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有人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现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健康心理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教师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很重要的。
一 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教师作为人的灵魂的塑造者,更应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记得在一次法制宣讲的会场上,高年级的一位同学公开说某老师违纪,有失教师的身份,弄得在场老师无言以对。作为老师不带头遵纪守法,那么在学生心目中.就很难形成老师的美好形象,因而也很难得到学生的尊重,即便是正确的知识传授也很难被学生接受,相反还可能引起逆反心理。同时,教师不自觉遵纪守法,也易导致部分学生学着做。少年儿童可塑性大,因而教师的这些行为或多或少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烙印。因此教师应首先带头遵纪守法。
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是教师们顺利从事职业活动的必要前提,职业道德是具有职业特色的道德标准和作为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从上课到组织学生课外活动,都必须做到“严格认真”: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思想状况、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研究学生学法与自身教法,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能融为一体,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认真耐心地辅导学生,精心地批改作业。这些都是遵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老师的实际行动,无疑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将来从事职业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试想:一位上课经常迟到.一节课往外跑几次的老师,不认真批改作业的老师,而要求学生不迟到,上课不能外出,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学生能做到吗?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要起表率作用。
二 关心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人格尊严
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爱护关心学生不仅是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时的必要保证。只有爱护关心学生,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受到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真正接受教师的教育。一个教师若把学生看成学习知识的奴隶,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存在什么问题一概不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淡漠老师,不愿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也找不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怎么能搞好教学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保护学生人格尊严,同样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学生同样具有人格尊严,在教师面前同样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主。在教学活动中,有时老师因学生答不出问题或有调皮行为.就以脏话或粗鲁动作予以训斥,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或抵触情绪,根本不会集中心思听老师讲,甚至与老师对着干。因此对学生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反复多次,而不是动辄漫骂、体罚学生,伤害学生人格。
三 教师需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有文明的行为习惯、一丝不苟的工作热情、对学生对同事执着友爱、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信任:谈吐文雅、衣着整洁,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和谐。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粗鲁、吸烟、衣冠不整,则要求他的学生做到文明、整洁、不吸烟、不准带零时进校等,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 进一步强化师德价值取向.使其回归本位
当前,对教师的评价大多还停留在分数、升学率上,使得师德部分地扭曲。因此,进一步强化师德,并把师德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师德回归本位,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
(作者通联:616250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城关小学)
一 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教师作为人的灵魂的塑造者,更应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记得在一次法制宣讲的会场上,高年级的一位同学公开说某老师违纪,有失教师的身份,弄得在场老师无言以对。作为老师不带头遵纪守法,那么在学生心目中.就很难形成老师的美好形象,因而也很难得到学生的尊重,即便是正确的知识传授也很难被学生接受,相反还可能引起逆反心理。同时,教师不自觉遵纪守法,也易导致部分学生学着做。少年儿童可塑性大,因而教师的这些行为或多或少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烙印。因此教师应首先带头遵纪守法。
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是教师们顺利从事职业活动的必要前提,职业道德是具有职业特色的道德标准和作为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从上课到组织学生课外活动,都必须做到“严格认真”: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思想状况、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研究学生学法与自身教法,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能融为一体,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认真耐心地辅导学生,精心地批改作业。这些都是遵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老师的实际行动,无疑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将来从事职业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试想:一位上课经常迟到.一节课往外跑几次的老师,不认真批改作业的老师,而要求学生不迟到,上课不能外出,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学生能做到吗?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要起表率作用。
二 关心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人格尊严
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爱护关心学生不仅是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时的必要保证。只有爱护关心学生,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受到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真正接受教师的教育。一个教师若把学生看成学习知识的奴隶,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存在什么问题一概不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淡漠老师,不愿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也找不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怎么能搞好教学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保护学生人格尊严,同样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学生同样具有人格尊严,在教师面前同样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主。在教学活动中,有时老师因学生答不出问题或有调皮行为.就以脏话或粗鲁动作予以训斥,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或抵触情绪,根本不会集中心思听老师讲,甚至与老师对着干。因此对学生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反复多次,而不是动辄漫骂、体罚学生,伤害学生人格。
三 教师需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有文明的行为习惯、一丝不苟的工作热情、对学生对同事执着友爱、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信任:谈吐文雅、衣着整洁,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和谐。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粗鲁、吸烟、衣冠不整,则要求他的学生做到文明、整洁、不吸烟、不准带零时进校等,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 进一步强化师德价值取向.使其回归本位
当前,对教师的评价大多还停留在分数、升学率上,使得师德部分地扭曲。因此,进一步强化师德,并把师德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师德回归本位,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
(作者通联:616250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