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5年开始,自闭症病患被列入了我国残疾人目录,其数量还在逐年增加。目前自闭症患者的病因还未确定,但是毫无疑问,每一例自闭症儿童病例的确诊都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为社会问题埋下隐患。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自闭症儿童的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面对的压力和困难主要有经济、精神、家庭和社会等方面;本研究通过对自闭症患儿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分析,得出政府和社会支持这一环节薄弱,系统宣传的途径少,而且存在自闭症服务机构发展不健全、社会对自闭症认知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建议,通过完善支持系统、建立健全政府支持体系、加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这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完善自闭症儿童的支持。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R749.94;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78-01
一、背景介绍
据2006年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到25岁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有784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数的9.44%,说明我国在残疾人预防康复工作上有一定进步。在我国,0到18岁的自闭症儿童80%的监护人为父母,15到25岁的自闭症儿童近九成半经济来源是家庭成员,这表明我国自闭症儿童的监护责任、经济责任主要来自家庭,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3%。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和抚养责任,这影响到自闭症儿童的生活保障以及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正常运转,因此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成员也会因此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支持网络很不健全。
二、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家庭服务的主要贡献
1.有益于国家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政策的落实。作为自闭症儿童福利的制定者,政府、国家为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带来许多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实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实施。社会工作熟知国家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方针政策,并能为符合条件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申请,从而将政策具体化。
2.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家庭需求及意愿的反馈。社会工作者身居一线,近距离接触自闭症儿童家庭,也最了解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需求。不同于传统模式,社会工作者的加入,能够龄听案主的内心需要,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关注生理的康复。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有助于收集自闭症儿童家庭愿望和需求,从而向上级进行反应,也能为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来源。
三、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的不足与对策
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弥补了传统模式下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的不足,为家庭带来更好服务,但是通过实践的验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社会工作者与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关系。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时,需要明确双方的角色、地位,以便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自闭症儿童家庭对社会工作的不了解,容易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盲目的跟从社会工作者,将其当做导师来对待,有任何问题都要先听从工作者的意见;二是不信任的态度,案主家庭会对社会工作者釆取戒备心理,怀疑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的目的,因而不利于双方建立正常关系和工作展。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常常充当多种角色,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时不仅作为指导者为案主找到家庭问题的症结,还要为成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当联结者的角色,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2.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的专业督导。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是专业的助人工作,以人性化为指导,所以很难把握“度”,也容易造成价值观上的困扰。专业督导的加入会使社会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同时还有利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职业化。
3.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机构的竞争与合作。在“社工+康复师+特教师”模式中,三方关系既紧密又相互区别,社会工作指导下的康复和特教更有针对性。“社工+康复+特教”的模式致力于发挥社会工作的主导作用,希望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为自闭症儿童家庭带来心理、社会的帮扶。
四、完善社会工作介入的建议和策略
1.完善支持系统。由相同或者相关的事物相互制约和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叫做系统。目前针对自闭症及其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虽说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要使得这一系统真正发挥作用,良性运转,对自闭症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解决,那么政府、康复机构、和自闭症儿童照顾者这三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自闭症儿童的权益主要靠他们的监护人去争取。那么照顾者组织的使命是,为自闭症儿童争取利益。
2.建立政府支持体系。在国外,政府规定为了照顾好一位自闭症儿童需要配备各种专职工作人员,而且这些专业人员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支付的,这些专业人员其中包括诊断专家、生活照顾方面的志愿者、心理医生、康复训练员等等。另外,专门的资金支持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被政府提供给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所以说,政府的支持是社会支持体制完善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
3.加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发挥的桥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社会资源和机构之间的“桥梁”。社工通过其专业方法和职业伦理为特定机构寻找潜在的、合适的社会资源,比如资金、义工支援以及其他平台。其次,机构之间的“桥梁”。在不同的机构中服务的社工,通常以活动的形式,促进机构之间以及机构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再次,照顾者与特定机构之间的“桥梁”。
五、结语
社会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自闭症儿童家庭,他们面临着一些列困难,经济拮据、心理压力和社会交往困难等。针对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需要,一些机构开始尝试为他们提供有偿或无偿帮助。传统的救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家庭需要,新兴的救助模式正在不断发展。“康复+特教+社工”模式是在实践背景下提出的新尝试,社会工作通过与康复师、特教师的结合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中,社会工作被看作是康复、特教之外的第三方,满足自闭症儿童家庭除了康复、教育外的其他需求,包括心理指导、婚姻辅导、社会化需要等。
参考文献:
[1]孙莹.我国特殊困难儿童的福利需求分析及其应有的干预策略[J].青年研究.2004 (01).
[2]孙莹.建立我国特殊困难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基本策略:培育和发展社区和非营利组织.[J].青年研究.2004 (09).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71—182.
[4]刘青.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育儿压力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5]王雪涛.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8).
[6]黎翔.优势视角下的个案辅导模式——基于厦门市自闭症儿童若干个案的分析与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作者简介:
姚强(1992-),男,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2011级本科生;
雷阳(1992-),女,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2011级本科生;
吴燕民(1973-),女,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
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210363188。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R749.94;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78-01
一、背景介绍
据2006年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到25岁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有784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数的9.44%,说明我国在残疾人预防康复工作上有一定进步。在我国,0到18岁的自闭症儿童80%的监护人为父母,15到25岁的自闭症儿童近九成半经济来源是家庭成员,这表明我国自闭症儿童的监护责任、经济责任主要来自家庭,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3%。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和抚养责任,这影响到自闭症儿童的生活保障以及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正常运转,因此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成员也会因此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支持网络很不健全。
二、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家庭服务的主要贡献
1.有益于国家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政策的落实。作为自闭症儿童福利的制定者,政府、国家为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带来许多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实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实施。社会工作熟知国家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方针政策,并能为符合条件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申请,从而将政策具体化。
2.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家庭需求及意愿的反馈。社会工作者身居一线,近距离接触自闭症儿童家庭,也最了解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需求。不同于传统模式,社会工作者的加入,能够龄听案主的内心需要,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关注生理的康复。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有助于收集自闭症儿童家庭愿望和需求,从而向上级进行反应,也能为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来源。
三、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的不足与对策
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弥补了传统模式下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的不足,为家庭带来更好服务,但是通过实践的验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社会工作者与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关系。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时,需要明确双方的角色、地位,以便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自闭症儿童家庭对社会工作的不了解,容易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盲目的跟从社会工作者,将其当做导师来对待,有任何问题都要先听从工作者的意见;二是不信任的态度,案主家庭会对社会工作者釆取戒备心理,怀疑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的目的,因而不利于双方建立正常关系和工作展。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常常充当多种角色,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时不仅作为指导者为案主找到家庭问题的症结,还要为成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当联结者的角色,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2.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的专业督导。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是专业的助人工作,以人性化为指导,所以很难把握“度”,也容易造成价值观上的困扰。专业督导的加入会使社会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服务,同时还有利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职业化。
3.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机构的竞争与合作。在“社工+康复师+特教师”模式中,三方关系既紧密又相互区别,社会工作指导下的康复和特教更有针对性。“社工+康复+特教”的模式致力于发挥社会工作的主导作用,希望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为自闭症儿童家庭带来心理、社会的帮扶。
四、完善社会工作介入的建议和策略
1.完善支持系统。由相同或者相关的事物相互制约和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叫做系统。目前针对自闭症及其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虽说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要使得这一系统真正发挥作用,良性运转,对自闭症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解决,那么政府、康复机构、和自闭症儿童照顾者这三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自闭症儿童的权益主要靠他们的监护人去争取。那么照顾者组织的使命是,为自闭症儿童争取利益。
2.建立政府支持体系。在国外,政府规定为了照顾好一位自闭症儿童需要配备各种专职工作人员,而且这些专业人员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支付的,这些专业人员其中包括诊断专家、生活照顾方面的志愿者、心理医生、康复训练员等等。另外,专门的资金支持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被政府提供给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所以说,政府的支持是社会支持体制完善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
3.加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发挥的桥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社会资源和机构之间的“桥梁”。社工通过其专业方法和职业伦理为特定机构寻找潜在的、合适的社会资源,比如资金、义工支援以及其他平台。其次,机构之间的“桥梁”。在不同的机构中服务的社工,通常以活动的形式,促进机构之间以及机构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再次,照顾者与特定机构之间的“桥梁”。
五、结语
社会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自闭症儿童家庭,他们面临着一些列困难,经济拮据、心理压力和社会交往困难等。针对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需要,一些机构开始尝试为他们提供有偿或无偿帮助。传统的救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家庭需要,新兴的救助模式正在不断发展。“康复+特教+社工”模式是在实践背景下提出的新尝试,社会工作通过与康复师、特教师的结合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中,社会工作被看作是康复、特教之外的第三方,满足自闭症儿童家庭除了康复、教育外的其他需求,包括心理指导、婚姻辅导、社会化需要等。
参考文献:
[1]孙莹.我国特殊困难儿童的福利需求分析及其应有的干预策略[J].青年研究.2004 (01).
[2]孙莹.建立我国特殊困难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基本策略:培育和发展社区和非营利组织.[J].青年研究.2004 (09).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71—182.
[4]刘青.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育儿压力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5]王雪涛.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8).
[6]黎翔.优势视角下的个案辅导模式——基于厦门市自闭症儿童若干个案的分析与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作者简介:
姚强(1992-),男,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2011级本科生;
雷阳(1992-),女,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2011级本科生;
吴燕民(1973-),女,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
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21036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