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人本主义教育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7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观是人们基于实践对教育产生系统的理性的认识。从人的本质出发,人是具有教育性和可塑性,教育对人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等出发。人本主义形成的教育以人为本,不断地促进自我实现的教育观对人们认识当今的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教育观 教育 人本主义 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08-01
  从应然逻辑角度来讲,人们常常习惯于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去构建各自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往往是狭义的教育观也是教育观体系的核心。
  一、“培养人性和人格”的教育本质
  人本主义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培养和人性的养成。[1]人本主义教育关强调教育从“人”出发,以人为中心,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报告《反思教育》中强调了人本主义是教育本质的基石,教育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行为指导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因此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公正,使人们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
  杜威,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表,教育价值的理论中充满了人本主义色彩。他并不否认自己的经验主义理论,不是一种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而是立足于人,认为价值与存在是统一的,存在就是价值。[2]意味着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的才是真正的价值,说明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凡是有助于人的发展的活动就是有价值的活动。
  (一)教育对人的价值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教育价值中倡导以人为本不断的发展服务。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作为生命主体的价值和历史主体的价值,突出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以人出发点,以人为活主体,以人为发展对象。
  传统的教育观将教育价值看作是培养人的工具,人在教育的过程中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育对人的价值判断是错误的,失去人文关怀,最终将会产生严重冲突。
  (二)教育对社会的价值
  人本主义在强调人的自身价值同时兼顾着人作为社會主体的价值,杜威曾在社会和个人关系中表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在价值哲学中,只有将人的发展同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教育,为人的发展的提供条件,人在自我实现还会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地作出调整。同时人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创新,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主动创造以使自身和社会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促进人自我实现”的教育作用
  教育价值与作用是具有联系的。人在认识教育时,主要从教育的作用出发,在此认识上形成对教育价值的判断。目前,对于教育作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作为“第一教育场所”,对人的影响深远;学校教育作为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机构对于人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
  人本主义将“人”视为有机的整体。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最初的基本需求大部分与家庭相关,这也是现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在。
  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当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相关的“问题”。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提出了一套P.E.T(Parents Effectiveness Training)的家庭社区教育模式,认为“家庭应当彰显平等、尊重、信任、民主的理念[3]。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
  在人本理论中,人是自然实体,人的基本需要都是由潜在能量决定的。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人本主义的出发点更多的通过是学校教育来体现。
  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在学校教育中,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提倡有意义的学习,即是自由学习。这种“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将教学活动的重心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看作是教学的主体。
  四、“培养个性化和未来需要的人”教育质量
  孔斯曼认为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个性化的人,是指其人格有良好感受性;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开放性等特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本主义还应当将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教育目标需要有层次性,除了要培养具有独立个性,自立,自主的人之外,还应当考虑如何为人提供高适应性的有利条件。
  总之,人本主义从“人”自身出发,希望培养出个性化和未来需要的人。对人的发展来说,人本主义不断地促进人自我实现;对社会来说,人本主义在不断地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党乐群.《试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12.
  [2]王啸.《从杜威的价值论看:人·教育·社会》[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
  [3]石焕霞,薛婷婷.《美国P.E.T.社区家庭教育模式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02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幼儿园以及各方应当共同着力,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确保营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管理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02-01  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安全是一项重头戏,离开了安全一切都将归零,这就是人们常讲的一百去一等于零的道理。当前部分幼儿园存在着重教育
期刊
【摘要】《“融合室课堂”(也称“五学课堂”》)教学系统方案》,是由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龚建明研发的一套课堂教学系统方案。该方案依据教育公平、教育民主等理论,总结国内外众多教育专家理论和实践经验,既回避了传统的“填鸭式”封闭课堂教学模式,又回避了近年来社会上推崇的“放羊式”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根据课堂上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采取了“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同学互学、师生研学、教师点学”课堂教学五环节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及其方法论、大学理念及精神、现代大学制度等内容都是热门问题。在文献研究方面也表现出了三个特点,即在研究上出现了新动向;在研究中注重将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结合在一起;研究的认识路径也呈现出多元化及综合化等,为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文中以此为基础,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若干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 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社区教育资源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对社区内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利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社区教育效果。本文以苏北县区为例,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实践的过程中所存在的情况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社区教育 资源整合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17-01  一、社区教育资源的内涵  社区教育
期刊
【摘要】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县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如何改革创新,赢得发展机遇,是急需解决的课题。本课题组大胆探索校外教育运行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青少年中心 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03-01  国内外的校外教育研究多在大城市进行,如何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在县区办好校外教育,形成办学特色,赢得发展空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效能进行调研,发现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奖者与其系统训练效能有正相关。针对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探索教学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融通。通过竞赛平台引领师范学生培训和学习,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师范生 教学技能竞赛 实践教学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07-0
期刊
【摘要】叙事方式是叙事学的一个概念,是指叙述故事的方法。笔者通过对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发现,在教学中使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并且掌握好叙事方式的转换,对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叙事方式 省级电大 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18-02  叙事方式是叙事学的一个概念,是指叙述故事
期刊
【摘要】我国部分大学在借鉴国外通识教育做法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通识教育在我国初见端倪。持续不到十年的时间,我国大学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的导向却又随着整个世界高等教育专业调整的转向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应用技术”、“实用课程”的呼声甚嚣尘上。台湾作为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尝试的先驱,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当下,纠结了我国整个大学课程变革过程中的典型成就与危机。  【关键词】课程 通识教育 成就 危机
期刊
【摘要】构建职业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将为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提供良好的范例,而针对实训基地实施精细化管理体系,能够更好的助力高职院校完善和建立起现代化的实训中心。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现代化实训中心 精细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13-01  引言  基于教高【2006】14号、16号文件精神及示范性高职院校
期刊
【摘要】高职广告设计类专业中“口语沟通”课程的教学实施的研究发现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问题,“口语沟通”教学的主要核心内容为为核心的沟通、说服、交涉及谈判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技能,广告设计专业不仅只是需要专业的设计素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口语讲述与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中开设“口语沟通”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广告设计 口语沟通 课程教学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