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人才具备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必须从多个方面来着手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从大的方面说,人才就是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要想成为既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类服务,又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而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除了学生的先天因素外,后天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后天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
一、深入文本,提炼创新思维的素养
语文课文里往往蕴含着许多开创学生创新思维的元素。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外,还应深入文本,挖掘创新思维的元素,让学生吸取创新思维的素养,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如《苹果里的五角星》(四年级下册)(江苏版)一文,讲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向笔者显示在幼儿园学会的新本领──横切苹果能发现里面藏着的“五角星”,揭示了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创造力其实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显现。同样一个苹果,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切,其结果就不同,横着切就能看到苹果核里的五角星。这本来是生活中平凡而细小的事,但却透射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质疑问难来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之前,教师问:大家吃过苹果吗?(吃过)怎么吃?(整个吃或切着吃)怎么切?(竖着切)有无新发现?(没有)现在我们来看课文里的小男孩是怎么切苹果的?他有何新发现?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又问:小男孩怎样切?(横着切)看到了什么?(苹果核里的五角星)你信吗?(有点怀疑)这时,教师横切了一个苹果(实物)让学生反复看。接着教师又问:现在看到了吗?(看到了)在此之前看到过吗?(没有)想到过吗?(没想过)现在看到了感到奇怪吗?(真奇怪)此时,你有何感想?(我们在生活中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不断观察探索,有所发现)对,只要我们以一种创新的思维去探索生活中的事物,就能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前人没有发现的新事物。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的深、透,同时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铸。
二、创设多维的思维空间,大胆想象,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语文新课标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大胆想象,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与思辩,引领学生用自已的心灵主动与文本对话,获得课文丰富的、多元的理解”。笔者认为,多维的思维空间达到了极限,就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因材施教,有意创制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的神奇想象力,点击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如:《珍珠鸟》(四年级上册)(江苏版)一文,教学之时,教师是这样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进一步问:假如珍珠鸟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它会说:主人,你待我真好,你给我做的巢我住着真舒服,你给我的食物真好吃;主人,你对我真是亲热友好,我这么淘气,你从不打骂我,还让我在家自由自在地玩耍,我太高兴了;要是我能干活的话,我真想为你干点活呀……)作者看着珍珠鸟在笑,他在笑什么?(珍珠鸟的羽毛渐渐地丰满了,越来越漂亮了,作者看着高兴地笑了;珍珠鸟越来越乖,不那么任性、淘气、与作者日趋亲密,感情日笃深厚,作者轻松、舒心地笑了……)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它梦见了自己渐渐地长大了,整天与作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作者时常给它好吃了,它开心极了;它梦见自己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飞腾,看到了许多人间奇迹;它梦见自己渐通人性,能与作者表达情感,能帮作者干点活儿,作者很喜爱它……)接着,教师再创造性地提问:“人鸟合一”的情境是少见的,你还想看到什么情境?(在家里,珍珠鸟很听作者的话,能与作者一起玩游戏;作者外出,珍珠鸟能跟着作者走,但不是关在笼子里,那将是最完美的情境……)你还看到过或听说过有关其它通人生的鸟吗?(鹦鹉能讲人话,鸽子能给人类送信;大鹏鸟能背着人飞走;喜鹊能给人们报喜;乌鸦叫声不是好兆头……)同学们,你们回答的很好,新颖、独特,富有创新的见解,老师很赞赏。这样学生多维思维的闸门就打开了,通过合乎逻辑的想象,说出了许多富有创新的见识。
三、展开联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多種事物的心理过程。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创造都是由联想产生的。联想是美妙的,能牵动人的创新思维。教学时,我们要把握好时机,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最佳设计》一课的教学,教师创制了这样一系列问题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格罗培斯是怎样的人,他在建筑方面有哪些成就?(格罗培斯是世界建筑大师,他从事建筑研究40年,攻克过无数建筑方面的难题,特别是设计了迪斯尼乐园)在迪斯尼乐园设计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做的?(路径没设计好,他大伤脑筋,反复修改了50多次)路径难设计吗?(平常的路径好设计,超越前人的最佳路径难设计)他去地中海海滨干什么?(清理思绪)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当地农民卖葡萄)农民怎样卖,结果怎样?(摘下葡萄放在路边吆喝,结果无人停下购买)老太太怎样卖,其结果怎样?(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子葡萄上路,结果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的卖法好在哪里?(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使人顿生乐趣,感到被信任、被尊重)老太太具有怎样的精神?(创新精神)老太太的精神对你有何感触?(老太太真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啊,正是她具有这种创新的思维能力,她为自己创造了财富)老太太卖葡萄之法对格罗培斯有何启迪?(他联想到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这是一种怎样的联想?(积极有效的联想,是在创新思维驱使下的突发联想)他怎样设计迪斯尼路径?(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第二年让人按这些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样的人行道好在哪里?(是游人走出来的,自然、优雅、方便、快捷,适合游人的审美情趣,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使游人得到了尊重感与信任感)其结果怎样?(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格罗培斯具有怎样的精神?(创新精神)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应当向格罗培斯学习,善于观察,善于联想,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人类创造奇迹)。通过如此步步引导,学生既理清了课文的条理性,又得到了一次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即老太太卖葡萄的创新思维通过联想整合到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创新思维之中。以实现预期的教学之目的。
四、激励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从书本上得到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属于理性的范畴,要想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必须创设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历经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进行了下列的训练:
1.指导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小发现。教师让学生课后去搞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去观察社会自然现象,过一段时间叫学生将自己的科技成果带到班上参展,师生评比,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特色及制作过程,接着再各自说说新发现。如:学生们制作了小手枪、小木头车子;折出了纸飞机、纸船;捏出了形态逼真的各式各样小泥人、小动物等。他们发现了雨后的彩虹;发现了雨前蚂蚁搬家、蚯蚓在路上爬、鱼跳上水面;发现了寄生的树木;发现了头梳、尺子摩擦起电,能吸附细微物体等等。这些发明、制作虽然平凡,但却闪烁着创新思维能力的火花。
2.“每日一语”训练。每日让学生各说一句话。内容格式不限,只要求思想积极向上。时间不固定,或课前、或课间、或课后。学生随心所欲,因感而发。这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冲刺。
3.“成语接龙、用字组词”比赛。成语接龙就是教师说一个成语,让学生说出以这个成语的末尾一个字为开头的下一个成语。如此继续下去,谁说的多谁胜。用字组词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让学生轮流上黑板组词,谁组的多谁就胜。通过训练,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组词能力就得到很大范围的搜索反应,也就开拓了创新思维能力。
4.指定一事物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说一事物,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师予以褒贬。例如:教师出示“太阳”一词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就一个个轮着说:太阳又高又大,又红又亮;太阳真暖和;太阳是地球上的一切,包括人类在内不可缺少的;地球上的一切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是自然规律;日出和日落的景象真壮观;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接着教师再出示类似的词,如:小溪、白云、天空、大海、田野、公园、河流、森林、心愿等,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通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超脱式的扩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总之,开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具有一定的难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训练成功的。但教师以为只要教师多加留心,审时度势,择机而动,因势利导,持之以恒,不断对学生进行精心培养,强化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一定会打破框框条条的束缚,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孙素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从大的方面说,人才就是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要想成为既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类服务,又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而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除了学生的先天因素外,后天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后天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
一、深入文本,提炼创新思维的素养
语文课文里往往蕴含着许多开创学生创新思维的元素。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外,还应深入文本,挖掘创新思维的元素,让学生吸取创新思维的素养,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如《苹果里的五角星》(四年级下册)(江苏版)一文,讲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向笔者显示在幼儿园学会的新本领──横切苹果能发现里面藏着的“五角星”,揭示了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创造力其实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显现。同样一个苹果,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切,其结果就不同,横着切就能看到苹果核里的五角星。这本来是生活中平凡而细小的事,但却透射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质疑问难来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之前,教师问:大家吃过苹果吗?(吃过)怎么吃?(整个吃或切着吃)怎么切?(竖着切)有无新发现?(没有)现在我们来看课文里的小男孩是怎么切苹果的?他有何新发现?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又问:小男孩怎样切?(横着切)看到了什么?(苹果核里的五角星)你信吗?(有点怀疑)这时,教师横切了一个苹果(实物)让学生反复看。接着教师又问:现在看到了吗?(看到了)在此之前看到过吗?(没有)想到过吗?(没想过)现在看到了感到奇怪吗?(真奇怪)此时,你有何感想?(我们在生活中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不断观察探索,有所发现)对,只要我们以一种创新的思维去探索生活中的事物,就能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前人没有发现的新事物。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的深、透,同时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铸。
二、创设多维的思维空间,大胆想象,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语文新课标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大胆想象,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与思辩,引领学生用自已的心灵主动与文本对话,获得课文丰富的、多元的理解”。笔者认为,多维的思维空间达到了极限,就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因材施教,有意创制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的神奇想象力,点击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如:《珍珠鸟》(四年级上册)(江苏版)一文,教学之时,教师是这样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进一步问:假如珍珠鸟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它会说:主人,你待我真好,你给我做的巢我住着真舒服,你给我的食物真好吃;主人,你对我真是亲热友好,我这么淘气,你从不打骂我,还让我在家自由自在地玩耍,我太高兴了;要是我能干活的话,我真想为你干点活呀……)作者看着珍珠鸟在笑,他在笑什么?(珍珠鸟的羽毛渐渐地丰满了,越来越漂亮了,作者看着高兴地笑了;珍珠鸟越来越乖,不那么任性、淘气、与作者日趋亲密,感情日笃深厚,作者轻松、舒心地笑了……)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它梦见了自己渐渐地长大了,整天与作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作者时常给它好吃了,它开心极了;它梦见自己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飞腾,看到了许多人间奇迹;它梦见自己渐通人性,能与作者表达情感,能帮作者干点活儿,作者很喜爱它……)接着,教师再创造性地提问:“人鸟合一”的情境是少见的,你还想看到什么情境?(在家里,珍珠鸟很听作者的话,能与作者一起玩游戏;作者外出,珍珠鸟能跟着作者走,但不是关在笼子里,那将是最完美的情境……)你还看到过或听说过有关其它通人生的鸟吗?(鹦鹉能讲人话,鸽子能给人类送信;大鹏鸟能背着人飞走;喜鹊能给人们报喜;乌鸦叫声不是好兆头……)同学们,你们回答的很好,新颖、独特,富有创新的见解,老师很赞赏。这样学生多维思维的闸门就打开了,通过合乎逻辑的想象,说出了许多富有创新的见识。
三、展开联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多種事物的心理过程。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创造都是由联想产生的。联想是美妙的,能牵动人的创新思维。教学时,我们要把握好时机,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最佳设计》一课的教学,教师创制了这样一系列问题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格罗培斯是怎样的人,他在建筑方面有哪些成就?(格罗培斯是世界建筑大师,他从事建筑研究40年,攻克过无数建筑方面的难题,特别是设计了迪斯尼乐园)在迪斯尼乐园设计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做的?(路径没设计好,他大伤脑筋,反复修改了50多次)路径难设计吗?(平常的路径好设计,超越前人的最佳路径难设计)他去地中海海滨干什么?(清理思绪)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当地农民卖葡萄)农民怎样卖,结果怎样?(摘下葡萄放在路边吆喝,结果无人停下购买)老太太怎样卖,其结果怎样?(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子葡萄上路,结果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的卖法好在哪里?(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使人顿生乐趣,感到被信任、被尊重)老太太具有怎样的精神?(创新精神)老太太的精神对你有何感触?(老太太真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啊,正是她具有这种创新的思维能力,她为自己创造了财富)老太太卖葡萄之法对格罗培斯有何启迪?(他联想到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这是一种怎样的联想?(积极有效的联想,是在创新思维驱使下的突发联想)他怎样设计迪斯尼路径?(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第二年让人按这些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样的人行道好在哪里?(是游人走出来的,自然、优雅、方便、快捷,适合游人的审美情趣,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使游人得到了尊重感与信任感)其结果怎样?(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格罗培斯具有怎样的精神?(创新精神)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应当向格罗培斯学习,善于观察,善于联想,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人类创造奇迹)。通过如此步步引导,学生既理清了课文的条理性,又得到了一次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即老太太卖葡萄的创新思维通过联想整合到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创新思维之中。以实现预期的教学之目的。
四、激励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从书本上得到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属于理性的范畴,要想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必须创设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历经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进行了下列的训练:
1.指导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小发现。教师让学生课后去搞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去观察社会自然现象,过一段时间叫学生将自己的科技成果带到班上参展,师生评比,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特色及制作过程,接着再各自说说新发现。如:学生们制作了小手枪、小木头车子;折出了纸飞机、纸船;捏出了形态逼真的各式各样小泥人、小动物等。他们发现了雨后的彩虹;发现了雨前蚂蚁搬家、蚯蚓在路上爬、鱼跳上水面;发现了寄生的树木;发现了头梳、尺子摩擦起电,能吸附细微物体等等。这些发明、制作虽然平凡,但却闪烁着创新思维能力的火花。
2.“每日一语”训练。每日让学生各说一句话。内容格式不限,只要求思想积极向上。时间不固定,或课前、或课间、或课后。学生随心所欲,因感而发。这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冲刺。
3.“成语接龙、用字组词”比赛。成语接龙就是教师说一个成语,让学生说出以这个成语的末尾一个字为开头的下一个成语。如此继续下去,谁说的多谁胜。用字组词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让学生轮流上黑板组词,谁组的多谁就胜。通过训练,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组词能力就得到很大范围的搜索反应,也就开拓了创新思维能力。
4.指定一事物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说一事物,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师予以褒贬。例如:教师出示“太阳”一词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就一个个轮着说:太阳又高又大,又红又亮;太阳真暖和;太阳是地球上的一切,包括人类在内不可缺少的;地球上的一切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是自然规律;日出和日落的景象真壮观;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接着教师再出示类似的词,如:小溪、白云、天空、大海、田野、公园、河流、森林、心愿等,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通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超脱式的扩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总之,开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具有一定的难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训练成功的。但教师以为只要教师多加留心,审时度势,择机而动,因势利导,持之以恒,不断对学生进行精心培养,强化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一定会打破框框条条的束缚,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孙素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