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血清CD40L水平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来源 :川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血清CD40配体(CD40L)水平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98名产褥期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DVT分为观察组(n=178)和对照组(n=120).比较两组对象剖宫产率、血清CD40L水平与凝血指标[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产褥期并发DVT的危险因素;pearson分析血清CD40水平与APTT、PT、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血清CD40L、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率、CD40L、APTT、PT、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为产褥期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分析显示,CD40L水平与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呈正相关(P<0.05),与APTT、PT呈负相关(P<0.05).结论:剖宫产术率、CD40L、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升高及APTT、PT降低是产褥期并发DVT的危险因素,且血清CD40L水平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对其水平进行监测,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蛋白、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00例冠心病CH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足感染(DFI)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DF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联合口服依帕司他治疗,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时创面的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细菌清除率及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1 d时踝肱指数(ABI)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团体归因治疗(ARG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将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80)与观察组(n=80).对照组予以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予以阿立哌唑联合ARGT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持续操作测验(CPT)、连线测验A(TMTA)及数字符号编码测验(DCST)]及血清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白细胞介素-10(IL-10)、核心蛋白多糖水平,并记录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17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单孔组与多孔组,每组各85例.单孔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多孔组行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利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 d、3 d的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2个月,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表达水平;术前及术后3 d,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