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年努力布局,泛珠区域合作将向更深层次拓展。
10月13日,在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上,内地九省区(闽、赣、湘、粤、桂、琼、川、滇、黔)和港澳地区行政长官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深化合作共同宣言(2015年-2025年)》,决定打造泛珠合作“升级版”。
泛珠区域合作囊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区)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跨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中国1/5的国土面积,超过1/3的人口和约1/3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2004年,泛珠合作从广州开始,到2014年,第十届泛珠大会再次回到广州举办。历经整整十年时间,泛珠三角“9 2”经济总量增长3.8倍,区域间的经济、社会、人文交流快速飞跃,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站在新的发展高度,泛珠合作深度将从何处开始?
争取国家战略
对于“升级”路径,各方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是,推动泛珠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尽管在过去的十年里,泛珠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多年来却一直停留在自发自觉的层面,各方人士谋求国家战略的声音一直存在。
早在2004年,第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时任暨南大学校长的刘人怀就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对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这一视角看,应将“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提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以更有效地统筹区域内各省区的合作与发展。
2006年,泛珠合作首个纲领性文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提出,要争取国家支持,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2008年版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首次提出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纳入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今年10月12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第十届泛珠大会开幕致辞中再提出,要努力使泛珠合作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10月13日签署的第十届泛珠大会签署的行政长官联席会议纪要中提出,今年泛珠合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由广东牵头,抓住“十三五”规划编制时机,积极主动反映诉求,争取将泛珠合作相关内容纳入规划。
或可全方位开放
目前,泛珠合作相关各省份都参与到不同的国家级区域战略中。其中,东部、南部被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纳入;西部被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有云南、四川。北部被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的有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中部则有主要由两广共同建设的珠江-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规划于今年8月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尚在编制之中。区域经济格局与10年前泛珠区域合作刚刚发起时大为改观,这同时也意味泛珠的对内对外开放将出现新的变化。
国家发改委国土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在多个国家战略环绕的前提下,泛珠作为一个区域合作架构,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接轨。
这使得泛珠的开发开放增加了多种可能性,而不只是向南开放一个方向。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认为,泛珠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合作,在众多国家区域战略的环绕下,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比如贵广高铁以及沪昆高铁的建设,将使内陆腹地与出海口更好地联系起来,这样云、贵、川地区发展也有了珠三角这个出海口,这些地区可以更好地向东开放。
至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因为属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成都等地已经开通了发往新疆、欧洲的货运列车,这样未来云南、四川等地也可以向中亚、欧洲开放。
另外,云南也可以重建南方丝绸之路,利用孟中印缅走廊将货物走出去,继而打通广西、云南、贵州往越南、新加坡方向的交通贸易渠道。这样就形成了泛珠地区往欧洲、中亚、美洲、东南亚、南亚全方位开放,形成了一个新的开放趋势。
完善合作协调机制
相比长三角以及京津冀,目前泛珠合作仍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各方利益分享和协调机制不健全,跨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多名官员、学者在本届泛珠大会上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为深化泛珠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目前在合作机制方面,泛珠已经建立起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和经贸洽谈会两大平台;设置了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政府秘书长协调、日常工作办公室及部门衔接落实制度等合作协调机制,且已在广东设立了泛珠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各方也分别设立了泛珠合作工作机构。
据了解,接下来泛珠区域还将进一步做实行政首长联席会议,适当延长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会期,结合年度合作重点项目和重点事项清单,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将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办成研究泛珠区域重大项目、重点事项的“办公会”、“拍板会”。
各方还将加强泛珠论坛的市场化和品牌化运作,将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学术界领袖等引入泛珠论坛,研究设立泛珠论坛理事会、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区域合作与发展交流平台和重要的民间智库。
同时,各方还将研究成立泛珠合作基金,出台鼓励泛珠各方在固定会址建立办事机构和企业总部的扶持政策。
(本刊编辑部摘编)
10月13日,在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上,内地九省区(闽、赣、湘、粤、桂、琼、川、滇、黔)和港澳地区行政长官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深化合作共同宣言(2015年-2025年)》,决定打造泛珠合作“升级版”。
泛珠区域合作囊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区)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跨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中国1/5的国土面积,超过1/3的人口和约1/3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2004年,泛珠合作从广州开始,到2014年,第十届泛珠大会再次回到广州举办。历经整整十年时间,泛珠三角“9 2”经济总量增长3.8倍,区域间的经济、社会、人文交流快速飞跃,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站在新的发展高度,泛珠合作深度将从何处开始?
争取国家战略
对于“升级”路径,各方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是,推动泛珠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尽管在过去的十年里,泛珠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多年来却一直停留在自发自觉的层面,各方人士谋求国家战略的声音一直存在。
早在2004年,第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时任暨南大学校长的刘人怀就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对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这一视角看,应将“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提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以更有效地统筹区域内各省区的合作与发展。
2006年,泛珠合作首个纲领性文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提出,要争取国家支持,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2008年版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首次提出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纳入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今年10月12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第十届泛珠大会开幕致辞中再提出,要努力使泛珠合作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10月13日签署的第十届泛珠大会签署的行政长官联席会议纪要中提出,今年泛珠合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由广东牵头,抓住“十三五”规划编制时机,积极主动反映诉求,争取将泛珠合作相关内容纳入规划。
或可全方位开放
目前,泛珠合作相关各省份都参与到不同的国家级区域战略中。其中,东部、南部被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纳入;西部被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有云南、四川。北部被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的有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中部则有主要由两广共同建设的珠江-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规划于今年8月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尚在编制之中。区域经济格局与10年前泛珠区域合作刚刚发起时大为改观,这同时也意味泛珠的对内对外开放将出现新的变化。
国家发改委国土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在多个国家战略环绕的前提下,泛珠作为一个区域合作架构,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接轨。
这使得泛珠的开发开放增加了多种可能性,而不只是向南开放一个方向。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认为,泛珠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合作,在众多国家区域战略的环绕下,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比如贵广高铁以及沪昆高铁的建设,将使内陆腹地与出海口更好地联系起来,这样云、贵、川地区发展也有了珠三角这个出海口,这些地区可以更好地向东开放。
至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因为属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成都等地已经开通了发往新疆、欧洲的货运列车,这样未来云南、四川等地也可以向中亚、欧洲开放。
另外,云南也可以重建南方丝绸之路,利用孟中印缅走廊将货物走出去,继而打通广西、云南、贵州往越南、新加坡方向的交通贸易渠道。这样就形成了泛珠地区往欧洲、中亚、美洲、东南亚、南亚全方位开放,形成了一个新的开放趋势。
完善合作协调机制
相比长三角以及京津冀,目前泛珠合作仍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各方利益分享和协调机制不健全,跨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多名官员、学者在本届泛珠大会上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为深化泛珠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目前在合作机制方面,泛珠已经建立起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和经贸洽谈会两大平台;设置了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政府秘书长协调、日常工作办公室及部门衔接落实制度等合作协调机制,且已在广东设立了泛珠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各方也分别设立了泛珠合作工作机构。
据了解,接下来泛珠区域还将进一步做实行政首长联席会议,适当延长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会期,结合年度合作重点项目和重点事项清单,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将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办成研究泛珠区域重大项目、重点事项的“办公会”、“拍板会”。
各方还将加强泛珠论坛的市场化和品牌化运作,将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学术界领袖等引入泛珠论坛,研究设立泛珠论坛理事会、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区域合作与发展交流平台和重要的民间智库。
同时,各方还将研究成立泛珠合作基金,出台鼓励泛珠各方在固定会址建立办事机构和企业总部的扶持政策。
(本刊编辑部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