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产业换来“红火”生活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13631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1月20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下路街道上进村。
  公路如同巨龙一般蜿蜒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幢幢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坐落在道路旁,半山腰上的梯田层层盘旋而上,高低错落……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靓丽的小山村,曾经却是一个产业薄弱村,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一颗辣椒种子的产业之旅,也从这里开始萌芽。
  “三种模式”牵住产业“牛鼻子”
  2019年9月,下路街道上进村。
  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村民谭正兵在自家辣椒地里忙碌着:“得赶快把辣椒收好拉到村委会去,在那里,三红辣椒合作社的收购车已经来了。”
  不一会儿功夫,运送辣椒的三轮车便被装得满满当当。
  “今年收成还不错,现在已经赚了8000元了,等到收成结束,最少得赚1.2万元。”算起账来,谭正兵透着一股高兴劲儿。
  谭正兵一家原是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住进了新盖的楼房,在村“两委”和辣椒合作社的帮助下又发展起辣椒种植业,如今已成功脱贫,“再也不用为儿子的学费发愁了”。
  同样的几亩田,现在却能挣这么多钱,这是谭正兵以前不敢想的。
  腰包渐鼓的谭正兵,打算用这两年卖辣椒存下的钱修建大棚:“村子附近辣椒苗子卖得很火爆,我准备盖大棚用来育苗,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
  产业薄弱一直是上进村发展的最大制约,在家群众80%都是老弱幼,缺乏劳动能力,导致大量土地长期撂荒,资源闲置浪费严重。
  为有效突破这一瓶颈,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上进村集中采取三种模式,积极培育辣椒、中药材、特色水果、观赏花卉等特色产业——
  一是采取“企业 合作社 农户”模式。由企业实行订单保底价收购,三红辣椒合作社提供专用种子、化肥和技术,引导有一定劳动能力和种植意愿的农户自己经营种植,辣椒种植规模常年稳定在500亩以上。
  二是采取“业主 村委会 农户”模式,由村委會将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积极招商,再以村委会的名义与业主签订租赁协议,用于发展特色种植业。通过这一模式,已建成50亩大棚玫瑰种植园,正着力打造枫香坪300亩特色水果采摘园。
  三是采取“公司 农户”模式。由农户出土地,公司直接组织生产经营,在保证土地基本租赁价格的前提下,投产后向农户分红。目前,泽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已经在全村种植了600亩吴茱萸、前胡等中药材,2020年种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000亩。
  “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往后上进村才能真正地‘上进’啊。”上进村第一书记李张瑜满怀希望地说。
  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11月20日,记者来到离上进村不远的三红辣椒合作社基地(重庆谭妹子公司)。
  加工作业间里,一名工人一边整理堆放的干辣椒,一边将辣椒放入脱把机。
  “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初级辣椒产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辣椒收获并不意味着结束,做大做强产业,延伸链条、提升附加值才是关键。”三红辣椒合作社销售负责人牟参介绍说。
  如何延伸链条、提升附加值?“依靠精深加工。”牟参称。
  为此,在政府支持下,三红辣椒合作社建起了加工厂,引进了8套烘干设备,每天可以处理160吨鲜辣椒。
  “对鲜辣椒进行加工后,合作社的辣椒每年都实现了应收尽收,保证了椒农们的利益。”牟参称。
  说罢,牟参拿起刚刚加工好的辣椒,用手将干辣椒扯断,指着段面说:“我们石柱的辣椒皮厚、颜色好、味道香、辣度高,不信你可以尝下。”
  记者拿起辣椒,轻轻咬了一口,立马感到有一股熊熊烈火,直逼喉咙,刺激舌苔,继而只能用大口喘着气来缓解这股辣:“确实很辣,确实很辣。”
  不止有初级产品,还有深加工的“谭妹子”系列辣椒制品。
  据悉,三红辣椒合作社与重庆大型火锅连锁企业形成了长期供求关系,除重庆外,“谭妹子”还销售到北京、湖北等地,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综合产值达1.2亿元。
  而重庆谭妹子公司,只是石柱县培育的本地辣椒加工企业代表之一。
  按照“围绕基地建龙头,发展龙头促基地”的思路,县里引进了重庆德庄、小天鹅等火锅产品加工企业,促进辣椒就地加工。
  如今,石柱辣椒产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加工企业达20多家。2018年全县种植辣椒30万亩,椒农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电商助力农产品“飞”出大山
  2019年11月20日,石柱电商产业园农特产品网络直播间内。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石柱农村的‘谭妹子’,味道可以说非常巴适……”昔日的贫困户罗武江有板有眼地开始了直播。
  为了这场直播,罗武江做足了准备——穿上土家族特色服装,将“谭妹子”系列、腊肉等农特产品整齐地码放在镜头前。
  罗武江在镜头前忙着介绍产品,网店后台的订单量也不断增加,“这次直播很成功,卖了60多单”。
  罗武江是马武镇前锋村的贫困户,因长期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直都没能找到合适的脱贫路子。
  2018年初,参加石柱县的电商培训后,罗武江萌生出一个想法:石柱这么多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产品,开一家网店,销路肯定不会差!
  说干就干,2018年5月,罗武江的“嘴巴铺子”网店开张,销售辣椒、腊肉等特产。
  可现实给罗武江泼了一盆凉水,很长一段时间内,订单一直不多,有时几天都没有一张订单,“算了账,不但没赚还亏了不少”。
  “他店铺里的产品是很好的,但在营销、管理上存在问题。”石柱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杨世尤一针见血,根本问题在于缺乏专业的营销和技术支持。   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帮助罗武江的网店入驻石柱全力打造的电商产业园。
  作为石柱电商的孵化器,电商产业园集大数据分析、产品展示、电商公共服务等众多功能于一体,为具备发展潜力的电商企业提供全程专业服务。
  入驻后,经过专业服务和指导,罗武江的网店销量节节攀升。
  “今年‘双十一’,短短一天内店铺就接到了300多张订单,月均销售额也达到了10万元,這在以前简直难以想象。”罗武江很是兴奋。
  近年来,石柱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电商作为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抓手,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为特色农产品“飞”出石柱插上科技翅膀。今年上半年,全县电商产业交易额达14亿元。
  【经验集锦】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2018年,石柱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围绕高、中、低山进行布局,初步构建了“3 3”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即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31.25万亩,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10万亩,以莼菜为主的有机蔬菜30万亩,发展生态养殖中蜂11.5万群、草食牲畜412万只(头),干鲜果种植面积13.3万亩,冷水鱼养殖面积达300亩。通过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栽植脆红李、柠檬、核桃、木本中药材等长效产业14.7万亩。2019年,新增长效增收产业面积4.14万亩。
  ▲创建农业品牌。石柱莼菜、石柱辣椒等已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成功打造“源味石柱”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全县“三品一标”等品牌农产品和农产品产地累计达233个,辣椒、莼菜、黄连等三大产业被评为重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辣椒和黄连被认定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了“源味石柱”公众号、微商城及“源味石柱”品牌农产品体验馆各1个,“源味石柱”体验馆和微商城入驻农产品企业20余家,上架绿色土特农产品200余种。初步统计,线上线下销售绿色土特农产品3亿元以上。
  ▲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为抓手,按照“标准、规范、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着力推进干鲜果、药食两用药材、调味品、水稻、蔬菜、中蜂、水产品等绿色、有机康养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县累计建设有机基地38个,面积2.8万亩,其中莼菜、水稻、天麻等1.31万亩有机示范基地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被授予“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初精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打造了集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于一体的莼菜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即食产品加工生产线2条,研发出天然“石柱莼”饮料食品、美容护肤、保健养生三大类28个产品;辣椒干制生产线达48条,全年鲜椒烘炕能力达到3.69万吨;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11条,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以黄连为君药的“五黄养阴颗粒”年产达1000万盒。
其他文献
晚饭过后,家住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的市民李海喜欢去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转转,吸引他的是公园里的智慧健身长廊。长廊里有可显示运动消耗卡路里、运动时间等信息的智能太空漫步機供市民免费使用。  住在嘉陵江畔的市民刘彬,则喜欢在每天清晨,沿着北滨路慢行步道跑步健身。这条慢行步道设有休息驿站、移动博物馆、智能图书馆、咖啡馆、健身俱乐部等设施供市民使用。  除了李海和刘彬,更多的重庆市民也都在惬意地享受着高品质城市
杨临萍同志简介    杨临萍,女,汉族,1963年8月生,山西浮山人,研究生,法学博士,一级高级法官,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1981.09—1985.08 山西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学习  1985.08—1991.09 山西大学法律系助教  1991.09—1993.09 山西大学法律系讲师  (1990.09—1993.0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我市在“十四五”期间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指出了新路径、提出了新课题。  领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深刻内涵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织就链接全球、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可让重庆更好地畅游世界经济海洋,提
铜梁区推动“铜梁龙”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作为“中华龙乡”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促进铜梁乡村文化振兴。  立足“共享” 让龙舞走向世界。每年春节期间,铜梁都会在城区组织火龙表演、龙灯会;元宵节举办“中国梦·巴渝风”“一镇一品”龙文化特色文艺精品创作展演。  立足“共创” 锻造文化精品。建立完善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创作生产机制。设立每年100万元的龙文化作品创
2019年8月21日,重庆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开园,重庆有了“一站式”体验未来城市的智慧之园。  2020年9月,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拉开帷幕,作为主会场的礼嘉智慧公园二期项目——湖畔里数字体验中心亮相,尽显智慧、绿色与科技元素。  5月21日,礼嘉智慧公园三期重点建设项目——白云湖会议中心(智慧馆),已全面进入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及调试多专业穿插阶段。  看着正在建设中的白云湖会议中
午 后  搅拌机。打蛋器。  涟漪的湖水,与不期而至的心绞痛。  它们的相同属性是:  绕着一个中心,波纹从此岸回到彼岸,  中间一块荒凉的岛屿,一截掏空的树桩,  哪里的寺庙悬着一口钟,  空空的声音撞着脆弱的心尖。  画  多么持久的空白。  突然淌下一滴黑,  突兀,蛮横,粗重的联结线,似断非断  白纸间透出了呼吸。  一个美的破坏者,创造了荒野上  两棵树的爱恨情仇。  白 鹭  沉迷于诗
最近一年来,重庆主城区多个老旧小区的居民们发现,原本破旧不堪的小区焕然一新,不少曾搬离小区的居民又纷纷搬了回来……  沙坪坝区重庆灯头厂小区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居民岳箭在这里住了多年,目睹过各式各样的“乱象”:屋顶漏水,从5楼漏到1楼;下水管道堵塞,污水倒流进居民家,夏天大家都得捂着口鼻走路;小区的围墙破败不堪,存在安全隐患……  据了解,灯头厂小区有近200家住户,原属于灯头厂的职工家属区
1月15日,天气晴好。  漫步于铜梁区西郊绿道,只见一条宽阔平整、红黑相间的柏油路在田野上蜿蜒延伸。道路两旁,或农家屋舍白墙黛瓦,或农场大棚整齐排列,各种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随处可见。  “西郊绿道建设,是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项目的关键环节。整个项目是铜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大手笔。”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員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西郊示范片内已引进培育农业企业、农
2018年3月30日清晨,武隆区鸭江镇迎来了又一个晴天。  天空中,太阳正从薄薄的云层间缓缓升起。阳光照射在清亮的大溪河上,一层薄薄的水雾如轻纱般缠绕着河岸的群山和散布其间的民居。  村民丁元禄带着五岁的孙子,正在大溪河边漫步。  河边已经来了不少村民。有的在桥上踱步闲谈,有的在河边嬉戏玩耍。  “老丁,又带着娃娃来散步啊?”  听到有人同他打招呼, 丁元禄咧开嘴笑着回应:“对啊,空气好,带娃娃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