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内涵研究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景德镇现代陶瓷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弘扬独特传统景德镇陶瓷精髓的同时,加入现代精神、引入现代材料、掺入现代工艺、创作现代造型,更加关注现代的意识和创作思维,关注现代陶瓷进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去寻找与时代同步的审美和艺术情趣的理念。使得现代陶瓷趋向多元化、抽象化、广泛化、兼容化,更加注重表现其造型、装饰、空间、审美功能人性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陶瓷装饰;陶瓷艺术;装饰形式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90-1一、 文化特征
  陶瓷的文化特征在传统陶瓷里显而易见,其审美观和艺术思想从大量出土的陶瓷陪葬品以及海底沉船中的陶器就能感受到。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艺术发展的过程,也顺应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审美不断的追求,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审美历程,也见证了从单纯的文化特征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二、 技法特征
  凡是一件成熟的陶瓷杰作都离不开技法上的变现处理,这是陶瓷创作者智慧、毅力、接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心理质量的综合因素的检验。技法之美是陶瓷艺术家的创造思想,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艺术家对材质合理选择,工艺恰当运用以及技法审美实施而产生的技法之美。技法的熟练运用才是创作理想作品的重要保障,任何工艺均有技法成份,其媒材均有局限性,陶瓷也是一样,倘若局限性都不存在,陶瓷的灵魂也随之消失,陶瓷美感也看不见了,陶瓷艺术存在的价值体现就是它的兼容性和不可代替性。然而在陶瓷装饰的技法工艺表达选择上有多样性,可以表达不同艺术审美的情趣。一个完整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之前,它在呈现审美主体时,将被装饰器物的造型、材料质地、工艺技术特征等因素紧密结合完整地以审美呈现出来。在此之中工艺技法的表现作为主导体,影响审美心理的整体性。对于一件具体的陶瓷艺术品而言,它所唤起的美感,是由其造型、胎质、釉色、釉质、料色、线条、构图布局等因素构成的完整形象结构所唤起的美感。再其必须经过一定的有素养的工艺装饰技法,才能进行欣赏活动,才能揭示其陶瓷作品的艺术内涵。
  三、 装饰特征
  研究和阐述景德镇现代陶瓷装饰特征,不得不追溯中国陶瓷历史发展,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便用精湛的技艺,在陶器皿上进行各种装饰,彩绘出各种具象、抽象的装饰纹案。宋代,中国传统陶瓷已达到了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玉的精神”和类玉品质装饰体现的最深刻时代。不仅发展出单一的影青刻画的装饰,还创造出较为成熟的彩绘、花釉装饰瓷。由宋至元,由元而明,景德镇以“天下瓷之宗”之尊垄断中国瓷业。由于宋室南迁,窑业良工随之南下,经历史的推移,到元明时期,景德镇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不惜工本,源源不断地试制出精美的新装饰工艺及材料,如果说我国的元、明时期的釉下青花瓷,曾以单纯、明净的装饰审美创造出世界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那么以元代釉里红为始,随后,祭红、郎红、胭脂水、碧玉釉以及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无数色釉鱼贯而出,宛如采莲横空,气象绚丽的装饰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元一六四四年之后,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臻于鼎盛,制瓷业经一千多年的洗礼,进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同时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康熙十九年以后,清代官窑不但恢复了明代中期以后衰落的铜红釉烧制技术,康熙年间的郎窑红和豇豆红独步一时,当时的天蓝、洒蓝、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以、古彩等釉上装饰都是成功之作。在短暂的雍正时期,景德镇的官窑制瓷的讲究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烧成了有史以来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青釉烧造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自雍正开始的整个清代,粉彩成为彩瓷装饰的主流,它和青花二个品种在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中占极大的比重。粉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瓷器釉上彩发展的一个巅峰,尤其是它和中国绘画的紧密关系,不但使粉彩的艺术装饰性有了空前的提高,而且它的接受对象,也像中国绘画一样,十分广泛。到乾隆朝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和珐琅彩、粉彩、古彩的工艺装饰制作,在继承雍正时期的基础上,有极精致的陶瓷作品出现。到道光二十年,景德镇的瓷工们开始对晚清的粉彩进行改良,进一步的强化装饰绘画性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晚清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领域有了文人画家介入。晚清安徽文人画家程门在景德镇谋深,将浅绛山水画技法运用到瓷画上,创立了“浅绛粉彩”画法。给陶瓷装饰写下了一个新的篇章。民国年间,在全国的陶瓷产业一蹶不振时,景德镇陶瓷已经开始写下它新的华章,逐渐文人画成为了当时的陶瓷装饰主流。然而近代景德镇陶瓷装饰领域受到文人画的冲击,给传统陶瓷带来巨大负面冲击。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学者钟连生教授认为:由于文人画的审美要求取代陶瓷装饰的审美特征过分膨胀,被视为“工匠气”被轻视,日益萎缩,导致偏离陶瓷艺术正确发展的嫌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经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剔除糟粕,传承创新发展精髓。从而派生出具有景德镇地域特色的现代陶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景德镇陶瓷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与各朝代的文化发生碰撞,积淀下典型中国式民族的文化特征,它已经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灵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作者简介:
  汪芳莉,江西省乐平人,景德镇学院,中教高级,艺术设计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2012年四月北京草场地摄影季开幕展上,在为数不多的黑白摄影作品中,原久路和他的《时·光交响》以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官打动着观者,这是一组模仿巴尔蒂斯绘画的摄影作品,无论是画面中人物的情态亦或是空间格调都极大程度的复刻了巴尔蒂斯的名画。除此之外,原久路的黑白照片均恍如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微微泛黄的时光记忆,承载了向古典绘画致以的崇高敬意,却又在还原的基础上加入了摄影师的再生创作。  关键词:巴尔蒂斯
期刊
摘要:CI从产生到发展至今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平面设计到现在的三大识别系统MI、BI、VI它们分别代表理念、行为和视觉三大识别系统。CI已不再单纯的只是一个设计,而一个完整的系统,平面设计只是属于VI系统中一个部分,但它在VI系统乃至CI系统中的地们至关重要。它通过静态的、具体的视觉传播系统来表达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贯穿整个企业的经营当中,外显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等,使公众能清楚的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以其古朴的设计形式,丰富的思维内容和深厚的艺术价值而流传至今,古代书籍装帧给现在设计者带来很多的设计创意,对当代书籍装帧的设计理念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在书籍装帧设计创意中,深度探索、研究我国古籍装帧艺术的语言特征,总结前人的经验,运用当代设计艺术的理念,先进的科技技术,进一步拓展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在观念、设计手法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将古代的与现代的艺术语言,审美情趣
期刊
摘要:当前对于广播电视中的新闻节目,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其传播性、新闻性,而往往忽略了其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员所应该具备的审美性。审美性里最能体现节目是否受欢迎的一项重要考察,就是能不能让受众在欣赏节目过程中产生愉悦共鸣和感情升华。本文将从愉悦共鸣和感情升华的定义理解入手,分析其对新闻节目制作传播带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受众的接受过程中如何产生,进而为我们当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和播出提供一些积极有效的建
期刊
摘要:立体书,顾名思义为可动书,又称玩具书,是指所有非传统、平面、纸质的图书,其主要读者是学龄前的婴幼儿及小学中低级的儿童。三到七岁的儿童是立体书的最大使用群体,这些孩子大部分正处于认字识物的阶段,立体书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意义重大。  关键词:立体书;玩具书;实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96-2立体书,又称玩具书或儿童玩具书,西
期刊
摘要:老舍的作品在当代的文学艺术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老舍先生更是我国的话剧领域的巨擘。老舍先生一生致力于将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在话剧中以幽默、空灵、自然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整个话剧中将人民性和民族化的美学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话剧的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中,老舍先生的话剧始终影响着当代的话剧艺术的发展。这更从侧面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话剧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为“京味儿”艺术在当今和未来的发展奠定
期刊
摘要:研究者在田野调查之基础上,以生态美学的视角,运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展开对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人文主义旅游开发的研究。其间,经过深入调查与细致剖析,研究组归纳了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度假旅游项目开发的基本原则、思路及策略。此外,概括了相对科学又富于创意的建设性论断,即建设生态旅游基地的总方针。本文侧重于探讨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并阐发二者之矛盾性存在的机理,从而为其后更臻周正翔实之研究提
期刊
摘要:舞台表演具有舞台性,是呈现于舞台的艺术,借助于舞台完成.。演员借助舞台表演剧情,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扮演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关键词:展现自我;集中注意力;形象塑造;语言技巧  中图分类号:J71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在会展设计里新余地域特色的使用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并就其在会展设计中的重要性从三方面展开论述,即新余地域特色提供给会展设计的价值体现,给予会展设计浓厚的文化内涵,并为会展设计创造美感。与此同时,探讨新余地域特色得以在会展设计中被充分运用的缘由。  关键词:会展设计;地域特色;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
期刊
摘要:钢琴是一件表现力丰富的乐器,通过演奏技巧的运用,可像交响乐队一样展现丰富的音乐色彩,呈现立体化的音响效果。本文从钢琴的交响化演奏的可能性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的演奏感悟,通过不同的触键方式、不同的演奏方法和踏板的有效运用,模拟交响乐队中的不同音色等方式,谈一谈如何真正实现钢琴的交响化演奏。  关键词:钢琴;交响化;乐队;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