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万次地问”到精问大问乃至“无问”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阅读教学我们必须借助“问答”的方式才能展开和推进。
  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都不知道可以用“问答”的方式来进行语文(主要是阅读)教学的,那时我们只会通过“讲解”让学生“懂”,讲深讲透讲精彩,是那时阅读教学好课的标准。直到1953年,这种一味讲授,被当做“死灌”“填鸭”来批判,关于“红领巾教学法”的大讨论,我们学得了“谈话法”和“问答式”。而且,因“问答”暗合中国传统的“启发式”,所以得到极度推崇,用到极致。以“问答”推进教学一度成为阅读课堂的基本状态,教师不敢轻易讲解——讲解就是灌输。所以有这样的经典案例:
  一位教师教毛泽东主席的《送瘟神》诗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时,这样“问答”启发:春风杨柳多少条呀?学生齐答:万千条。教师又问:六亿神州怎么样呀?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老师又问:六亿神州尽如何?学生仍不知如何说,可能忘记了诗句内容,也可能是不认识“舜尧”二字。于是教师灵机一动,摆动自己的身体,摇晃起来,并让大家也跟他沿着一个方向摇动,整齐地摇动,煞是好看,教师高兴地说,明白了吗?“尽——顺——摇——呀”(顺着摇)……
  “问答式教学”一用就是几十年。当然,其间,有教学研讨,认为“该讲还是要讲的”,也强调“不能忽视学生读”,于是将“讲、问、读”串起来,就成了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阅读教学课堂的基本状态。这样,代代相传,很难改变,阅读课堂中教师对“提问题”
  的依赖几近“顽症”,教师“千万次地问”,学生在“问题轰炸”中疲于应付。
  新世纪课程改革实施了,虽然课程改革专家强调,优秀教师课堂引领,要求阅读教学要在“情境中展开,活动中推进”,实现“自主学习”,但习惯犹如列车,推动固然难,阻止它却更难。“新课堂状态”在广大语文教师常态课中全面实现更是何其难。
  其实不要指责我们一般教师,就是名师的阅读课堂教学,也难免对“提问题”的依赖。有位知名教育专家在一次大型学术报告中,拿一位名师的经典阅读课课堂实录来分析,两课时课堂实录共10200字,教师活动(主要是话语)共7240字,占71%;其中教师提问130次,学生齐答或“接答”约70次,占54%。于是他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语文名师课堂,以讲授为主,以问答为主……”
  事实上,“千万次地问”的阅读教学课堂,学生是难以彰显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常常只能受制于教师的问题“疲于应付”,不能充分阅读、充足思考、充裕练习、充分表达,最后导致阅读教学综合效益低下,学生发展达不到自主建构要求的理想境界。
  能不能改变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发问、学生答问、“问题满天飞”的“天经地义”,实现一种新的教学状态?
  
  一、精问:以问题为纽带、活动为程序展开教学
  
  按新阅读教学要求,要变多问为少问,随意问为精心问,散乱式地问为以问题为纽带地问。这样的阅读课堂基于建构式课堂“在情境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的特征,设问利于情境的构筑,设问利于活动的展开,课堂展开不只是简单追求问题的答案,问题给予的是学生思考的极大空间,是学生活动的线索,是学科基本功操练的凭借。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只精问三五个问题,甚至这些问题就来自于学生,问题之间一般是构筑成问题链(环环相扣),最好能构筑成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课堂以问题为线索在“步步推进,层层剥笋”中展开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实现阅读教学的综合效益。
  比如一位老师在进行《爬山虎的脚》“精读”教学时,课堂全程就只有这样几个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课题“爬山虎的‘脚’”质疑而展开:(1)爬山虎的“脚”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儿的?(2)动物的脚是能爬或行的,爬山虎的“脚”能吗?它是怎样“爬”(行)的?(3)学生说通过预习发现,课文还讲了爬山虎的“脚”没有触墙时不能爬,那它将产生怎样的变化呢?(4)学生初读课文还发现,全文不仅讲了爬山虎的“脚”,还讲了它的叶子,那它的叶子是怎样的呢?
  问题设置出来了,如果只是讲讲、读读、答答,很容易落入“串讲串问”的窠臼,致使课堂教学效益低下。所以,关键是怎样以问题为纽带和线索构筑活动,以活动连缀为课堂推进的程序。
  为此,上述这位老师是这样来展开系列活动的,针对第一问题的活动是:以画促读,体会“脚”形;针对第二问题的活动是:以做促读,体会“脚”“爬”;针对第三问题的活动是:自选方法,体会“脚”变;针对第四问题的活动是:自设练习,体会“叶”美。
  连缀式的活动设计出来了,如何做扎实,实现阅读教学良好的效果呢?请看其中的“以做促读,体会‘脚’‘爬’”活动展开:
  1.师:请同学们先自读书中描写爬山虎的“脚”的语句,即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请学生看教师出示的空缺了几个关键字的语句,听教师读,填出相关的字:触、巴、贴。根据课前预习,想想它们的含义。
  3.为帮助理解,请学生用自己的手臂当做爬山虎的茎,把手当做爬山虎的脚,把课桌当做爬山虎爬的墙,一边读书中的语句,一边练习“爬”,注意体会触、巴、贴的区别。
  4.让学生自练几遍后,请一位学生上台试做,另请一位学生读相关语句,其余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然后自由给做的同学提建议或问题。在反复体会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都一边做一边说,深入领会词句的意思。
  这样,不再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咄咄逼人地追问,精要的问题起着引领学生思考、探究、活动,变化多端的活动形式,有说、读、画、做(演)、交流、讨论、争辩、自选方法学习、有自己选择练习或设计练习题而练习等,学生学习是自主的,积极的,参与的面大,参与的程度高,语文多方面的基本功都得到了极好的操练,同时,创新精神、自主提问、解决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好的培养。
  
  二、大问:以“大问题入手,小问题深入”展开自主阅读
  
  大问就是问大问题,实际上“千万次地问”就是问题零碎,问题太小,缺乏包容量和思考空间。阅读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习惯于用指向范围大、包容信息多的问题来导引学生自主阅读,充分思考,从容表达。
  我们所问大问题常常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如:读了这一部分(段、句),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你没有想到的?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有别的理解或感受吗?……这样的问题不指向具体的课文内容,学生习惯于这样的方向导引,寻求自己的理解、感悟,实际上就是培养一种自主阅读能力。
  配合“大问题入手”,我们还可以采用“小问题追问”,这样的小问题可以指向具体课文内容的一个方面,但“小问题”仍不是一些零零碎碎的问题,仍只需一两个,提挈着学生更深入地自主阅读,寻求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在教学《穷人》一课,进行第一部分(文章第一、二自然段)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一部分,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这就是一个大问题,用这样的方式入手是能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的。接下来,学生交流:
  生:我感受到了这家人的“穷”……
  生:我体会到了这家人的善良……
  生:我知道了这家人很勤劳……
  如果只停留在这样的层面,那学生的阅读是肤浅的,阅读教学是不深入而且低效的。于是我们需要因势利导,用更贴近课文内容的问题追问、导引学生“沉下去”,做深入的自主阅读,形成较为深刻、系统的理解、感悟,再交流,交流是互动的,在互动中展开丰富多彩的言语活动,实现阅读教学综合的、全面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小问题追问可以这样展开:
  师:这家人的“穷”,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这里又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当这样的追问展开后,有的教师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形成系统理解、感悟的时间,就开始让一些举手的学生回答,于是,课堂又在“问—答—讲”的状态中进行着,落入“串讲串问”教学的窠臼。
  我们应该这样: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他感受到了桑娜这家人很穷,你们有同感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体会一下这“穷”。请你仔细阅读这两段文字,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桑娜他们家很穷的句子(至少一处,多处更好,但看你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完成),圈出最关键的词语,作最深入的体会,将你理解到的、想到的批注在书上。一会儿交流。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阅读,深入体会。)
  这个环节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阅读,实现交流互动状态下的自主阅读综合训练?有两个步骤的工作需要平时扎实训练,长期在课堂中运行以养成习惯。一是如何“作深入的体会”?当然是教给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最基本的是三法即解读词义(可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影视中看到的情形等,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方法,如动作演示(或表演)理解法、找近(反)义词理解法、替换理解法、比较理解法、造句(说话)理解法、图文对照理解法、举例理解法等。二是如何“互动交流”?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怎样将自己的理解、感悟传达出来?要教给学生选用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通过说(写)一段话表达、通过形成板书或绘出图示(纲要信号)表达、通过设计成练习题表达、通过演示(实验、操作)表达、通过编成诗歌、歌曲表达等。第二是怎样在交流中形成互动状态?一方面交流者不能只管自己呈现,要提示其他同学听、看、读、写(记录与批注),另一方面其他同学跟随而动,并作补充发言、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看法等。这样长期做好了,我们才能得到良好的自主阅读与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状态。
  生1:我是从“吃”的方面看出桑娜一家非常穷的。大家跟我一起看到第二自然段中这句“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大家先勾画下来,再跟我读。
  (生齐读)
  生1:请大家跟我对这些词打上着重号:黑面包;只有鱼。
  (生都在标注)
  生1:这些词语值得好好品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穷。“黑面包”,联想到我们吃的面包不会质量这样差,说明他们买不起好的面包。“只有鱼”说明菜很单调,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好舒服哟,还能吃鱼,但你不要忘记了,天天吃鱼是什么感觉,不仅会吃腻,而且营养也不全。
  生2:我补充一下,第二自然段中还有“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这一处,也请勾画下来,并给下面的词语打上着重号:还、只能、勉强、填饱。大家看这几个词语,“还、只能、勉强”说明吃饭的状况不是很好,生活艰难,这几个词几乎意思是重复的,作者这儿用是起反复强调的作用。“填饱”肚子,说明只是有点东西装在肚子里,不至于让它太饿,至于营养,根本就顾不得了。
  师:说得太好了。下面同学们就这样交流。站起来发言的同学,要引导大家找到相应的句子,朗读这样的句子,勾画重点的词语,说出你的理解。同时,大家要认真听,可以在自己的书上作批注,也可以补充发言,还可以就自己不太明白的,向别的同学或老师提出来。这样,我们会将文章词句理解得更好。
  生3:我从这个句子里看出桑娜这一家很穷,表现在“穿”的方面,请大家跟我……
  生4:我是从他们一家所“用”的方面看出这家人很穷,请大家看到……
  师:吃、穿、用这些东西都显而易见,还能从其他方面体会出这家人的“穷”吗?
  生5:我是从这家人的劳动时间、环境上体会出他们非常的穷的。请看劳动时间方面……再看他们的劳动环境……
  师:以上同学们从多方面交流了桑娜一家人很穷,体会得非常深刻,到位。现在,老师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请你整理一下,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桑娜一家的穷。请你在笔记本上归纳出几个方面,并抓住关键词。一会儿,我要请你来全面地汇报。
  (生进行整理)
  生6:请大家看我的整理:穷:吃的方面……穿的方面……用的方面……工作时间……工作条件与环境……家庭人员……(略)
  这样,以“大问题入手,小问题深入”,引导学生“沉下去”,在“沉下去”的过程中,有自主学习、勾画批注、多元解读、独特感受;有交流、对话、互动;有词句品味——“潜作文指导”;有相机朗读——读到位的训练;有条理表述——说话训练(也是思维训练);有在教师点拨中、学生相互提示中的学习方法运用等。良好的阅读教学综合效益,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达成的。
  
  三、“无问”:阅读在自主学习自动化运行的程序中展开
  
  “无问”即教师无问题而教学。教师无问题表明他不再扮演讲授知识、提出指向知识性学习问题的角色。当然,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或目标或线索是必然存在的,是存在于学生心中的。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过程和载体,自主阅读状态的真正实现,表明学生已经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这又分两种状态:
  第一种:在自主学习理念下,阅读教学课堂呈现教师无问题、学生有问题的状态。学生自己形成问题,教师因势利导,组织他们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状态,其间教师完全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但这样的课堂状态可能只是教学全程中局部性的或片段式的。
  第二种:课堂教学已经在学生自主学习自动化运行的程序中展开。学生自主学习是全程式的,学习目标的自我定向、学习方法程序的自我选择、学习过程的自我操控、学习结果的自我评定,“学生主人”角色得到充分彰显。这样的教学,是通过师生努力,创建了适合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模式,这样的模式对于学生已经可以习惯化地进行,所以轻松自然,学生在其间学得愉快,发展良好。如四川泸州实验小学童敏老师创立的“我育我学”模式及其中的“自主学习八环节”;泸州大北街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都采用的“自主学习五步法”;泸州七中赵利华老师的“阳光家园,阳光学习”模式及“阳光语文七步法”。这样的学习状态运行中,有时甚至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已在悄然淡化,最极致的状态如“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已经退隐,讲台已经撤除,学生分学习小组围坐,教室四壁都是学生展示的天地(黑板),学生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泸州忠山小学已在大力度地探索“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小学化,已初显成效。这当然是经过一个师生合作构建和长期练习而成的自主课堂,教师是不再“牵”着学生亦步亦趋
  地“走”,更不再“千万次地问”让他们紧随应对,教师的行动是“该出手时才出手”,必要的时候才“表白”,学生在自主阅读、充分做“主人”的过程中行动着、发展着,其阅读教学效益已超越对一篇文本的理解、感悟目标达成,课堂在自主、互动的氛围中达到整体育人、促进发展综合效应。
其他文献
遵义汇川区进一步整治作风顽疾,不断增强各部门整治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优化要素保障和服务条件,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在2018年12月15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全面
浸浴疗法是将患者全身或局部浸于温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使创面细菌、毒素、脓痂及松动的腐皮与机体分离,达彻底清创之目的。整个过程患者感觉舒适,出血少,清创彻底。我科自2001年
日前,鸡西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会议召开。会上,鸡西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就当前抓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做了深刻的阐述。他要求,在推动教育事业
在沿河自治县中寨镇,有这样一位军嫂,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羊妈妈',她便是镇里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田秀珍。作为一名军嫂,田秀珍本可以随军工作和生活,但为了能带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