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与教育界同仁闲谈时,我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看法——现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提升整体素质的教师培训成长机制,而以原有师资队伍为“将”来实施新课改,带兵攻占素质教育的高地,此役,败,是必然!胜,则是一个悖论了。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所以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疑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队伍面临着怎样的现实问题呢?
从工作环境来看,社会、学校、家庭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使命和责任感,让教师难堪重负,心理健康情况堪忧。长久以来,一方面教师收获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各种赞誉,而另一方面绝对的歌颂变成了绝对的要求。在这种重压之下,教师群体被堂而皇之地剥夺了叹息和叫累的权利。
从工作角色来看,审视实际工作,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一直在矛盾中并行,一线教师则在矛盾挣扎中艰难地执行。这也是许多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还没有走出传统教学的角色定位,总在高唱着“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独角戏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自身素质来看,教师的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课程知识是由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三个方面有机构成的。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加大,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过去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专业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形势和要求,知识渊博、视野宽广、思维灵活、善于学习和反思的复合型人才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展拳脚。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呢?
针对新课程改革进行必不可少的培训,同时积极倡导教育教学反思行为。面对新课改革,教师要提高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加关键的是教育理念和综合素质。如果没有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透彻理解,必将出现“用新瓶装旧酒”的局面。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培训、实践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三维一体”的机制,提倡培训者与教师的平等对话,提倡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行为。养成对同样事情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对不同事情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的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引导、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所必备的能力。来自一线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敏感地捕捉教学现象,研究其规律,从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工作中崇尚质疑精神,勇于探索,不盲从,不固步自封,以更高的视点、全新的视角、理性的态度去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教师是人类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知识继往开来的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开掘者。不断更新自己的已有知识,向最新的知识领域进军,是社会向前发展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正如古人荀子说:“君子之学如蜕,蟠然迁之。”教师如果在知识上满足于陈规旧套,就势必造成知识结构严重滞后,思想僵化,才智泯灭。在新的知识传授中就不会有所作为,教与学就不能和谐促进。
我们要摒弃那种墨守现有知识,不求上进的有害习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吸纳最新的教育讯息,看做是自己对学生、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践行全民读书的号召,把读书和实践当做第一精神需要,不断学习接受再教育。
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成才计划。每位教师都有过青涩的成长期,这是为今后的顺利成长作铺垫、打基础的阶段,是极其重要的时期。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才,重点应放在阶段性目标的确立和完成上。针对这一特殊阶段,可以组建教师学习、成长团体,定期开展“三课”活动,签订师徒合同让师徒结对成长,对青年教师跟踪培训,骨干教师及时作出指导、示范,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作为学习成长的有效途径,制订出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成长计划,定期归纳整理好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对于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学习型教师团队。教师组织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青年教师不断的自我超越和价值实现。
给教师以适当的職业心理辅导、培训。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需要教师健康心理和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听心理辅导讲座,职业形象气质培训讲学,对工作中案例组织讨论、分析和交流,在工作之余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拓展训练。这样能使教师突破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狭小空间,懂得适时调节不良情绪的困扰,学会在困难面前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在充实的团队大环境中不断得到锻炼、更新和提高。
不拘一格,拓宽渠道,吸纳其他领域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在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领域间的相互交错、融和的态势日趋明显。所以在选拔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到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再狭隘地将目光盯在单一学科专业领域内,而是以开阔的视野不拘一格的选人才。对于其他专业领域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才俊们,结合必要的教师行业特有的专业培训和选拔(如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等),在三尺讲台上也给他们展现才华的天地,百花齐放更能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课程改革更高标准的要求,作为管理者应积极引导教师团队在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尽快找准角色定位,不断自主探究、实践反思,磨炼、打造出一支教育理念新、知识体系完善、协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进而达到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目的。
(长沙市第十一中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队伍面临着怎样的现实问题呢?
从工作环境来看,社会、学校、家庭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使命和责任感,让教师难堪重负,心理健康情况堪忧。长久以来,一方面教师收获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各种赞誉,而另一方面绝对的歌颂变成了绝对的要求。在这种重压之下,教师群体被堂而皇之地剥夺了叹息和叫累的权利。
从工作角色来看,审视实际工作,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一直在矛盾中并行,一线教师则在矛盾挣扎中艰难地执行。这也是许多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还没有走出传统教学的角色定位,总在高唱着“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独角戏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自身素质来看,教师的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课程知识是由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三个方面有机构成的。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加大,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过去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专业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形势和要求,知识渊博、视野宽广、思维灵活、善于学习和反思的复合型人才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展拳脚。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呢?
针对新课程改革进行必不可少的培训,同时积极倡导教育教学反思行为。面对新课改革,教师要提高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加关键的是教育理念和综合素质。如果没有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透彻理解,必将出现“用新瓶装旧酒”的局面。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培训、实践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三维一体”的机制,提倡培训者与教师的平等对话,提倡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行为。养成对同样事情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对不同事情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的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引导、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所必备的能力。来自一线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敏感地捕捉教学现象,研究其规律,从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工作中崇尚质疑精神,勇于探索,不盲从,不固步自封,以更高的视点、全新的视角、理性的态度去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教师是人类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知识继往开来的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开掘者。不断更新自己的已有知识,向最新的知识领域进军,是社会向前发展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正如古人荀子说:“君子之学如蜕,蟠然迁之。”教师如果在知识上满足于陈规旧套,就势必造成知识结构严重滞后,思想僵化,才智泯灭。在新的知识传授中就不会有所作为,教与学就不能和谐促进。
我们要摒弃那种墨守现有知识,不求上进的有害习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吸纳最新的教育讯息,看做是自己对学生、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践行全民读书的号召,把读书和实践当做第一精神需要,不断学习接受再教育。
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成才计划。每位教师都有过青涩的成长期,这是为今后的顺利成长作铺垫、打基础的阶段,是极其重要的时期。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才,重点应放在阶段性目标的确立和完成上。针对这一特殊阶段,可以组建教师学习、成长团体,定期开展“三课”活动,签订师徒合同让师徒结对成长,对青年教师跟踪培训,骨干教师及时作出指导、示范,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作为学习成长的有效途径,制订出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成长计划,定期归纳整理好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对于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学习型教师团队。教师组织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青年教师不断的自我超越和价值实现。
给教师以适当的職业心理辅导、培训。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需要教师健康心理和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听心理辅导讲座,职业形象气质培训讲学,对工作中案例组织讨论、分析和交流,在工作之余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拓展训练。这样能使教师突破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狭小空间,懂得适时调节不良情绪的困扰,学会在困难面前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在充实的团队大环境中不断得到锻炼、更新和提高。
不拘一格,拓宽渠道,吸纳其他领域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在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领域间的相互交错、融和的态势日趋明显。所以在选拔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到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再狭隘地将目光盯在单一学科专业领域内,而是以开阔的视野不拘一格的选人才。对于其他专业领域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才俊们,结合必要的教师行业特有的专业培训和选拔(如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等),在三尺讲台上也给他们展现才华的天地,百花齐放更能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课程改革更高标准的要求,作为管理者应积极引导教师团队在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尽快找准角色定位,不断自主探究、实践反思,磨炼、打造出一支教育理念新、知识体系完善、协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进而达到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目的。
(长沙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