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力,阅读者需要长期地、认真地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博览群书,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认识能力;培养理解能力,加强记忆、判断、推理等能力,必须正确掌握、使用语法知识,学习一定的阅读技能,掌握阅读办法。
关键词: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讲求“听、说、读、写”的训练,其实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也离不开这几种训练。在英语学习中读的训练尤其重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词汇量,熟练语法的运用。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语言氛围
英语教学应尽量使用英语,控制使用汉语,这是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1、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任何可以用英语表达的都用英语来表达。可以由浅至深,由易到难。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课时就先让他们熟悉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如:Look at the blackboard.It’s your turn now. Are you ready?Keep quiet,please.Take out your exercises book.Come here,please.Do you understand?Listen to the tape…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逐步提高,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已学过的词句进行讲解,开始说得慢些,适当重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堂上就能基本以英语会话贯穿其中了。有时可以与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对话练习。在学生刚学完现在进行时态时,编制这样一个对话:T:Jane,what are you doing now?B:I am opening my English book.T:What is your friend James doing now?B:He is sleeping over there.
2、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会话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穿插了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即把前5分钟作为学生英语口语训练。每天由一对学生上台表演,可以是一个日常会话,也可以是两人合演一个小品。内容不限(如果能运用刚学的知识内容更好),可以是打招呼、问路、自我介绍或是上台讲一个小故事。在学生学完初二英语第一学期第六单元Find the right place!后,有两位学生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对话。他们自制路牌,自备服装,要求教室里的一些同学充当hotel,hospital,school,museum等建筑物。其中一名学生饰演警察,另一名学生饰演游客,模仿书中的对话进行表演。学生就地取材,道具逼真,表演得惟妙惟肖。这种真实的语境,真实的演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把已学的英语知识活用。
3、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养成用简短的英语句子回答问题的习惯。学期初,班上有许多学生不敢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即使个别有回答的,声音也低得可怜。他们怕错,怕被教师、同学们取笑。有一次提问一名女孩子,她很腼腆,因为紧张她根本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站在那儿很无助。于是建议她用“Pardon?”来问,这样就可以要求老师再重复刚才的问题。并告诉她“如果你不知道,你可以说‘Sorry,I don’t know’.”这样,学生以后在课上,如果听不清老师说什么,就都懂得用“Pardon”,如果自己真的不知道答案的,就用“Sorry,I don’t know”来回答。这样积少成多,由易至难,逐步养成说英语的习惯。
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读书需要多种能力,需要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语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阅读技能。阅读能力也是阅读方法,阅读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类的书需要不同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还要多练,做到熟能生巧,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1、寻找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做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出现在段首,有些主题句出现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题句出现在该段中间。但一般文章的写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这种原则。所以“首行”读法对于学生读自己太熟悉的题材的文章时尤为适用,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先在头脑里树立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然后再补充框架,仔细阅读。
2、首末段落与各段首句读法。每篇文章或章节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者会在首段里陈述他的写作意图,也可能会在末段里对整个章节做出总结。因此,应十分重视首末段落。同时,还要重视各段的第一句,因为往往首段后的各个段落是对首段的展开。再有,重视各段首句可以弥补有时首段陈述不详的缺陷,解决末段综述性话语里的疑难问题。
3、搜寻式阅读,即跳读。跳读的目的是要从文章中查阅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竖视视向阅读。即眼睛不横向视读,要竖向阅读,对于每行的东西只读关键词,非关键词不用注意。对关键词也是一扫而过,因为竖视视向阅读或者扫视关键词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对其他部分的阅读,速度必须快。关键词是指主语、谓语、宾语;文章标题、引号部分、粗体字、黑体字、大写字、斜体字、划线部分;承接语、过渡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4、正确判断和推理。在读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叙述的事实、引用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
关键词: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讲求“听、说、读、写”的训练,其实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也离不开这几种训练。在英语学习中读的训练尤其重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词汇量,熟练语法的运用。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语言氛围
英语教学应尽量使用英语,控制使用汉语,这是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1、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任何可以用英语表达的都用英语来表达。可以由浅至深,由易到难。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课时就先让他们熟悉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如:Look at the blackboard.It’s your turn now. Are you ready?Keep quiet,please.Take out your exercises book.Come here,please.Do you understand?Listen to the tape…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逐步提高,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已学过的词句进行讲解,开始说得慢些,适当重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堂上就能基本以英语会话贯穿其中了。有时可以与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对话练习。在学生刚学完现在进行时态时,编制这样一个对话:T:Jane,what are you doing now?B:I am opening my English book.T:What is your friend James doing now?B:He is sleeping over there.
2、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会话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穿插了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即把前5分钟作为学生英语口语训练。每天由一对学生上台表演,可以是一个日常会话,也可以是两人合演一个小品。内容不限(如果能运用刚学的知识内容更好),可以是打招呼、问路、自我介绍或是上台讲一个小故事。在学生学完初二英语第一学期第六单元Find the right place!后,有两位学生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对话。他们自制路牌,自备服装,要求教室里的一些同学充当hotel,hospital,school,museum等建筑物。其中一名学生饰演警察,另一名学生饰演游客,模仿书中的对话进行表演。学生就地取材,道具逼真,表演得惟妙惟肖。这种真实的语境,真实的演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把已学的英语知识活用。
3、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养成用简短的英语句子回答问题的习惯。学期初,班上有许多学生不敢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即使个别有回答的,声音也低得可怜。他们怕错,怕被教师、同学们取笑。有一次提问一名女孩子,她很腼腆,因为紧张她根本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站在那儿很无助。于是建议她用“Pardon?”来问,这样就可以要求老师再重复刚才的问题。并告诉她“如果你不知道,你可以说‘Sorry,I don’t know’.”这样,学生以后在课上,如果听不清老师说什么,就都懂得用“Pardon”,如果自己真的不知道答案的,就用“Sorry,I don’t know”来回答。这样积少成多,由易至难,逐步养成说英语的习惯。
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读书需要多种能力,需要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语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阅读技能。阅读能力也是阅读方法,阅读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类的书需要不同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还要多练,做到熟能生巧,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1、寻找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做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出现在段首,有些主题句出现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题句出现在该段中间。但一般文章的写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这种原则。所以“首行”读法对于学生读自己太熟悉的题材的文章时尤为适用,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先在头脑里树立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然后再补充框架,仔细阅读。
2、首末段落与各段首句读法。每篇文章或章节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者会在首段里陈述他的写作意图,也可能会在末段里对整个章节做出总结。因此,应十分重视首末段落。同时,还要重视各段的第一句,因为往往首段后的各个段落是对首段的展开。再有,重视各段首句可以弥补有时首段陈述不详的缺陷,解决末段综述性话语里的疑难问题。
3、搜寻式阅读,即跳读。跳读的目的是要从文章中查阅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竖视视向阅读。即眼睛不横向视读,要竖向阅读,对于每行的东西只读关键词,非关键词不用注意。对关键词也是一扫而过,因为竖视视向阅读或者扫视关键词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对其他部分的阅读,速度必须快。关键词是指主语、谓语、宾语;文章标题、引号部分、粗体字、黑体字、大写字、斜体字、划线部分;承接语、过渡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4、正确判断和推理。在读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叙述的事实、引用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