的理念是前提
  理论指导实践,观念决定行为。只有先确立了有效教学的理念,才会“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才会真正关注教学效益,关注语文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对“有效”的理解,设定文言文的有效复习的评价标准,即以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而非以文言文复习的节奏快慢来评价复习是否有效。(初中语文论文代写|初中文言文有效复习教学论文代写)
  二、准确确立复习目标是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落实,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进步或发展。而文言文的复习中,我们必须明确有一个明确的复习目标。
  三、积极调动学生兴趣是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的课”。叶圣陶也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去想,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
  (一)了解学生:由于基础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书本的知识不够落实,在解释、翻译重点词句时往往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有的学生缺乏对知识之间纵横联系的了解,不能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此外,在各册、各篇上,学生也有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而有效复习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为学生“号脉”,明确不同类型学生的“病症”所在,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所疗效。
  ( 二)激发信心: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面面俱到的讲授,对有的学生来说并没有触及他们 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不能预示着成功,因而不能激发他们的信心,对有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炒冷饭,早就已经知道了,因而不能激发他们的激情。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设置不同的要求,如在复习中,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我不仅要求他们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同时对一些不列入重点但同样文质兼美的课文,也要求掌握;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掌握课文中重点词、句的解释,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强很多了。
  (三)享受成功:在以往的复习课上,我们受其他科目的影响,往往也会采取“题海战术”,可是实际效果却不高,同时也使学生对语文复习更加反感。因此,在本次的复习上,我改变了策略,既不搞“题海战术”,也不再成 “一家之言”,而是讲练结合。
  四、必要的方法指导是钥匙
  文言文内容丰富、深奥,若学生盲目地学,死记硬背文言文,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劲。所以老师应该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打开知识的大门。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古人亦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认为文言文的有效复习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注重学法指导,点拨思路,传授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因此在本次的文言文复习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以导促学,注重预习:教授新课需要预习,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共识,其实复习课同样需要预习,文言文更是如此。通过预习,我们的学生可以对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大致了解,明确了复习目标、重点、难点,使学生在上课时有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整合资源,比较阅读:我们平时的教学是分课时、分阶段逐步推进的。学生仅仅学会了某课时内容、学好了某阶段知识,而缺乏不同课文、不同阶段之间的交叉、渗透、整合学习的能力,其学习品质是很难发展、提升的。而文言文复习它特别强调知识点的链接与集合。既要注意作品内涵的相似之处,又要注意作品的个性化特征;既要注意文言词语的通常用法,又要注意区别于不同语境中的语境义。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我教导学生学会“回头看”要随时反省复习的收获,总结复习的效果,尤其要让学生学会对所复习的知识做系统小结,以实现左右逢源,举一反三。
  (三)提升能力,拓展迁移:正确的学习理念告诉我们,复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做课外文言文的时候,在老师讲解之前,我们的学生会觉得很难,不能理解,而在老师分析之后,学生往往会恍然大悟:原来答案自己之前都记过了,问题就在于自己不会拓展迁移。
  总之,文言文复习其实就是一个积累、巩固、迁移的过程,它不是以前学习过程的简单重复。我们在备考复习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慢慢咀嚼,把握其精髓,才能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获取知识,并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  在教学对话中,所谓“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教学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
内容摘要:小学生刚开始进入写作阶段,他们经常会出现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内容的情况。即使有内容可写,写出来也像流水账一样。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很难得到提高。本文将重点研究随笔训练的写作方法,希望对学生们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随笔训练 教学实践 随笔就是很自由的一种写作方式,它的题材不仅灵活,还十分广泛。教师利用随笔形式自由的特点,系统化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启迪学生
内容摘要:按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来判断,成语是一种典型的构式。近年来,一些新闻标题和标牌用语改换成语中的字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我们称之为成语的仿用,对成语的仿用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措施,禁止其使用,但这种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以“谈虎色变”为例,在构式语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式的能产性和构式的语义压制,来解释成语仿用的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关健词:构式 成语仿用 构式的能产性 语义压制  在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
能力的形成是需要训练的,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缺少一项专门训练“倾听”能力的环节,导致“倾听”能力这项重要训练项目的缺失,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倾听能力的训练要注重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听的习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感熏陶。  倾听作为一种能力,就应该设计专门的教学环节予以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建立一个“听读”训练环节,使其成为一个必须执行的教学规范,在中低年级的语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初中政治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习惯上难以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要想积极贯彻新课改的思想,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果,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自媒体的广泛运用,师生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基于互动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上网时间适度的大学生对师生关系融洽的认可度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传统互联网的当局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节奏与需求的变化,发现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移动互联网在继承了这两大行业的同时,不仅具有各自的特点,也衍生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特性。在其发展的同时,不仅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链,并能还能开创出更多新型产业。移动互联网使整个市场的竞争推向了新的高度。各路的运营商、传统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服务提供商及相关产业主体都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