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离“济南府”最远的城市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l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的消失是灵魂的消失
  时至今日,济南开埠已110年。110年前的开埠,拉开了一座城市前进的步伐,古典和现代曾在这座城市中交相辉映。
  然而,这却是一个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了的济南府,现代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摧毁了一切。
  有远东第一火车站之称的老火车站,在众人的惋惜声中,以殖民时代残留物的名义被推倒,拉开了济南老建筑“死亡”的序幕。2002年,县西巷被拆除,以3.07亿元的“高价”拍卖;2006年,随着泉城路段的改造工程,因明代“济南卫”驻地而得名的“卫巷”被夷为平地;2008年,济南老城宽厚所街为主的老街陋巷及四合院被拆,又一个著名的老街巷悄然消失了……
  2004年济南市地名协会统计的济南市500条老街巷,截至2013年底,共有240多条完全消失。
  不应该消失的东西消失了,才是我们最大的痛,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其实消失的,不仅仅是建筑,更重要的是文化,依托建筑的那些韵味。戏曲消失了,传统工艺消失了,老的民俗消失了,名人消失了,城市失去了它的根。于是,重建新文物、假古董成为时髦——真是个悖论,既然已经消失,又要重建,杀死它已是不仁,弄一个假的出来更加残忍。
  曾经风行大江南北的山东快书,目前已现萎缩趋势。在谈到山东快书为什么有特色时,姜昆说:语言艺术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说山东快书一定要说山东话,普通话说好汉、棒子长,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这谁听呀。
  从民国时期的民族企业,后来带有城市符号性质的企业,一个个民族符号的消失,也见证了济南的历史。
  建筑的消失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座城市灵魂的消失。某周刊曾发文道:“北京,距离北平最远的城市。”济南亦如此,它离自己是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济南,是一座离“济南府”最远的城市。
  济南的价值观在哪儿?
  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说:“城市的遗址,就是这个城市的胎记。如果说20年前我们的对手是保守僵化,那么现在的对手,则是一味地追求新潮。”
  城市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在于那些摩天大楼么?央视的大裤衩真的会在北京地标史上留下美名么?不见得。而济南的那些“大裤衩们”呢?
  一座城市不仅是一个城市实体,更是一个文化实体,城市不仅是人类的经济中心,更是文化中心,人类文明的中心:在文化上必须能够引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这才是一个城市真正应该起到的作用。
  我们试着寻找济南所特有的价值观。
  文化荒漠展现出的是十足的冷漠,却难掩其求知的欲望;济南人不是不渴望文化,而是太“饥渴”。2013年底,达·芬奇自画像来济南展出,数十万人排队观看,凸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饥渴。
  反观历史,这是一座有着27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肇始于龙山文化,几千年来,济南的文化谱系没有发生过断层,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影响历史的名人。即使到现在,我们提到济南,更多时候还是感念它的泉水、老城、名人。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它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历史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历史并不代表倒退,恰恰相反,对历史的广泛挖掘,正是我们通向未来的一种途径。
  我们透过历史的烟尘,去回望这座城市过去的气息。如何以今人之名定义古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如何在保护旧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三者间找到和谐共处的方式,是每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现代都市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就是长寿。现在看来,更大意义上的长寿目标也许是能实现的。  根据预测,在科学家的帮助下,人类的寿命可以有不可思议的延长,甚至可以一直活到你“不耐烦”为止。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的贝恩查教授和他的学生在研究人类基因图的过程中,首次发现了所谓的“钟摆基因”——这种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会像钟摆一样地晃动计时。如果“钟摆”开始减速,就意味着人生进入了老年;停止摆动则表
《海上钢琴师》被广大电影爱好者视为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时光三部曲”之一.这部影片是以传奇人物1900的一生旅途对20世纪工业化时代的寓意书写,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