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主要以近三年(2004年-2006年)中国新闻出版业统计资料汇编、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以及各大网站公开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对版权引进图书的整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数据统计与分析
版权引进整体状况和特点:
1.引进版权总量
自2004年至今,版权引进图书总量万种左右。版权引进使得我国的版权贸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引进国家或地区
从国家版权局公布的数据可知:1995-2003的几年中图书版权贸易的触角伸向世界四面八方,涉及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引进图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英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可以看出引进地主要集中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占引进总量的八成多,前三名分别是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2004—2006年间,这种版权引进地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第一,图书版权引进将全球开花多年来,美、英和中国台北地区的版权引进占主体地位,引进语种也集中在英文和中文上,然而,在近三年来尤其在2006年,这种主体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三个地区的版权引进量占引进总量由2004年的72.4%微降到2005年的70.5%直至大幅度地降到2006年的45.7%,版权引进不再只关注前三甲,引进的眼光投向了更多的国家,更多的语种,版权引进市场呈现了多元化趋势,细分其他地区中新西兰、意大利、印度、比利时等国家的引进版图书种类增长较快,每年增长率保持在20%-30%。
第二,“俄罗斯年”的深远影响相对2004年来说,2005年和2006年,俄罗斯引进版权总体增长了122%,这应当和2006年总统普京的访华以及配合访华活动开展的“俄罗斯年”系列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活动期间,不仅展出了近几年俄罗斯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俄文图书,也有百余家俄罗斯出版社以及8000多本图书参加了国际图书博览会,20多位俄罗斯作家访华,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对俄罗斯图书版权引进的进程。在引进出版的俄罗斯图书中,文学类图书在引进图书总量中一直保持在60%左右的份额,在未来的俄引进版图书中,文学类图书依旧会占据首要的位置,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俄罗斯年”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日趋成熟,也将会进一步拉动各类俄引进版图书的市场需求。
第三,韩版图书发展迅速2005年和2006年,韩国引进版权总体增长了78%。在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份市场调查中,2003年韩引进版图书码洋比重在引进版图书市场中仅占2%,排名第10,到2006年上半年,其码洋比重达到了6.87%,排名则上升到了第4,与排名第3的日本仅差不到两个百分点。
第四,引进内容 对近三年全国在版编目数据的统计分类来看,引进图书内容排在前五位的是文学(24%)、经济类(11%)、工业技术类(10%)、语言文字类(9%)、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7%)。
1.文学类 从1999年起文学类引进版图书平均每年以近200种的速度增长着,近三年来文学类图书引进种类更是遥遥领先。几乎高出排名第二经济类图书的1倍还要多。从各大图书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到,引进版文学类图书始终是带动图书消费市场不断提升的活跃主将。从引进版文学类CIP数据内容反应看到,各家出版社对该类图书引进内容大致有:国外当代畅销小说系列、国外名家经典集著、文学经典名著以及名著绘图本、国外儿童文学等。主要来源国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
2.经济类 我国经济转型期对国外经济学理论、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知识的迫切需要使近几年经管类图书引进种数不断增加。引进版经管类图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经管教材为主要方向的专业学术经典图书,一类是经管类大众读物。各大出版社都在不断挖掘新的视点来满足读者对经济、职场竞争等方面渴望获得指导的需要。
3.工业技术类 工业技术类引进版图书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该类图书在引进种类数量上连续三年均排在前三位。
从上表工业技术内容分类统计来看,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类图书引进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一些高端技术类图书的引进数量较少。不过,随着国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思想日趋成熟,技术类图书原创能力的增强,有数据表征从2004年起特别是计算机类图书的引进数量开始出现回落。工业技术类版权主要引进于美国(约65%)、英国(约10%)和日本(约6%)。
4.语言文字类 随着我国对英语重视、掌握要求程度的提高,引进版语言文字类图书主要以英语的教材、辞典、英文读物为主(占引进语言文字类总量的80%以上),其读者对象细分、内容级别划分越来越细致全面。美国和英国是此类图书的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引进国。
5.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近年来引进版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虽无特别引起广泛关注的畅销书,但该图书的引进工作却从没间断过,虽总量不多但一直在持续增长。在引进此类图书中阅读教材类(主要为英文)图书占总量的1/2强。
二、版权引进存在弊病和误区
在版权引进的历程中,我国出版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版权引进的规划,有了引进版图书本土化的经验,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但在摸索的道路上也的确存在一些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处。例如:
1.引进面狭窄,引进版图书整体结构还不尽合理。从CIP数据内容可以看出农业科技、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引进版图书严重不足,还有一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图书项目,如介绍国际上最具前沿性的科学理论思想和国际上领先的应用科学技术内容的图书,以及各类读者急需的专业性技术图书却少有人问津。
2.重复引进、重复出版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干扰了正常的出版秩序。经过CIP的三年数据比对,每年将近三成种类的引进版图书重复引进。例如美容、保健等生活实用类图书、财富启蒙类、职场励志类、企业管理类图书仍然是主要引进点,热潮不退。由于同类引进版图书品种太多,其市场份额势必会被挤压,增加出版成本,造成浪费,干扰正常的出版秩序。
3.缺乏专门人才和专业机构。目前来看,我国版权引进图书总量约占出版总量的5%,这同世界出版大国相比相差甚远(德国引进版图书占出版总量的20%;日本、韩国等国家引进版占出版总量的30%-40%以上),要缩短差距需要有较高素质的版权贸易专门人才和较强操作能力的专业版权代理机构,他们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市场营销力、语言能力、全面组织协调能力,有规范和专业化的集中统筹监督和管理机制,能有效的推动版权引进的发展。我国急需这样的专门人才和专业机构。
三、对图书版权引进的几点建议
1.形成品牌。目前,版权贸易进行得有声有色的出版社并不在少数。近三年引进版权最活跃的10家出版社分别是清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他们引进的图书种类占引进总量的1/4。另外,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以:计算机类图书的引进为强;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以经管类为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外文出版社以语言类为主;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则以文学类为大。这些出版社经过多年版权引进的成功运作,已经树立了良好的专业品牌形象,提高了各自的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在版权贸易中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才有可能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
2.做好版权引进图书的市场调研、长期规划和每年的选题计划。出版社在自己定位的领域选书时,要引进国外具有经典性、前瞻性的精品图书。因此,出版社需要潜心研究国际图书市场,避免重复引进和浪费,做好版权贸易长期规划和年度选题计划。
3.开拓引进内容,丰富引进版图书市场。引进版权的图书应尽量多层次、多方位地将国外丰富多彩的文化、有价值的社会的、科学的成果呈现给我国读者,以促进人们的思想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出版社应当放开眼界,开拓引进内容,调整引进版图书整体结构,引进更多更好的图书,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数据统计与分析
版权引进整体状况和特点:
1.引进版权总量
自2004年至今,版权引进图书总量万种左右。版权引进使得我国的版权贸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引进国家或地区
从国家版权局公布的数据可知:1995-2003的几年中图书版权贸易的触角伸向世界四面八方,涉及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引进图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英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可以看出引进地主要集中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占引进总量的八成多,前三名分别是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2004—2006年间,这种版权引进地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第一,图书版权引进将全球开花多年来,美、英和中国台北地区的版权引进占主体地位,引进语种也集中在英文和中文上,然而,在近三年来尤其在2006年,这种主体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三个地区的版权引进量占引进总量由2004年的72.4%微降到2005年的70.5%直至大幅度地降到2006年的45.7%,版权引进不再只关注前三甲,引进的眼光投向了更多的国家,更多的语种,版权引进市场呈现了多元化趋势,细分其他地区中新西兰、意大利、印度、比利时等国家的引进版图书种类增长较快,每年增长率保持在20%-30%。
第二,“俄罗斯年”的深远影响相对2004年来说,2005年和2006年,俄罗斯引进版权总体增长了122%,这应当和2006年总统普京的访华以及配合访华活动开展的“俄罗斯年”系列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活动期间,不仅展出了近几年俄罗斯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俄文图书,也有百余家俄罗斯出版社以及8000多本图书参加了国际图书博览会,20多位俄罗斯作家访华,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对俄罗斯图书版权引进的进程。在引进出版的俄罗斯图书中,文学类图书在引进图书总量中一直保持在60%左右的份额,在未来的俄引进版图书中,文学类图书依旧会占据首要的位置,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俄罗斯年”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日趋成熟,也将会进一步拉动各类俄引进版图书的市场需求。
第三,韩版图书发展迅速2005年和2006年,韩国引进版权总体增长了78%。在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份市场调查中,2003年韩引进版图书码洋比重在引进版图书市场中仅占2%,排名第10,到2006年上半年,其码洋比重达到了6.87%,排名则上升到了第4,与排名第3的日本仅差不到两个百分点。
第四,引进内容 对近三年全国在版编目数据的统计分类来看,引进图书内容排在前五位的是文学(24%)、经济类(11%)、工业技术类(10%)、语言文字类(9%)、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7%)。
1.文学类 从1999年起文学类引进版图书平均每年以近200种的速度增长着,近三年来文学类图书引进种类更是遥遥领先。几乎高出排名第二经济类图书的1倍还要多。从各大图书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到,引进版文学类图书始终是带动图书消费市场不断提升的活跃主将。从引进版文学类CIP数据内容反应看到,各家出版社对该类图书引进内容大致有:国外当代畅销小说系列、国外名家经典集著、文学经典名著以及名著绘图本、国外儿童文学等。主要来源国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
2.经济类 我国经济转型期对国外经济学理论、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知识的迫切需要使近几年经管类图书引进种数不断增加。引进版经管类图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经管教材为主要方向的专业学术经典图书,一类是经管类大众读物。各大出版社都在不断挖掘新的视点来满足读者对经济、职场竞争等方面渴望获得指导的需要。
3.工业技术类 工业技术类引进版图书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该类图书在引进种类数量上连续三年均排在前三位。
从上表工业技术内容分类统计来看,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类图书引进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一些高端技术类图书的引进数量较少。不过,随着国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思想日趋成熟,技术类图书原创能力的增强,有数据表征从2004年起特别是计算机类图书的引进数量开始出现回落。工业技术类版权主要引进于美国(约65%)、英国(约10%)和日本(约6%)。
4.语言文字类 随着我国对英语重视、掌握要求程度的提高,引进版语言文字类图书主要以英语的教材、辞典、英文读物为主(占引进语言文字类总量的80%以上),其读者对象细分、内容级别划分越来越细致全面。美国和英国是此类图书的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引进国。
5.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近年来引进版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虽无特别引起广泛关注的畅销书,但该图书的引进工作却从没间断过,虽总量不多但一直在持续增长。在引进此类图书中阅读教材类(主要为英文)图书占总量的1/2强。
二、版权引进存在弊病和误区
在版权引进的历程中,我国出版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版权引进的规划,有了引进版图书本土化的经验,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但在摸索的道路上也的确存在一些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处。例如:
1.引进面狭窄,引进版图书整体结构还不尽合理。从CIP数据内容可以看出农业科技、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引进版图书严重不足,还有一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图书项目,如介绍国际上最具前沿性的科学理论思想和国际上领先的应用科学技术内容的图书,以及各类读者急需的专业性技术图书却少有人问津。
2.重复引进、重复出版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干扰了正常的出版秩序。经过CIP的三年数据比对,每年将近三成种类的引进版图书重复引进。例如美容、保健等生活实用类图书、财富启蒙类、职场励志类、企业管理类图书仍然是主要引进点,热潮不退。由于同类引进版图书品种太多,其市场份额势必会被挤压,增加出版成本,造成浪费,干扰正常的出版秩序。
3.缺乏专门人才和专业机构。目前来看,我国版权引进图书总量约占出版总量的5%,这同世界出版大国相比相差甚远(德国引进版图书占出版总量的20%;日本、韩国等国家引进版占出版总量的30%-40%以上),要缩短差距需要有较高素质的版权贸易专门人才和较强操作能力的专业版权代理机构,他们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市场营销力、语言能力、全面组织协调能力,有规范和专业化的集中统筹监督和管理机制,能有效的推动版权引进的发展。我国急需这样的专门人才和专业机构。
三、对图书版权引进的几点建议
1.形成品牌。目前,版权贸易进行得有声有色的出版社并不在少数。近三年引进版权最活跃的10家出版社分别是清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他们引进的图书种类占引进总量的1/4。另外,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以:计算机类图书的引进为强;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以经管类为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外文出版社以语言类为主;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则以文学类为大。这些出版社经过多年版权引进的成功运作,已经树立了良好的专业品牌形象,提高了各自的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在版权贸易中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才有可能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
2.做好版权引进图书的市场调研、长期规划和每年的选题计划。出版社在自己定位的领域选书时,要引进国外具有经典性、前瞻性的精品图书。因此,出版社需要潜心研究国际图书市场,避免重复引进和浪费,做好版权贸易长期规划和年度选题计划。
3.开拓引进内容,丰富引进版图书市场。引进版权的图书应尽量多层次、多方位地将国外丰富多彩的文化、有价值的社会的、科学的成果呈现给我国读者,以促进人们的思想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出版社应当放开眼界,开拓引进内容,调整引进版图书整体结构,引进更多更好的图书,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