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底隧道主体通常埋置于海下基岩内,两端以一定的坡度上升连接至地面,其上岸段通常会穿越不同性质的地层。由于各地层力学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从而导致隧道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工程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K2019G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8169,516782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隧道主体通常埋置于海下基岩内,两端以一定的坡度上升连接至地面,其上岸段通常会穿越不同性质的地层。由于各地层力学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从而导致隧道结构发生破坏。文中以穿越上软下硬地层上岸段海底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别使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和拟静力分析方法研究穿越不同性质地层的隧道结构地震响应。在动力时程分析中,分别建立了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均质岩石地层和均质硬土地层3种工况的隧道模型。分析表明,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内力最大,且变形不均匀,穿越均质岩石地
其他文献
校园特色植物景观是彰显校园环境特色,具有较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校园绿化植物群落景观。营造校园特色植物景观具有提升校园环境优美度、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和提增师生员工自
临渭区是陕西渭南市葡萄重点发展产区之一。调研分析了渭南临渭区日光温室葡萄产业培训服务、资金落实、示范带动等现状,提出了日光温室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
描述地震作用与工程破坏之间关系的易损性曲线及其概率分布对于地震灾害损失的可靠评估至关重要。以对数正态分布为主体的现行易损性概率分布模型无法很好地描述完好无损和完全破坏这2种边界条件。文中基于新西兰近40万栋房屋的历史震害信息,确认了这2种边界条件的存在,并对各种给定地震动水平下结构的损失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考虑上述2种边界条件的易损性混合概率分布模型,即首先单独考虑完好无损和完全破坏2种边界情况
沙尘暴本质为风携沙的气固两相流,对建构(筑)物产生的作用力由风荷载和沙粒的冲击荷载组成。遗憾的是,目前的结构抗风设计仅考虑风荷载作用,忽略了沙粒对结构的冲击效应,且因
结构振动的问题在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和土木工程等领域普遍存在。建筑结构在地震、风等动力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响应,影响生活的舒适性,这就使得结构振动控制变得尤
基于证券业急需一种能帮助其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的系统,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证券业单交易项交易数据库挖掘的频繁模式链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它采用共享前缀交易项树和频繁模
国际森林康养起步较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开发模式。为避免我国森林康养在建设中出现短期盲目扩张的乱局,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根据国际森林康养开发的模式,提出适应我国国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背景下公共空间所暴露出的诸多健康问题,提升滨水慢行系统的空间健康价值成为城市公共健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杭州市昌化镇昌化溪滨水景观带建设
基于6个1/2模型的端板-螺栓连接RCS组合结构带楼板梁柱组合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在不同轴压比下RCS组合件的滞回性能。通过对试件破坏过程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析,建立符合RCS
复阻尼模型具有每周期耗散能量与外激励频率无关的优点,但自由振动解中存在发散项。基于复阻尼模型的等效滞变阻尼模型不仅保留了相应的优点,且克服了时域发散的缺陷。本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