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说马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是马年。由于马与人的生活和情感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马文化”。表现在马的生肖歌上,用四句话来表达就是:午马如同日当空,白云之上走蛟龙,七星高挂银河外,天上人间任驰骋。
  午马如同日当空
  第一句是从时间角度去讲马的生肖文化特色。古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与十二地支相配,午时是中午11时至1时,红日当头,艳阳高照,阳气最足,万物繁茂,是一天中阳气鼎盛之时。“午”与“马”相配,是因野马尚未被人驯服之时,正午正是马群四处奔跑斯呜,最活跃的时刻。远古时期,马与人的关系最亲近,居“六畜”之首,但其被人类驯化的时间却最晚,是“野”性保持最多的家畜,因此将它放在了十二生肖中最中间的位置。马虽然属畜类,但人们在它身上却寄托了丰富的情感和精神。
  《说文解字》中讲:“马,怒也,武也。”人类最激烈矛盾的解决方式是战争,马在古代军事中作用非凡,战马的多少和优良与否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因此,一想到马,首先是时间上的“快”。马上就办,就是马不停蹄,立刻就做的意思。其次是时空坐标上的“准”,北京城的中轴线就是以黄道子午线来确定的。第三是体型上的“大”。马为大牲畜,有记载美国的一匹比利时纯种公马身高1.98米,体重1451公斤。第四是活动的范围广,“跑马占地”说的就是所占面积广。第五是“勇”,成语“一马当先”就是寓勇往直前。“马革裹尸”表达了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励志之情。第六是“诚”,马忠诚于人,是人的好朋友。相传项羽乌江自刎之后,他的爱马乌骓则不肯过江东,竟从船上跳至江中自溺而死,至今传为佳话。
  马与时间的关系密切。“午马”已是十二生肖的下半阕,提示人们要珍惜时间。“白驹过隙”讲的是时间的宝贵。“兵贵神速”,讲时间是夺取胜利的保证。古代战争中的英雄均以宝马快刀壮行色。三国时英雄关云长所乘之马是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刘备所乘之马叫“的卢”,还曾救了刘备一命。
  白云之上走蛟龙
  第二句是讲马的人文地位。白云之上,指马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在传说中,马属天上之物,非常神圣。马如果食了东海龙川岛上的龙刍草,就能成天马乘云而奔。《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瑞应图》中说,天马“呜声九音,有明王则见”,与把“真龙”和“天子”联在一起其用意是一样的。《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有《天马诗》:“天马徕,龙之媒。”实际上,在龙的艺术形象中是有马的因素的。王充《论衡·龙虚》:“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都将马或天马看做是龙一类的东西。古文献中还经常见到关于“神马”“龙驹”的记载。
  马的主要作用即骑乘,最好的乘马莫过于传说中的“八骏”。相传周穆王因有八骏而周游天下,还到过遥远的崦嵫山拜见过西王母。这八骏皆以毛色不同而命名,《周天子传》云:“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了它们神奇的本领,“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两翅”。唐太宗李世民在驰骋彊场之际,曾与六匹战马结下不解之缘。这六匹有战功的宝马是卷毛驹、飒露紫、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号称“六骏”,在唐太宗逝后被刻为石雕陈列在昭陵。
  七星高挂银河外
  第三句讲的是马的人文精神。马表现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龙马是黄河的精灵,代表了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的最高道德。因此,这里讲的“七星”有两层含意:一是说马在十二生肖中顺居第七,是中间脊梁位置。“七星高挂”带有示范意味,标志作古代的“七”与“齐”谐音,七天为“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星是完整“星期”,是一个完整的时间周期单位。二是说,马在天上是二十八星宿中“苍龙”七星之一。
  “银河外”是说,马在“六畜”中是超俗的,与众不同的。将马奉为神,始于周代。周朝《周礼》所定四时祭祀马神的礼制为: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此后,各地均建有牛王庙、马王庙。所祀之神三眼四臂,作将军装束。旧时的车马店、驮运帮、骡车夫、马骡驴啇贩乃至军队,以及使用马驴畜力的磨油、磨面、磨豆等店铺作坊都祀马王,酱园业与糕点业也将马王爷奉为行业神之一。
  古代中国把杰出人才比作“千里马”“骏骨”。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均是同类中杰出者。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意思是说人才满天下,而识贤才的人却举世难寻。七星高挂银河外,更需不拘一格选人才。有些有特长的人,也有特殊的脾气禀性,这就需要像《列子·说符》中的“九方皋相马”那样,得其精而忘其粗,识其内而忘其外。
  天上人间任驰骋
  第四句是马与人的关系。马是天上为神、人间为友的动物,在民间口头文学中,与人的衣、食、住、行均有关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马”文化现象,受到人间各行各业人士的喜爱。衣,古代把骑射民族所穿之衣称“胡服”,清代以来称“马褂”,仍是华服男装的代表款式。蚕区的人们视蚕神为“马名王菩萨”,每逢过节,货店出售神马,其中就有马头娘娘。食,马的奶和肉在狩猎时代曾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进入畜牧业社会,仍存在食马之俗,尤其是马乳,是牧区主要饮料之一,马奶酒更是有草原特色的饮料。住,主要是把马的形象作为装饰物用于宫殿和陵墓建筑之中。在《中国传统吉祥图谱》中,由于马是一种生命力的代表,有神力的寓意,所以成为建筑、彩画的图饰题材。单马叫“骅骝开道”,群马叫“百骏图”等。行,骑马出行是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以马为交通工具的经济地位越来越下降,而以骑马形式的游艺活动地位越来越高。马球、马戏、马术和赛马均属于比较高雅的游艺活动,至今仍然受到欢迎,而以马为内容的竹马、马灯、马舞仍活跃在舞台之上,节庆活动之中。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它们巡游天下。有的古书把“八骏”想象为八种毛色各异的神马。其实,骏马的神奇传说都是在形容贤良的人才,周穆王的八骏其实比喻着他的用人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正因为马象征着人才,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像秦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做“万马齐喑”。清朝著名的文人龚自珍有一首诗就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摘自搜狐网,内容有删改)
其他文献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各地的资源条件、要素投入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等,都直接关系到某一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速度,进而
从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看,此前外界猜测、期待的多项改革全部都兑现了.rn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一幅名符其
在为为的帮助和支持下,孩子们自己的“书”出版了,书名为《快乐读写》。我帮每个孩子从他们平日的课堂习作里选出一篇作文,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再选一篇满意的日记,请家长们把这两篇作文敲打在word文档里,再配上一幅孩子的照片,制作成电子稿发给我。实在有困难的,我再帮忙制作,待收集齐全班的电子文档后,我打包发给了为为,为为帮我统一排版和美化后,便拿给印刷厂印刷出版了。  出现在我手上的这本书,采用硬质彩色纸张
历史核心基础知识是指根据新课程标准,将诸多历史事物高度浓缩、提炼,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起到主旨作用的学科知识。历史核心基础知识最具辐射性,且最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其辐射性体现在历史学科内在逻辑中,具有能够派生其他知识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历史核心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联想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    历史时空联想能力    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与发达国家比较系统、相对成熟的水情教育相比,我国水情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中小学的水情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群体,在校园内做好水情教
棉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年产量约占新疆的1/2,全国的1/6,棉花生产是兵团农业经济的支柱.发展棉花生产对于提高兵团职工收入、维护边疆
介绍了一种新型精密测量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简述了基本原理。试验表明该放大器具有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大 ,共模抑制比高 ,非线性误差小 ,在 0~ 1 0 0Hz频带内噪声电压低的特点 ,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和亮点,是在崭新的课程资源观引领下开发、设计、实施的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如何在新课程资源观的指导下进行主题的开发,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主题要面向学生的生活,教师应把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现实题材作为活动主题,并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专题,师生从多渠道、多角度共同开发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北京所有的郊区县里我对石景山区最熟,其次是海淀区和门头沟区,一句话,都是北京西郊的几个区,其中以对石景山的感情最为深厚.rn北京的西边是山,叫西山,北部也是山,叫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