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自学的能力,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精心编制导学案
  在编制人教版必修Ⅱ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导学案,设计了如下2个问题:(1)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和结合课本,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2)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这节课的2个问题设计是有梯度的,它们所涉及的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知识,也有理解性的、规律性的知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解答。第1个问题学生依据课本知识基本上能够解决。但依据课本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因为课本上的内容比较简略,有些问题甚至在课本找不到答案。比如第2个问题所涉及的答案,在课本上是找不到的,而这些“挑战性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通过“设疑激励”,以“问题”为导向,把课本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二、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进行质疑。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Ⅱ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一位学生对教材上“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应该将“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改为“宣告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和‘求富’的预期目标”更为科学,因为战争的成败是由政治、经济、军事和统治者的正确决策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洋务运动开中国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先河,其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在课堂上,我抓住这个学生质疑的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去发现和辨别、去分析和探讨,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思维十分活跃,讨论十分热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我总是提前一到两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预习导学案时,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导学案的空白处,课前我将学生预习后的导学案收上来,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析。对于那些积极思考、问题提得又多又好的同学,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表扬。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历史时,我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态度等方面将中国与西方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这一时期,在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在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西方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思想文化上中国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而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不断发展;对外态度上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而西方实行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通过以上比较、归纳和综合,使学生明白鸦战争以前的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从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Ⅲ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这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这一难点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总结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此时,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要实现中国强国之梦,主要依靠的是什么?”这时学生都能答出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主要依靠的是科学技术,都表示为祖国强大、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古为今用的应用能力,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巧用多媒体技术,对构建新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巧用多媒体,化解教材知识难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共建美好和谐社会》中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一个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抽象难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这个知识点就会让学生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没滋没味。为了让学生更好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知识点,
针对近些年大学生“回炉”技校热的现象评论颇多。有人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值得提倡,理由是这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日趋理性的反映,是用人单位开始摈弃“唯学历是举”人才观的反
完全意义上的民主,亦称作纯粹的民主,是某些空想理论家把共产主义时期或者原始社会才能实现的完全由群众决定一切事务的决策形式照搬到现实中来的一种错误思潮。当前阶段是不可
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旗帜鲜明的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就明确这门课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  进入21世纪,各种思潮风生水起,潮起潮落。随着网络信
亲子共读,又称亲子阅读,是一种强调亲子间互动的阅读方式,是指父母与孩子围绕读物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分享性、个别化的阅读活动。通过亲子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亲子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小学亲子共读实效性的研究”活动。研究前期,在对家庭亲子阅读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课例研究。  一、激发兴趣、持之以恒是低年段亲子共读
“教授治校”作为一种大学管理体制萌芽于中世纪的巴黎大学。其后,这种体制在德国大学的提倡下其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一度成为很多国家效仿的榜样。在我国,“教授治校”的主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