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拉松热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拉松运动近几年在中国迅速流行普及,一年多达200场的比赛仍不能满足跑友们的需求。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统计研究国内马拉松赛事运行现状、火热原因、存在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马拉松 思考 跑步
  1.马拉松赛简介
  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距离为42.195公里,这个比赛是为了纪念雅典英雄菲迪皮茨设立的。当年菲迪皮茨把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家乡所跑的里程刚好是42.195公里。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16年已举办120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1]。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马拉松赛事主要有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等。以上三个赛事均为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市场化程度高,群众参与规模大,竞技水平顶尖,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体育赛事。马拉松之所以有魅力,主要是基于开放与包容这两个方面。第一,比赛场地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是开放的,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第二,马拉松赛对参赛者非常包容,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可以挤在一起比赛[2]。
  2.国内马拉松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产阶级的迅速壮大,马拉松运动近几年在中国迅速流行普及。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总共举办了33场马拉松赛事,2013年增加到39场,2014年达到51场,至田协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后,2015年一下子暴增到130多场,而2016年预计约200场[3]。同时,有关中国马拉松赛事“泡沫说”甚嚣尘上。其实,与美国每年800多场马拉松赛事相比,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在巨大人口基数的衬托下,反而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中国马拉松赛事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竞赛部部长张永良表示,中国马拉松赛事火热,但仍不能满足跑友的需求,摇号就是明证;尽管人们热情越来越高,但每年全马和半马的完赛选手人数比发达国家还差很多。总体来说,国内赛事从量上看依然供不应求[4]。优质赛事更是稀缺资源。资深跑友无不将参加波士顿、伦敦、柏林等城市马拉松视做荣耀。环境优美、服务保障到位、竞技水平出众、口碑优良的国内赛事仍是凤毛麟角。
  3.马拉松受捧的原因
  3.1社会需要
  社会越发达人们越热衷于参与体育锻炼是一个必然趋势,城市人群越来越重视健康,挑战自我。跑步由于其简单易行的特点,成为人们从事健身运动的首选。科学数据亦有证明,跑步能促进人体各系统功能协调工作,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态。其次,马拉松本身蕴含积极的精神力量和人生态度,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从中体验到快乐。跑步不仅是一项健身运动,更是一种时髦的社交行为。人们乐于在微信、微博、QQ上晒跑步,晒路途上的美景。在城市马拉松比赛中,参赛选手以跑步方式穿行在城市中,风景一路变换,人们容易获得好的运动体验。
  马拉松在过去被称为“老年运动”,最近两年,年轻选手比例明显增加,成为城市中最潮的运动。有数据显示,在大众参与锻炼的项目中,跑步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锻炼人群中60%的进行跑步。跑步不仅群众参与广泛,而且门槛低,不需要专业运动基础,没有阶层限制,业余爱好者可以和专业选手同场竞技,这种优越感对普通民众而言,是参与其他运动项目无法体会到的。
  3.2政府重视
  马拉松运动近几年在中国流行普及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现代城市人对体育的需求之外,还因其能促进当地城市形象的推广。由于有了电视转播技术的参与,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的形象可以通过大众媒体的镜头传播出去。因此,阳光健康的运动方式、紧张激烈的比赛竞技成了政府推广当地城市影响的最佳平台渠道。以前,我国只有北京、上海和厦门等个别几个城市定期举办马拉松比赛,但是近几年来郑州、兰州和武汉等二三线城争相举办马拉松比赛,从比赛路线的选择、转播镜头的设置和宣传推广的资料上可以看出,这些赛事的主办方有意展示当地城市发展的美好景象。所以,马拉松成了推广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各地政府都支持和热衷组织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或城市健康跑等活动,成了马拉松在中国蔓延开来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除此以外,马拉松赛事还能给当地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例如,短短4天的厦门马拉松就为当地各项收入增加2.61亿元,这就是2014年厦门马拉松交出的吸金成绩单。兰州政府网站显示,“兰马”经过连续四届的成功举办,已经成为外地游客的新选择,使兰州成为全国航空客流增幅最快的城市,黄金旅游时期甚至出现机票和火车票“一票难求”、宾馆住宿“一房难觅”的现象。“兰马”举办以来,来兰州旅游的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刺激消费作用明显,这是在“兰马”举办之前无法可比的[5]。
  3.3市场需求
  打造精品马拉松赛事,除了拥有较好的城市、自然环境外,还和深入的市场推广有关。举办马拉松赛的趋势是政府拨款越来越少,市场资助越来越多。实现回报赞助商的同时,运营方也为自己收获了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全民路跑带动了马拉松产业的火热蹿升。据相关人士估算,2014年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收入额为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超百亿元,而2015年马拉松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则达到300亿元[6]。可以预计的是,已经到来的2016年,这一数字肯定会继续提高。
  受这股热潮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体育用品企业。根据尼尔森针对运动参与者的调研显示,中国民众在跑步和健身方面的参与度上有着最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跑步鞋在所有运动鞋类的市场占比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7]。“马拉松热”催生了新的消费热潮和“马拉松营销”,成为体育用品企业关注的课题。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除了鞋服外,路跑市场外还有营养品、体质监测和辅助训练器材、长跑定制器材等其他门类。国际巨头品牌优势短期之内难以撼动,但国内企业只要坚持在生产端持续发力,做强产品设计,同时顺应定制化、个性化消费趋势,让消费者参与工业设计,以独特的消费体验征服消费者,市场前景依然乐观。
  4.存在的问题
  4.1参赛选手完赛率偏低
  2015年北京全程马拉松的参赛人数是26294,完赛率为88.23%,上海马拉松的参赛人数是35000人,完赛率为89.4%,厦门马拉松的参赛人数是23675人,完赛率为67.5%;与此同时,2015年波士顿马拉松和东京马拉松的参赛人数分别是26598人和35310人,而完赛率却高达99%和96.4%[8]。因此,国内马拉松参赛者的水平相比国外顶尖马拉松还有一定的差距。
  4.2赛事质量还有待提高
  我们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只有厦门、上海和北京马拉松,数量上甚至没有韩国多。在赛事准备、赛道设计和维护、补给服务等方面,我们的马拉松赛事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很多历史悠久的赛事虽然追求业余选手的参赛规模,但彰显优异成绩和汇聚顶尖高手始终是马拉松品牌赛事的追求目标,现在国内很多赛事在专业选手、特邀选手数量和水平上都存在不足。
  4.3赛事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赛事体检环节如同走过场,大量有长距离跑步风险的人群参与到马拉松比赛中,加之主办方提供的赛事医务监督服务不够专业,导致国内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国内马拉松在很多细节方面还存在不足,如跑步途中饮品,药品补给不足,临时卫生间设置偏少等。在2015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一方面出现最后8公里参赛选手满地捡水喝的窘境,另一方面出现选手们由于找不到卫生间,随地方便导致尿流成河的“壮观景象”。北京马拉松是国内综合质量最好的马拉松赛事,尚且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中国马拉松赛事的组织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5.前景与展望
  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运动现今正风起云涌,这项运动对参赛者来说不仅起到健身作用,更重要的是代表城市居民的一种新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人们乐于在城市各个角落奔跑、交流,表达自我。这其实是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缩影。笔者坚信将来的中国城市中还会有更多人参与跑步运动,人们将科学地奔跑,并催生更多数量、更专业、具有中国特色的马拉松赛事。
  参考文献:
  [1]樊雅丽.详解马拉松赛[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08(7).
  [2]赵林中.人生犹如马拉松[J].当代劳模,2014(3):24-24.
  [3]姚勤毅.国内马拉松赛事今年有望突破200场[N].解放日报,2016-01-14.
  [4]张安琪.2016马拉松跑向何方?—从马拉松热看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OL].新华网,2016-01-02.
  [5]袁占亭.激情马拉松,活力新兰州[OL].兰州政府门户网站,2015-02-11.
  [6]刘晓颖.马拉松热潮背后的生意经:行业收入超百亿元[N].第一财经报,2015-11-6.
  [7]尼尔森.2015中国体育人群调查研究报告[OL].nielsen,2015-12-09.
  [8]熊佳妮.2015年马拉松六大满贯对比[OL].凤凰体育,2015-12-30.
其他文献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如今已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企业也渐渐把业务扩展到国外。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所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中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叙述分析了中职学校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漏洞,以及改进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英语职业能力 培养策略  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显现中职学生的就业优势,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中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
摘 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最基本的技能是在将来的工作中用英语阅读,则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英语教学的重点,本文就阅读教学陈述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 阅读兴趣
摘 要: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氛围 教材资源 主体作用 以情施教  我初为人师,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第一次接触英语,一定对英语充满好奇。所以当时我思考的除了怎么把英语单词句型教授给他们外,更多的是要如何在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英
摘 要: 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是初中英语课堂上极重要的内容,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主动理解与吸收课堂内容,喜欢上英语,从而喜欢教授英语课的老师,与老师有效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与质量为目标,探讨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提问 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你会发现提出一个问题反而比你记住一章单词,读会一篇文章,学会一个语法,更能做对
摘 要: 作者作为一名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存在的现象有切身体会。本文主要分析三种现象折射出的三个问题,即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地区是否适合“全英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并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问题 建议  引言  自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以来,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问题。我一直在农村地区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现对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
摘 要: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使用的语言就是课堂话语,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课堂话语既是组织教学过程的媒介语言,又是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话语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有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师的话语是学生学习语言最直接最可靠的来源之一,因此教师话语应具有逻辑性,了解认识课堂话语应该具备的特征,增强课堂语言逻辑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话语逻辑性 小学英语 应用价值  小学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
摘 要: 小学英语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取得重大的进步,小学生的英语成绩逐步上升,但是很多小学生的整体英语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以期为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英语能力找到新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教育 兴趣 听说能力 语感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家长和学校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希望加强小学英语教育,许多学校纷纷
摘 要: 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对于学习的评价,以及希望达到的学习满足程度。所以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衡量的时候通常采用学生满意度调查,这是重要的参考内容。在体育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是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开展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的,为体育教学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