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发现美创造美学校教育就是要给学生创造有魅力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既然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自己语文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来发现美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就有插图。每一幅图都是课文精华之外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备课时,精心观察插图,细心体会图意。在我们语文教育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或观图谈看法,说想象;或边读课文边观图,弄懂图意;或一人读文,其余人观图谈感受。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课文文字之美,也欣赏到了插图之美,同时也得到美得享受,受到了美德感染。
  比如说,我们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课,我们可以简介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后,不要急于让学生读文,而是首先引导学生看图。提出:这幅画中的人物是谁?大约多大年龄?外貌如何?背景怎样?学生打开书,一幅美丽的月光下的英俊少年图出现在眼前。还有三味书屋的古色古香画面情境,让人想到老教书先生呆板和严厉。这样图文结合,少年闰土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初步形成,并且和三味书屋形成对比,这样做使学生都想知道这个少年的具体情况和读书生活,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产生。
  二、我们要在自己语文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要培养学生去创造美
  我们在语文课教学时,既要让学生发现美,又要培养学生创造美。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在讲读课文时,就要常常给学生创造这种机会,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提出如果闰土生活在今天,长大了会这样?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学生兴趣高,而且培养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发散思维,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学古诗时,我们可以先讲什么是古诗,他与现代诗又什么不同,古诗有什么特点,随后背出几句名句,学生产生了学习古诗的欲望。然后我们一起学习了《春夜喜雨》,我们可以先不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学讲述,引导他们观察美、发现美。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得感受,使他们也在生活中创造美。我们在学生的日记中是不是经常看到,“我不再是小皇帝了,不再挑吃挑穿,和父母争吵、而是用自己的一双手,创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等话语,让我们感到每天学生都在学习中成长,进步。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甜美的梦,都有创造美的权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他们提供创造美的机会和条件。是啊,一旦机会有了,愉快笑容就跑到学生的脸上,一旦条件成熟,喜悦就在他们心中。我想这个机会和条件,就是我们达到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能缺少呢?
其他文献
从复杂网络的角度,对由许多相互关联的质量组织所构成的质量系统建模a利用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研究了质量系统的结构属性和动力学特征,并以计算机信息产业质量系统为例,借助网络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比分析156例60岁以后发病的ERA和60例60岁以前发病的NERA,分析两组在起病形式、临床表现、关节受累、关节外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检索整理薄芝糖肽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案例及不良反应,表明本品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中枢抑制、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皮肤病、顽固性头痛、乙型肝炎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活血宁心方对治疗老年瘀血型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瘀血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温阳活血宁心方联合艾司唑仑片治
通过分析外地学生对文化方面的差异,并且这些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会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模式方面的差异。因此,探索决定科学技术方面产生较大差别的历史和文化根源,从而为改进和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而使学生在认知模式、交际与关系模式、动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差别。分析这些差异产生与存在的原因对于发现我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找到我们的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改进这些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他们接受良好的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时,更迫切地希望医护人员传授给他们一些自我防
钟肇政的小说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民俗,把民俗与人物描写、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钟肇政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作家,其笔下有大量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
如今,我国小学教学课堂并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为此,经过研究,对走出误区提出建议。谨此希望通过这些对策与建议的提出,促使当代小学课堂对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只有密切结合本地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达到优化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主要方法有:(1)充分利用本地人力资源,发展学生喜爱的实践项目。(2)利用农村各种资源,搞好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3)克服不足,机制灵活地完成教学任务。(4)综合学校活动,巩固、发展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