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 1990年 1月至 2000年 12月收治的 217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中单纯手术(Ⅰ组) 72例,手术切除加放疗(Ⅱ组) 48例,单纯放疗(Ⅲ组) 58例;未治疗 (对照组 )39例.Ⅰ、Ⅱ、Ⅲ组及未治疗组中位存活期分别为 25、 27、 14及 4个月.Ⅰ、Ⅱ组 1、 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Ⅲ组
【机 构】
:
310022,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外科六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 1990年 1月至 2000年 12月收治的 217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中单纯手术(Ⅰ组) 72例,手术切除加放疗(Ⅱ组) 48例,单纯放疗(Ⅲ组) 58例;未治疗 (对照组 )39例.Ⅰ、Ⅱ、Ⅲ组及未治疗组中位存活期分别为 25、 27、 14及 4个月.Ⅰ、Ⅱ组 1、 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Ⅲ组 (P< 0.01).结论提高直肠癌复发患者疗效的关键是密切随访、早期诊断和实行手术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2~1998年手术治疗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瘤34例,对其术前检查、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发病率约为4%(34/920),女性多见于男性;恶性肿瘤5例,约占15%(5/34).术前X线检查发现气管移位7例、约占21%(7/34),食管受压6例、约占18%(6/34);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I)检
目的观察术中回收式白体输血后凝血状态的变化.方法36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病人,将同性别,手术类型及年龄相近的两位病人配为一对,随机分配到回收式自体输血组(试验组)或异体输血组(对照组)中.试验组用血液回收仪回收术中出血,经过滤、离心、清洗后回输给病人.分别取术前、输血前、输血后1h及术后24h的静脉血,测定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
目的比较分析各项免疫检测指标在肿瘤患者的变化情况,寻找可以真实反映肿瘤患者机体免疫状况相对理想的指标. 方法运用细胞培养、细胞化学银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单向免疫扩散测定、KL型免疫图象分析系统及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方法,分别检测健康人和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银染蛋白(argyrophilic nuclear organizer region associated proteins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1、CD34和FⅧ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密度(MVD)中的差异,以及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B)检测CD31、CD34与FⅧ在78例NSCLS中的表达.结果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CD31与FⅧ显示的MVD分别是(65.8±14.3)、(63.5±17.9)和(54.3±19.4)条,范围分别是18~112条、16~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PCNA、nm23-H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征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随诊资料完整和病理诊断明确的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术后行放射治疗的52例幕上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组织切片中PCNA及nm23-H1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内3级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态血压变异性改变对高血压病肾损害程度预测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肾血流测定法对老年高血压组46 例、老年前期高血压组30例、血压正常老年人(老年对照组)43例分别进行左右侧主肾动脉(MRA)、叶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S/D(Vs/ Vd)、
目的探讨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在前颅底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冠状切口,皮层下开始分离皮瓣至眶上缘,制作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大小由5 cm×8 cm到10 cm×14 cm,将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平铺于颅底缺损处,后缘与正常硬脑膜缝合数针固定,再用生物蛋白胶加固,行前颅底重建手术12例.结果12例应用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行前颅底重建,术后无脑脊液漏发生,头皮没有坏死,头皮麻木3例术后半年内恢复.结论带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