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这一科目是必修的课程。所以,一些初中院校要对其加以关注,并合理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有充分的课时和必备的硬件设施。但是,针对目前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情况看来,其中包含的娛乐性的教学比较重,严重违背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实现。对于目前的这种情况,初中学校要怎样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以此作为入手点,针对目前初中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情况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按照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对策
  近年来,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普遍应用了信息技术,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课时比较少;还有一部分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要结合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 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由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相对比较滞后,在进行教学时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发挥,这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做一些与这一学科无关的作业。还有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责任性不强,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统一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性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这一门科目不是必考的课程,所以大多数学生忽视了这一科目的学习,只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主要科目上,缺乏了课堂的参与性。此外,由于学生家长忽视了信息技术这一科目,认为只有中考考个好成绩,上个好的学校才是比较重要的,至于信息技术这一课是否学好无关紧要。学生家长的这一错误理念,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极大的困扰。所以,导致学生对其提不起较大的兴趣。
  二、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 运用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在日后的发展中带来的便利进行了解,然后逐渐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游戏设计或是学生接触较多的电子信息技术,让学生意识到游戏的设计和互联网网站的设计都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一种前所未见的事物,让人们通过虚拟空间来减轻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进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可以主动识别问题,或者对信息技术有疑问,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部分,初中信息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的节奏有一个合理的把握,不能让一些话题喧宾夺主,最后还是要将主体放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上。
  (二) 关注学生的个体,分层开展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同样的进步。但是,学生之间由于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学习经历不同、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人和人之间存在较多的差距。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因为学生的个性、才能和计算机的知识了解存在差异,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因人而异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而使每一个学生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比如,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对其进行分别授课。例如,在对“汉字输入法”进行教学时,老师需要知道哪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哪些学生在小学有一定的基础,可以输入基本汉字,但速度较慢;部分学生由于会经常上网聊天,打字速度比较快,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设置三个不同的目标:A层学会基础的文字输入;B层的学生要学会键盘上的一些功能键的应用,并对输入速度提出要求;C层的学生要逐渐地开始进行盲打。
  (三) 合作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误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是教学如何使用计算机。实际上,初中信息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和软件,还要教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创造和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学生对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掌握,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实践。从合作学习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向小组成员解释概念、阐述创意,可以有助于自身对概念的理解;并且,在团队中大家都开动脑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等形式,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能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图像处理”这一内容时,因为这部分的实用性较强,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很好地处理图片。所以,老师给了一张有缺点的数码照片,将班上的学生分为每三人一组,要求他们分别处理图片。各个小组成员处理完毕之后,要进行相互评估和综合意见后,对小组作品进行最终调整。最后,每一组都展示了处理的原因和过程。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经常会因为亮度曲线的调整进行争论。通过这种合作实践,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而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 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不断改革,教师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初中生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利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00209.
  [2]王坤.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教育:00108.
  [3]张玉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学周刊,2017,4(4):162-163.
  [4]陈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外交流,2017(26).
  作者简介: 张宏原,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计算机已经普及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信息技术课成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从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地深入探究,今天,我就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
摘 要: 微课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小学详细了解信息技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成为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小学生在微课上实际的上机操作,还能锻炼小学生随机应变、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上的趣味性,使得微课能够在小学信息技术上得到很好的开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微课;措施  一、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的手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学习中,科学技术也早就被普遍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来,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上的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保障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上的课程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  关键词: 信息素养;小学课程;信息技术;
本组研究采用1.5T全身磁共振成像仪(Intera Achieva,Philips),使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和直肠腔内线圈,对前列腺进行MRI常规检查和单体素~1H MRS检查,并联合血清tPSA、f/tPSA水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