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作文内部规律看,作文是与表达兴趣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李吉林老师曾经指出,“作文的指导应着力于给学生深刻的感受,以获取丰富的题材,而不在于作法的指导”。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以情趣的激发为突破口,通过系统的步骤,让学生经历一个想写、乐写、会写的情感体验过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听述结合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重让他们情趣盎然地步入习作之门。在习作起步阶段,针对学生识字量少的现状,笔者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听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老师在口语课上讲的,有的是家长茶余饭后讲的,还有的是伙伴之间互相讲的。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述之后能够模仿性地复述下来,或创造性地讲述下来。通过听述结合,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从模仿性向创造性发展。
  写作课开始之前,笔者会举起一本封面设计很鲜艳、画面也很卡通的故事书,告诉学生: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在学生一阵欢呼雀跃之后,娓娓开讲。然后请几位同学讲给大家听,再分组让每一位同学讲给自己的伙伴听。可以模仿性复述,也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只要能讲出大致内容就给予充分肯定。轻松愉快的一堂说话课,学生没有一点畏惧、畏难的心态,为以后的写话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写作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读讲结合
  
  阅读是写话的基础,一些情节生动的小故事会对小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随着年龄增长,低年级学生逐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这时就要鼓励他们阅读一些注音版的小故事。但是低年级学生一般还不太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时教师就要将班内可以利用的图书充分介绍给他们阅读,同时发动学生把各自家中的一些故事书带到学校,全班共享故事带给大家的愉悦。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就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将读过的故事创造性地讲给周围的人听。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学生讲过之后都会得到相应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同学的,还有家长的。这样有读有讲有评,利于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在有趣的故事中发展思维。
  听述结合是由别人的口头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读讲结合是从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转化,需要学生将书面语言理解之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再次运用为口头语言,这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
  以使学生的口头语言更生动,更形象。
  
  三、说写结合
  
  故事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学生在迷上了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进行写故事的训练,促进学生实现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对于写故事,要根据年级不同和故事内容的差异进行缩写、扩写、续写、创编等多种训练,以培养学生概括、想象、自由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如在组织学生读讲过故事《小公鸡和小鸭子》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续写:“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上来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在读过《丑小鸭》之后,安排这样一个创编练习:“假如丑小鸭来到了我们中间,想象一下,它和大家一起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然后在充分读讲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动笔写故事。这样他们下起笔来,表达就会通畅一些,语言也会鲜活一些,学生结合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感受,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就会续写、创编出精彩的故事来。
  
  四、看写结合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借助图画或动画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符合小学生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优势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其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可使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都配有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和连环画、动画片等都是指导学生说话、写话的好材料。在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时,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一看整体——初步感知,二看部分——分清主次,三看顺序——理清思路,四看全图——展开想象。然后,教师再鼓励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学生就容易把画面中的内容有重点、有条理地写下来。
  动画片是孩子的最爱,师生可以共同观看、交流。那些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是师生互动交流的素材,学生既从片子中获取了知识,明确了是非,又调动了多种视听感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总之,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方说话和写话的自由空间,力求把创作的范围扩得广一点儿,把作文的神秘冲得淡一点儿。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水集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鲁亚山)
其他文献
对于小学语文教课来说,识字是其中核心的一部分,贯穿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们识字的能力,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分析语文识字的
伴随着目前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学工作中所追求的重点内容之一.语文学科作文一门需要大量积累练习的学科,其对学生学科素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热情,切实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结合本校实践,笔者认为,必须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支点。    一、立足校本研训,让教师专业化成长步入快车道    1.技能培训——特色创建的基石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一个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出色。”在特色创建过程中,笔者所在的学校始终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作为总抓手,本着研训一体的原则,
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培养和加深学生自身的感悟能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拥有一个良好的感悟能力,能够帮助学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是怎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
期刊
学校是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和提升的关键,但由于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已要求不严,没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素养较差,为此本文将从中职学生文明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列
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说:“种竹交加翠,种桃烂漫红。”意思是说,我若种竹子,我一定要让我的竹子长得枝叶交加;我若种桃树,我一定要让我的桃花开得妖娆烂漫。其实自古以来,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大多具有这种情结:做什么事不做则已,做就要追求一种极致的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社会的要求,个人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要有一种“种竹交加翠,种桃烂漫红”的志向。直达学生心灵的传道,高效低耗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个教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在教学中,问题设计得好,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带动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则可能陷入“鸦雀无声”的窘迫状态,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如何精设巧问,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享受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内化.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少,思想较为简单,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个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一定程度的积累,能够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