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学业上有收获、提高和进步。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感悟: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和较强的人格魅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奋发进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的常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铸成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的魅力不仅仅是得体的衣着,脱俗的谈吐,更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来自教师的优良人品,来自教师的善良与关爱,更是来自教师的实力。要提升自己的魅力,一是要博览群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语言功底,认真学习教育理念;二是要重视积累,勤于思考,形成独立见解,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三是锤炼自己的语言,通过语言许多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以俘虏学生的心,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了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提高。可见教师过硬的自身素质和较强的人格魅力是个驱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如何备好一堂课呢?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家长。备教材,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制定目标要结合学生实际,要有可行性;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后的感性材料,搜集各种资料,采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问题保证教学内容生动,让学生愿学、好学。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特点,已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语言上不伤害学生,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要适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备家长是指学校教育不但与学校有关,也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教学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监督,课堂中渗透的情感目标也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三、注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课前导入是重槌中的第一槌,一定要槌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导入的方法很多,有趣味导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等趣味性的话题把学生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疑问导入,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或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歌曲导入、故事导入等等,教师要根据所授课的内容灵活运用。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宰,学生是服从者,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灵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历史有趣、有收获。所以我们要还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幽默,多—些欢笑,不给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套上枷锁,还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氛围,教师从管理者到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者转化为学生学习合作者,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变成一个“投石者”,而真正“汹涌澎湃”的主角是学生。
五、设计合理的课堂问题及有效的课堂测验
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应具体筹划,设计出有启发性、思维性的问题,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比较,注意知识的铺垫和渐进式的梯度与跨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分层次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化。问题的设计还要有创新,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平中出奇,角度新颖,创设情境,使问题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好奇而集中注意力,并由好奇心发展成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主动地学习。课堂检测同样很重要,它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历史课不能一背了事,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有两种形式的检测,—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易出错的地方,用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课后的测试,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加强认知。
最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是师生对课堂行为进行的总结,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办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学生通过反思比较,优化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形成个性的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及时有效的反思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只有广大历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博览群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和较强的人格魅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奋发进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的常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铸成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的魅力不仅仅是得体的衣着,脱俗的谈吐,更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来自教师的优良人品,来自教师的善良与关爱,更是来自教师的实力。要提升自己的魅力,一是要博览群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语言功底,认真学习教育理念;二是要重视积累,勤于思考,形成独立见解,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三是锤炼自己的语言,通过语言许多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以俘虏学生的心,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了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提高。可见教师过硬的自身素质和较强的人格魅力是个驱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如何备好一堂课呢?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家长。备教材,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制定目标要结合学生实际,要有可行性;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后的感性材料,搜集各种资料,采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问题保证教学内容生动,让学生愿学、好学。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特点,已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语言上不伤害学生,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要适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备家长是指学校教育不但与学校有关,也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教学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监督,课堂中渗透的情感目标也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三、注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课前导入是重槌中的第一槌,一定要槌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导入的方法很多,有趣味导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等趣味性的话题把学生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疑问导入,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或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歌曲导入、故事导入等等,教师要根据所授课的内容灵活运用。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宰,学生是服从者,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灵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历史有趣、有收获。所以我们要还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幽默,多—些欢笑,不给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套上枷锁,还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氛围,教师从管理者到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者转化为学生学习合作者,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变成一个“投石者”,而真正“汹涌澎湃”的主角是学生。
五、设计合理的课堂问题及有效的课堂测验
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应具体筹划,设计出有启发性、思维性的问题,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比较,注意知识的铺垫和渐进式的梯度与跨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分层次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化。问题的设计还要有创新,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平中出奇,角度新颖,创设情境,使问题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好奇而集中注意力,并由好奇心发展成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主动地学习。课堂检测同样很重要,它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历史课不能一背了事,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有两种形式的检测,—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易出错的地方,用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课后的测试,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加强认知。
最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是师生对课堂行为进行的总结,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办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学生通过反思比较,优化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形成个性的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及时有效的反思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只有广大历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博览群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