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规律和方法,是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学生思维一般比较单一、呆板、不善独立思考的实际情况,我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侧重点放在培养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独立性,创新性,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识,探索规律,主动发现知识;变封闭式思维为开放式思维,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向外开拓,直到提出自己的创见。
一、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克服思维的单一
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想设法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思考。例如:“甲乙两地相距486千米,快车与慢车同时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6小时相遇。已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5:4。求快车、慢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先求快车和慢车的速度和,再根据条件“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5:4”,启发学生想出:快车速度是慢车的倍,慢车速度是快车的4/5,快车速度是快、慢车速度和的5/4+5,慢车速度是快、慢车速度和的4/4+5。根据这一条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到:快车共行驶的路程与慢车共行驶的路程的比是5:4。启发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
再如:教学了分数意义后,要求学生说说怎样可以得到分数1/4。有的学生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4。”有的学生说:“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还有的学生说:“把一堆煤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堆煤的1/4。”更有的学生说:“1÷4=1/4。”总之要鼓励学生回答出自己的见解,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呆板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开拓思维。
一题多变既通过同一条件、不同问题或同一问题、不同条件的不同变换,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例如:“一份稿件,甲单独要10小时抄完,乙单独要12小时抄完,甲乙合抄几小时抄完?”待学生解答后,可做如下变题训练:
(1)条件不变,问题可变为①甲先抄2小时,余下的由乙独抄,需用几小时?②乙先抄3小时,余下的甲乙合抄,需用几小时?
(2)问题不变,条件可变为①甲单独抄2小时能抄完这份稿件的1/5,乙单独抄完的时间是甲的1.2倍。②甲单独抄需10小时抄完,是乙单独抄完所用时间的5/6。
(3)条件变,问题也变①一份稿件,甲单独要10小时抄完,乙单独要12小时抄完,丙单独要15小时抄完,甲乙丙合抄几小时可以抄完?②一份稿件,甲乙两人合抄需6小时抄完,由甲乙丙三人合抄2小时抄完这份稿件的一半,若由丙一人独抄需几小时抄完?③一份稿件,甲单独要10小时抄完,乙单独要12小时抄完,丙单独要15小时抄完,甲乙先合抄3小时后,由乙丙合抄,需几小时抄完?④一份稿件,甲单独要10小时抄完,乙单独要12小时抄完,丙单独要15小时抄完,由甲乙丙合抄3小时,余下的由丙抄完,这份稿件乙共抄几小时?
一题多解既同一问题,分析角度的不同,解题方法也不同。例如:“修路队修一条长60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这道题可有如下的解法:(一)60-60×1/4-(60-60×1/4)×1/2;(二)60×[1-1/4-(1-1/4)×1/2];(三)60×(1-1/4)×1/2;(四)60×(1-1/4)÷2;(五)60×[(1-1/4)×1/2];(六)60×1/4×(4-1)÷2。
这样教学,沟通学生所学知识,开阔解题思路,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克服思维的惰性
针对有的学生解题时不肯动脑,喜欢模仿例题套方法,我就设计一些套例题不能解决,必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操作,独立寻找解题的途径。例如:“用24个1平方米的木块,摆出长宽不一样的长方体,有几种摆法?”之后,再提问:“怎样才能使各种摆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这样,又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有顺序的思考上。
再如: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但如果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知识,把图中空白三角形的顶点进行移动,变白三角形的面积仍旧不变,但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刻可求出8×5÷2。
四、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利用数学教学这一主渠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设想,可以形成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如:教学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时,可启发学生思考:“谁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几种转化方法?”大部分学生想到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长方形,但还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把圆平均分成16份)(c/16×4×4r÷2=r2),近似的梯形。(把圆平均分成12份)[(c/12×2+c/12×4)×(r×2)÷2=r2]。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功效是很大的。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以求日臻完善。
一、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克服思维的单一
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想设法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思考。例如:“甲乙两地相距486千米,快车与慢车同时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6小时相遇。已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5:4。求快车、慢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先求快车和慢车的速度和,再根据条件“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5:4”,启发学生想出:快车速度是慢车的倍,慢车速度是快车的4/5,快车速度是快、慢车速度和的5/4+5,慢车速度是快、慢车速度和的4/4+5。根据这一条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到:快车共行驶的路程与慢车共行驶的路程的比是5:4。启发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
再如:教学了分数意义后,要求学生说说怎样可以得到分数1/4。有的学生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4。”有的学生说:“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还有的学生说:“把一堆煤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堆煤的1/4。”更有的学生说:“1÷4=1/4。”总之要鼓励学生回答出自己的见解,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呆板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开拓思维。
一题多变既通过同一条件、不同问题或同一问题、不同条件的不同变换,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例如:“一份稿件,甲单独要10小时抄完,乙单独要12小时抄完,甲乙合抄几小时抄完?”待学生解答后,可做如下变题训练:
(1)条件不变,问题可变为①甲先抄2小时,余下的由乙独抄,需用几小时?②乙先抄3小时,余下的甲乙合抄,需用几小时?
(2)问题不变,条件可变为①甲单独抄2小时能抄完这份稿件的1/5,乙单独抄完的时间是甲的1.2倍。②甲单独抄需10小时抄完,是乙单独抄完所用时间的5/6。
(3)条件变,问题也变①一份稿件,甲单独要10小时抄完,乙单独要12小时抄完,丙单独要15小时抄完,甲乙丙合抄几小时可以抄完?②一份稿件,甲乙两人合抄需6小时抄完,由甲乙丙三人合抄2小时抄完这份稿件的一半,若由丙一人独抄需几小时抄完?③一份稿件,甲单独要10小时抄完,乙单独要12小时抄完,丙单独要15小时抄完,甲乙先合抄3小时后,由乙丙合抄,需几小时抄完?④一份稿件,甲单独要10小时抄完,乙单独要12小时抄完,丙单独要15小时抄完,由甲乙丙合抄3小时,余下的由丙抄完,这份稿件乙共抄几小时?
一题多解既同一问题,分析角度的不同,解题方法也不同。例如:“修路队修一条长60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这道题可有如下的解法:(一)60-60×1/4-(60-60×1/4)×1/2;(二)60×[1-1/4-(1-1/4)×1/2];(三)60×(1-1/4)×1/2;(四)60×(1-1/4)÷2;(五)60×[(1-1/4)×1/2];(六)60×1/4×(4-1)÷2。
这样教学,沟通学生所学知识,开阔解题思路,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克服思维的惰性
针对有的学生解题时不肯动脑,喜欢模仿例题套方法,我就设计一些套例题不能解决,必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操作,独立寻找解题的途径。例如:“用24个1平方米的木块,摆出长宽不一样的长方体,有几种摆法?”之后,再提问:“怎样才能使各种摆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这样,又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有顺序的思考上。
再如: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但如果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知识,把图中空白三角形的顶点进行移动,变白三角形的面积仍旧不变,但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刻可求出8×5÷2。
四、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利用数学教学这一主渠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设想,可以形成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如:教学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时,可启发学生思考:“谁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几种转化方法?”大部分学生想到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长方形,但还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把圆平均分成16份)(c/16×4×4r÷2=r2),近似的梯形。(把圆平均分成12份)[(c/12×2+c/12×4)×(r×2)÷2=r2]。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功效是很大的。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以求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