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结出神奇的瓜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洲,本名陈健,福建福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7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广西文学》《散文天地》等。
  闽地各种方言里的番薯,不知为何一经普通话讲来立马改口成地瓜?仅仅是在土里结出的球茎外形呈瓜状,刨去鲜皮“咔嘣咔嘣”立马能啃进嘴去?偏偏还与另一种比较鲜见的同类植物名姓撞车,便将人家冠名白地瓜。还好番薯表皮除了紫红便是黄赫,其肉也非红即黄,还没见过里外通体一色白的。况且,白地瓜肉质细腻、甜爽多汁,那是水灵灵的水果好不好。
  对我这种食物匮乏年代出生的人而言,从懂事起,地瓜就和我们这代人关系紧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人口粮定量供应,可以填饱肚子的地瓜,在我们居住的那座闽西山城里,却连杂粮也没算上,无需定量。“瓜菜代”的名单里,它算是最货真价实的果腹之物了。
  那个年代,逢上夏天,围墙外的居民就会借机关大院的篮球场晒地瓜干,切片的煮熟的生晒的都有。遇上嘴馋,大中午觑看守瞌睡的当口,小手迅速抓一把塞进口袋,无论生熟,都能安慰一下馋嘴。初一那年,去远郊的学校农场学农,农基课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种地瓜。在开荒后整成畦的山坡地,斜插上地瓜藤,一天浇一次水,几天后,看着它抽芽长叶,渐渐茂盛起来。
  黄皮地瓜芯偏白,破口处会沁出乳白黏汁,因为淀粉含量高,糖分少,入口粉涩噎喉,是做地瓜粉的好材料。红皮地瓜芯黄或橘红,直接蒸煮和碳烤,绵软甜糯。那些年里,饭不够地瓜凑,吃多了,口冒酸水肠胀气,屁多。
  每到收获季节,县城小溪边的河埠头旁,排满直径近两米宽的大木桶,倒入机器粉碎的地瓜,于水里搅拌。然后,有人搭架高坐木桶上,另一人舀起地瓜浆冲进竹篓架好的甩浆袋里,然后收口拧紧,挤压出水分……沉淀几个小时后,舀干水,白白的淀粉已在桶底铺了厚厚一层,一块块铲起,捏碎晒干,它便是雪白的地瓜粉了。
  地瓜轻轻一个转身,已然完成华丽蜕变,从而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意义。地瓜吃多了,让人腻口呕酸反胃,地瓜粉做成的食物,却总是引诱我们的喉结上下滑动,一旦想起来,就会两颊异常,口舌生津。
  夏天,只要衣袋里有几片当当响的毫子,一定会冲街边的仙草冻担子奔去,两分钱是小碗,五分钱是大碗。看卖仙草冻的人揭开木桶盖子,用笊篱从沁凉井水里捞出墨绿色的仙草冻块,滗干水一倒,蹦跳着跌进瓷碗,一块块晶莹剔透、弹性十足,盯着人家撒白糖滴薄荷水。这期间,口里馋虫已经被灭了一次又一次。双手捧过瓷碗时,感觉喉咙口伸出无数小手,“哧溜溜”一窝蜂全滑进肚,浑身凉飕飕的,爽到了心窝里。总是意犹未尽,暗自掏一把衣袋,还有两枚一分钱,再来一个小碗。这一回得控制住局面,不能再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了。先吸几块入嘴含着,舌头拨弄过瘾了,突然一顶,软滑紧实的仙草冻登时碎化成屑,宛若一群滑溜溜的鳗鱼,纷纷从齿缝闪将出去,满口腔乱窜,草香和薄荷的清凉感染全身,暑溽和干渴顿消。
  不知从谁那里打听到做仙草冻方法,星期六从圩市一毛钱买回一把仙草,在锅里熬烂,冷却后纱布一滤,再把那深褐色的黏滑稠汁煮开,冲到已经液化的地瓜粉里,一人冲一人用饭勺往一个方向搅匀,凝结出一盆黑褐色胶状物。其后用小刀划成等距小块,再浸入冰凉的井水里。偌大一盆,邀上邻居家的孩子们,饱食一顿,狠狠过了回瘾头。可惜当年找不到凉嗖嗖的薄荷水,和仙草冻担子的比,總是缺了点什么。
  后来才知道,仙草还是一种草药,也叫凉粉草,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多糖类物质。做成的仙草冻,各地客家人叫法也不同,叫仙人冻、仙水冻、仙人饭的都有。这种食物,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是入伏那天才吃,这样整个夏天不会长痱子。仙草和番薯粉是强强联合,它们的食疗功效基本一致,都有清热利湿、消暑凉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还记得一件事,初一那年寒假,父亲下乡搞中心工作时带上了我。结束回城,好客的农民杀了鸡,以过年的礼数欢送。主食煮粉皮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把芹菜、姜葱煸香,加入鸡血、鸡内脏爆炒,舀进鸡汤再搁切成条状的野生香菇,最后投入掰碎后在热水泡软的粉皮。热气腾腾的稠汤里,粉皮香滑味道好。
  我看过农民做粉皮。把碾碎的地瓜粉融化在清水里,用肥腊肉把铝盆内里擦一遍,接着舀入地瓜浆,薄薄一层,摇匀恰巧盖底。铝盘搁热水锅中烫,看地瓜浆固化,继而将整盘浸入滚水里,一变透明马上出锅。把固化成片的粉皮摊在长竹笪上晾晒,干后便成了一张张半透明的粉皮。
  客家人的地瓜粉美食还有很多,中华名小吃的大卷是端午节的主食,猪肉、虾米、胡萝卜、长豆角、水发香菇、切丁香葱等,在油锅里爆香,倒进捣碎的豆腐,最后再浇入湿地瓜粉,翻炒到半稠时,熟透的地瓜粉包卷起各种食材,便可装盘。舀一调羹入口,细软滑嫩。同为中华名小吃的松圆子,也是把大同小异的切丁食材炒熟,起锅与豆腐、地瓜粉搅拌,捏成丸子下滚沸的汤里煮熟。吃起来松软滑润,这是客家人立春和大年初一必吃的食物,寓意新一年的日子轻轻松松。
  福州市中心的乌山风景区有座“先薯亭”,纪念把地瓜引种闽地的长乐侨商陈振龙。话说16世纪末的一天,陈振龙将功同五谷的甘薯藤绞入海船的吸水绳中,瞒过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冒死从吕宋岛带回福州培植。后来闽中大旱,五谷歉收,甘薯陪伴闽人度过恐怖的饥荒。福建各地方言都把这种来自番地的舶来品叫番薯,就是镶嵌于这一历史事件上的注脚。在汉语语系里,它还被称为金薯、红薯、白薯、朱薯、山芋等等。反思起来,叫番薯一定最妥,它承载着一段特殊历史,让人对这种神奇的食物敬意肃然。
  地瓜是一种既高产又对环境适应极强的农作物,投入少产出多、抗灾能力强,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明代以来,地瓜、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相继传入中国,土地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这才有清代人口火山喷发似的增长。如今,中国的地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占世界首位。
  福建沿海耕地少,所产粮食养不活多少人,人们跨洋过海讨生活,故侨乡多。为了活命,贫瘠旱地上广种地瓜,福清、连江诸县把地瓜刨成细条晒干叫地瓜米,所烹制的菜也离不开地瓜粉,还因此成了地方风味。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很多网络犯罪提供了新的犯罪空间。网络赌博是传统赌博和线上的结合,与传统的赌博相比较,网络赌博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现代网络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呈现出隐蔽性、专业性、盈利高和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这样的情况无疑为公安机关侦破网络赌博案件增加了难度。本文主要从这类网络赌博案件的特点出发,结合侦查手段探究针对这样的案件该如何应对。
大数据概念是由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衍生出来的,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来获取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造成了一些网络安全问题。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积极探索相应的防范策略,供相关读者参考。
物联网技术由来已久,在我国的发展也具有比较广的范围,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网络传输能力,物联网技术并未得到实质性的发展。现阶段,网络技术高度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手机的广泛使用也为物联网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客户终端条件。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质量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技术人员在设计物联网系统或者应用物联网技术时,一定要了解物联网系统中包含的硬件设备的特点,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应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