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ESP语料库研制及应用研究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ESP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进行了探索,旨在利用语料库技术构建科技、商贸及社科三大课程模块,形成集语言、专业知识、文化背景及应用能力培养于一体的ESP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他们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的国际规则,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guided by constructivism theor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SP corpus, aiming at using the corpus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three modul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commerce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form a set of languag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in one of the ESP curriculum system to enable student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glish application, so that they hav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be familiar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within the professional field to meet the community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complex Talent demand.
其他文献
“头”一词作为人类认识自身肢体概念的语言形式,已成为基本词汇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哈萨克语人体词语“bas”(头)为视角,对哈萨克语中由“bas”构成的固定词组加以考察.以目前
通过对《阿拜箴言录》中附加成分“-Atu聆n”的分析,推导出“-at(e)n(-etin)”是“-Atu(b)(e)n”的简化形式的结论,同时通过举例说明“-Atu(b)(e)n”仍运用于现代哈萨克语的
世界上各个民族因社会传统、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亲属关系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别,势必会在亲属类词义上表现出来。语义场词在语义方面的联系非常紧密,不能
基于留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华外国留学生1)对中国文化的物质内容理解较好,观念和行为规则等内容理解较差;2)对道德、信仰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刻板印象;3)学习中国文化的途
本文以现代汉语后缀“者”、“家”和现代土耳其语构词后缀“-ci”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它们在构词特点、语法属性等方面的异同.根据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聚焦考察英汉“名形式”音节、语义和句法功能制约异同,并力图对此做出认知阐释。研究发现,两者共性与个性并存。共性:该构式中名词和形容词均以单音节为最
本文运用当代逻辑语法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转折句的逻辑语法结构,提出给定任意命题p和q,转折句的逻辑结构不应记为合取式p∧q,而是一蕴涵式的否定式,记为瓙(p→瓙q)。在此基础
“言语失效”源于“知”与“道”的不对称,本文称之为“不知道”,意为“不晓得怎么说”或“不知其门道”——此处的“道”既有言说之意,又指形而上之“道”.“知”与“道”的
本文尝试将悉尼学派的语类理论运用于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汉语服务接触语类研究,归纳出包括11个成分的汉语网络购物典型语类结构,以及部分成分的语言或非语言实现形式。研究表明
“Verb+(a)round”的语义随语境而变化,真值条件语义学、构式语法、原型论、优选论皆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这一构式在语境中产生的临时概念,因为它们都忽略了语境信息对语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