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突飞猛进,取得了显著成果。与此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这种情况下,针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旅游产业需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旅游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本文从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和培养职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就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问题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教育培养
我国旅游产业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全球经营一体化使我国的国际性经贸活动大量增加,旅游业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商机和蓬勃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展望研究报告,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国,接待境外游客将达到1亿7300万人次,同时,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这就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对国际性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尤为紧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开创良好的就业前景。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针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从而提高服务意识,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1、重视礼仪规范,养成职业习惯。人的礼仪修养是其学识、修养、品格、风度等人格的外在体现,是个体人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中职学生要想顺利融入社会、谋求个人发展,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而学习必要的礼仪规范,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有助于提升其个人素质,养成职业习惯。礼仪教育是改善旅游业环境、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旅游业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身职业形象、行业礼貌用语等礼仪修养,直接决定了旅游业的形象。因此,加强对学生礼仪素质的教育十分必要。课堂教学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和旅游服务工作中的礼貌用语、基本礼节,使其成为今后的个人行为标准,课外实践训练方面,要让学生把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形成良好的礼仪素质,养成正确的职业习惯。
2、培养敬业意识,形成职业责任。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系统学习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熏陶,使学生首先从理论层次理解和把握人生观、价值观和敬业精神的意义和体系,开展爱岗敬业教育,逐步形成职业责任。教学是中职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学生求知、强能、塑品质的主阵地。而在学科与专业教学内容中,包括有丰富的敬业教育素材,因此教师应合理运用这些素材,并注意引进新知识,收集新内容,帮助学生培养敬业意识。例如让学生了解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生就业情况、社会上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等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使其意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人才的差距,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此外,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参与实践,增加敬业意识。中职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爱岗敬业意识,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树立诚信观念,形成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而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就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失信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近年来,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诚信现象较多,欺骗旅客、强制购物、增加消费问题较为突出。而随着我国《旅游法》的出台,针对这些问题都出了严格要求。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教育学生要诚信,要客观,要求真务实,要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地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从而逐步树立诚信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培养职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职业能力是中职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任何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具备应有的职业能力是其胜任职业岗位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理想。学校应开设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当前许多旅游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成体系或者流于表面形式,只是在学生毕业实习前请人做几场报告应付了事。实际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应当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在校期间,要定期邀请旅游行业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等,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理想。
2、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实习基地。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而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实习基础,能够为学生探索实践提供理想的平台,使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研究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3、打造师资队伍,符合市场需求。师资队伍的好坏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中职学校应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从而培训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习,鼓励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为教师提供到一线服务、管理的锻炼机会,提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学校还应根据旅游专业特点,聘请旅游行业专家、管理人员到校作报告或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4、加强校企合作,锻炼工作能力。校企合作是学习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等的窗口,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建立起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各类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科研和师资优势,密切与旅游企业和生产单位联合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校外“三结合”基地,强化校内实验课、校内基地和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消费升级加快,旅游产业也因此拥有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各学校应加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旅游产业需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旅游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任静;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2] 龚艳;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2期
[3] 姚利娟;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刘永宽(1964.6-),男,满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书记,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地理方向)。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教育培养
我国旅游产业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全球经营一体化使我国的国际性经贸活动大量增加,旅游业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商机和蓬勃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展望研究报告,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国,接待境外游客将达到1亿7300万人次,同时,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这就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对国际性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尤为紧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开创良好的就业前景。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针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从而提高服务意识,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1、重视礼仪规范,养成职业习惯。人的礼仪修养是其学识、修养、品格、风度等人格的外在体现,是个体人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中职学生要想顺利融入社会、谋求个人发展,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而学习必要的礼仪规范,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有助于提升其个人素质,养成职业习惯。礼仪教育是改善旅游业环境、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旅游业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身职业形象、行业礼貌用语等礼仪修养,直接决定了旅游业的形象。因此,加强对学生礼仪素质的教育十分必要。课堂教学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和旅游服务工作中的礼貌用语、基本礼节,使其成为今后的个人行为标准,课外实践训练方面,要让学生把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形成良好的礼仪素质,养成正确的职业习惯。
2、培养敬业意识,形成职业责任。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系统学习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熏陶,使学生首先从理论层次理解和把握人生观、价值观和敬业精神的意义和体系,开展爱岗敬业教育,逐步形成职业责任。教学是中职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学生求知、强能、塑品质的主阵地。而在学科与专业教学内容中,包括有丰富的敬业教育素材,因此教师应合理运用这些素材,并注意引进新知识,收集新内容,帮助学生培养敬业意识。例如让学生了解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生就业情况、社会上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等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使其意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人才的差距,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此外,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参与实践,增加敬业意识。中职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爱岗敬业意识,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树立诚信观念,形成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而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就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失信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近年来,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诚信现象较多,欺骗旅客、强制购物、增加消费问题较为突出。而随着我国《旅游法》的出台,针对这些问题都出了严格要求。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教育学生要诚信,要客观,要求真务实,要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地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从而逐步树立诚信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培养职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职业能力是中职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任何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具备应有的职业能力是其胜任职业岗位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理想。学校应开设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当前许多旅游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成体系或者流于表面形式,只是在学生毕业实习前请人做几场报告应付了事。实际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应当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在校期间,要定期邀请旅游行业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等,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理想。
2、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实习基地。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而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实习基础,能够为学生探索实践提供理想的平台,使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研究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3、打造师资队伍,符合市场需求。师资队伍的好坏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中职学校应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从而培训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习,鼓励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为教师提供到一线服务、管理的锻炼机会,提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学校还应根据旅游专业特点,聘请旅游行业专家、管理人员到校作报告或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4、加强校企合作,锻炼工作能力。校企合作是学习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等的窗口,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建立起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各类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科研和师资优势,密切与旅游企业和生产单位联合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校外“三结合”基地,强化校内实验课、校内基地和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消费升级加快,旅游产业也因此拥有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各学校应加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旅游产业需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旅游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任静;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2] 龚艳;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2期
[3] 姚利娟;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刘永宽(1964.6-),男,满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书记,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地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