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负性心理暗示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角度分析探讨高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为精准开展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甘肃省平凉市1 200名高中1~3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SCL-90相关因子得分情况的变化分析负性心理暗示对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SCL-90)高一学生躯体化(t=4.663)、人际关系敏感(t=3.791)、焦虑(t=5.880)3个因子的得分情况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高二学生躯体化(t=4.894)、焦虑(t=5.350)2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高三学生躯体化(t=7.414)、精神病性(t=5.332)、抑郁(t=6.245)、焦虑(t=7.639)4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症状自评量表(SCL-90)高一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高于高二(q=4.545)和高三年级学生(q=6.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高二学生与高三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34,P>0.05);高三学生躯体化(q=4.973,4.109)、精神病性(q=5.380,3.868)、抑郁(q=4.145,5.292)、焦虑(q=6.632,8.739)4个因子的得分高于高一和高二学生(P<0.05).结论 负性心理暗示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可能是导致其产生消极认知及行为应对,最终形成心理问题且长时间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高中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给与正向积极心理支持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