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把真爱放在孩子们的手心里,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用一份真正的师爱牵引着孩子,才会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真爱 耐心 感化 牵引
有这样一种教育:它是阳光,能融化冰山;它是雨露,能滋润心田;它是一盏永恒的明灯,永远为迷路的孩子指引方向……
这就是——爱。
——题记
站在三尺讲台,不知不觉已耕耘了三十个春秋。在这三十个年头里,我一直深深地喜爱着我从事的班主任工作,因为我希望我是教师的同时,更是孩子们的朋友。我愿意与孩子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之桥,用我的爱去牵引每一个孩子的心,引导他们发现世界的真善美,发现自己的长处,在那份真正的自信中,走向进步和成长。
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孩子们的品行教育,我想是我们班主任最棘手的一项工作了。受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在思想表现方面都比较落后。面对这样的孩子,如何去转化教育好他们呢?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爱,能创造奇迹!
一、偏爱“特殊”生,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
作为教师,对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但对一些表现特殊的孩子,我却是有所偏爱,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师爱是转化他们的无形力量。还是先摘录一个孩子对其母亲说的一句话吧:
“我觉得世界上只有李老师爱我,只有她对我好……”
这是班上一个叫莹芳的小女孩对我的评价。她很爱看书,却对学习尤其英语科的学习极具恐惧和抗拒,总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且不讲究卫生,被同学称为“垃圾婆”,因此常常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鄙视,在家里饱偿母亲的责骂和父亲的棍棒之苦。她也因此自暴自弃,性格变得越发古怪不可理喻,小小年纪竟然萌生出死的想法。四年级我接任了她,在和她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孩子是多么需要爱和引导。于是,我在班会课上特别指定她为我的小图书管理员,常常在班上故意地表现出对她的关注和赞赏,甚至在自由选择学习伙伴时让班长主动请求和她做同桌,同时要求家长配合做好督促和教育工作。很快,孩子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变,上课不再与老师作对,还会做家庭作业。即使偶尔未按时交作业,我也只是微笑着问她什么时候可以交,说老师等着改她的作业。慢慢地孩子能自觉完成作业,并发出“按时完成作业的感觉真好啊”的感叹。衣着也变得整洁,每天还把那一头曾经乱蓬蓬的头发扎成一个可爱的丸子头呢。于是就有了孩子对家长说的那句话。记得在7月12号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接过一张张奖状时,那小脸如绽放的花儿一样灿烂。
偏爱“特殊”生,就是对暂时落后的孩子倾注一份爱心,耐心、热情地关心他们,赏识他们,教育他们,把他们转化过来。
二、营造“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我总以为,家是温暖的象征,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而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我觉得对后进孩子的转化教育,还必须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因为良好的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劝说,也作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都先做好建立班集体的工作,努力创设、营造“家”的氛围,根据学校制度和本班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家规”,树立严谨的“家风”,尽力使自己班成为一个尊师守纪、团结向上的集体,让孩子们有温暖如家的感觉,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坚强的组织核心,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能逐渐克服缺点,努力进取。
班级中有一个男孩子,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四个月大时父母离异,母亲弃之而去,父亲再婚,无奈后妈刻薄无情,不许他踏入家门半步。母亲的离去,父亲的无能,使他过早地失去了母亲的呵护、父亲的管教。四个月大的他开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如一个小流浪儿,四处漂泊,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对家没有一点的感觉。性格也变得很内向,胆小如鼠,不敢跟生人说话。
四年级接任他们的第一节班会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家”字,要孩子们谈谈对家的看法和感受。其他孩子都在叽叽喳喳、高高兴兴地谈论自己的家时,我留意到那个孩子一言不发,低头不语。那种自卑,那份茫然,让我的心隐隐作痛。待孩子们安静后,我缓缓地说:“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但今天开始,我们还会有另一个家,一个由46人组成的大家庭,这就是我们的四(2)中队。在这个家中,老师是你的家长和朋友,同学是你的兄弟和姐妹,我们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齐为家争光。好吗?”在我说这番话时,我发现那个孩子已抬起头,一直望着讲台。课后,我径直走向他的座位,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长得好可爱,老师真喜欢你!”他羞红着脸,腼腆地笑了。
之后的日子里,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与同学的交谈也多了。照顾他的奶奶说,孩子在家里也变了,会关心人,会说学校的事,而说的最多的就是与我有关的事。第一个学期结束时,年迈的奶奶特地来学校给我送来了一面锦旗,表达老人最淳朴的感谢。
三、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孩子们在激励中进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的孩子也变得自卑和脆弱。他们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容不了别人对他们的批评和指责,尤其是讥讽和嘲笑。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进步和发展,渴望尊重和理解,更渴望关爱和激励。对这类孩子,我是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坚持将心比心,以情激情,用爱去鼓励他们,使他们在爱和激励中受到教育,得到转化。
我们班的孩子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部分孩子都因为学习跟不上,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对这些孩子,我从不在他们面前说他们蠢啊、笨啊。我常常这样对他们说:“每一个人都是一块金子。有些已经被发掘,有些还在埋藏着。但是金子,始终会发光!我们现在赶不上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是因为我们的智力还在沉睡。一旦醒来,我们一定能赶上他们的!现在只要我们笨鸟先飞,用勤补拙,一样能学好,甚至超过他们!”同时,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点的优点或进步,我便会在班会或课堂上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因而这些孩子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得异常活跃,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在同学们面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随之获得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赞赏声。就这样,我常常、常常地用爱和鼓励去对待那些学习后进的孩子,让他們也能拥有掌声和自信,在赏识和激励中不断进步。在这次的毕业会考中,好多孩子都超水平发挥,特别是淑婷和思淼这两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当我告诉她们的成绩是A和A+时,一个高兴得跳起来,一个瞬间抱着我又哭又笑。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只有把真爱放在孩子们的手心里,用一份真正的师爱牵引着孩子,才会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我愿意用我的师爱去温暖着孩子们的心,去爱着孩子们的爱,梦着孩子们的梦,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痛苦着孩子们的痛苦;我愿意蹲下来做孩子们的朋友,站起来做孩子们健康成长路上的明灯……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李旭莲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红岗小学
关键词: 真爱 耐心 感化 牵引
有这样一种教育:它是阳光,能融化冰山;它是雨露,能滋润心田;它是一盏永恒的明灯,永远为迷路的孩子指引方向……
这就是——爱。
——题记
站在三尺讲台,不知不觉已耕耘了三十个春秋。在这三十个年头里,我一直深深地喜爱着我从事的班主任工作,因为我希望我是教师的同时,更是孩子们的朋友。我愿意与孩子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之桥,用我的爱去牵引每一个孩子的心,引导他们发现世界的真善美,发现自己的长处,在那份真正的自信中,走向进步和成长。
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孩子们的品行教育,我想是我们班主任最棘手的一项工作了。受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在思想表现方面都比较落后。面对这样的孩子,如何去转化教育好他们呢?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爱,能创造奇迹!
一、偏爱“特殊”生,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
作为教师,对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但对一些表现特殊的孩子,我却是有所偏爱,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师爱是转化他们的无形力量。还是先摘录一个孩子对其母亲说的一句话吧:
“我觉得世界上只有李老师爱我,只有她对我好……”
这是班上一个叫莹芳的小女孩对我的评价。她很爱看书,却对学习尤其英语科的学习极具恐惧和抗拒,总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且不讲究卫生,被同学称为“垃圾婆”,因此常常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鄙视,在家里饱偿母亲的责骂和父亲的棍棒之苦。她也因此自暴自弃,性格变得越发古怪不可理喻,小小年纪竟然萌生出死的想法。四年级我接任了她,在和她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孩子是多么需要爱和引导。于是,我在班会课上特别指定她为我的小图书管理员,常常在班上故意地表现出对她的关注和赞赏,甚至在自由选择学习伙伴时让班长主动请求和她做同桌,同时要求家长配合做好督促和教育工作。很快,孩子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变,上课不再与老师作对,还会做家庭作业。即使偶尔未按时交作业,我也只是微笑着问她什么时候可以交,说老师等着改她的作业。慢慢地孩子能自觉完成作业,并发出“按时完成作业的感觉真好啊”的感叹。衣着也变得整洁,每天还把那一头曾经乱蓬蓬的头发扎成一个可爱的丸子头呢。于是就有了孩子对家长说的那句话。记得在7月12号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接过一张张奖状时,那小脸如绽放的花儿一样灿烂。
偏爱“特殊”生,就是对暂时落后的孩子倾注一份爱心,耐心、热情地关心他们,赏识他们,教育他们,把他们转化过来。
二、营造“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我总以为,家是温暖的象征,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而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我觉得对后进孩子的转化教育,还必须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因为良好的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劝说,也作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都先做好建立班集体的工作,努力创设、营造“家”的氛围,根据学校制度和本班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家规”,树立严谨的“家风”,尽力使自己班成为一个尊师守纪、团结向上的集体,让孩子们有温暖如家的感觉,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坚强的组织核心,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能逐渐克服缺点,努力进取。
班级中有一个男孩子,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四个月大时父母离异,母亲弃之而去,父亲再婚,无奈后妈刻薄无情,不许他踏入家门半步。母亲的离去,父亲的无能,使他过早地失去了母亲的呵护、父亲的管教。四个月大的他开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如一个小流浪儿,四处漂泊,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对家没有一点的感觉。性格也变得很内向,胆小如鼠,不敢跟生人说话。
四年级接任他们的第一节班会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家”字,要孩子们谈谈对家的看法和感受。其他孩子都在叽叽喳喳、高高兴兴地谈论自己的家时,我留意到那个孩子一言不发,低头不语。那种自卑,那份茫然,让我的心隐隐作痛。待孩子们安静后,我缓缓地说:“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但今天开始,我们还会有另一个家,一个由46人组成的大家庭,这就是我们的四(2)中队。在这个家中,老师是你的家长和朋友,同学是你的兄弟和姐妹,我们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齐为家争光。好吗?”在我说这番话时,我发现那个孩子已抬起头,一直望着讲台。课后,我径直走向他的座位,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长得好可爱,老师真喜欢你!”他羞红着脸,腼腆地笑了。
之后的日子里,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与同学的交谈也多了。照顾他的奶奶说,孩子在家里也变了,会关心人,会说学校的事,而说的最多的就是与我有关的事。第一个学期结束时,年迈的奶奶特地来学校给我送来了一面锦旗,表达老人最淳朴的感谢。
三、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孩子们在激励中进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的孩子也变得自卑和脆弱。他们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容不了别人对他们的批评和指责,尤其是讥讽和嘲笑。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进步和发展,渴望尊重和理解,更渴望关爱和激励。对这类孩子,我是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坚持将心比心,以情激情,用爱去鼓励他们,使他们在爱和激励中受到教育,得到转化。
我们班的孩子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部分孩子都因为学习跟不上,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对这些孩子,我从不在他们面前说他们蠢啊、笨啊。我常常这样对他们说:“每一个人都是一块金子。有些已经被发掘,有些还在埋藏着。但是金子,始终会发光!我们现在赶不上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是因为我们的智力还在沉睡。一旦醒来,我们一定能赶上他们的!现在只要我们笨鸟先飞,用勤补拙,一样能学好,甚至超过他们!”同时,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点的优点或进步,我便会在班会或课堂上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因而这些孩子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得异常活跃,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在同学们面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随之获得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赞赏声。就这样,我常常、常常地用爱和鼓励去对待那些学习后进的孩子,让他們也能拥有掌声和自信,在赏识和激励中不断进步。在这次的毕业会考中,好多孩子都超水平发挥,特别是淑婷和思淼这两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当我告诉她们的成绩是A和A+时,一个高兴得跳起来,一个瞬间抱着我又哭又笑。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只有把真爱放在孩子们的手心里,用一份真正的师爱牵引着孩子,才会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我愿意用我的师爱去温暖着孩子们的心,去爱着孩子们的爱,梦着孩子们的梦,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痛苦着孩子们的痛苦;我愿意蹲下来做孩子们的朋友,站起来做孩子们健康成长路上的明灯……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李旭莲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红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