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粉尘螨刺激前、后T-bet mRNA、GATA-3 mRNA、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5例哮喘患者和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每例受试者又分为变应原刺激组和未经变应原刺激的自体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受试者PBMC培养后T-bet mRNA、GATA-3mRNA、FO
【机 构】
: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粉尘螨刺激前、后T-bet mRNA、GATA-3 mRNA、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25例哮喘患者和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每例受试者又分为变应原刺激组和未经变应原刺激的自体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受试者PBMC培养后T-bet mRNA、GATA-3mRNA、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哮喘患者PBMC中FOXP3、T-be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4、0.42±0.24,与健康人(0.4±0.3、0.39±0.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8、0.38,P均>0.05),哮喘患者GATA-3(1.0±0.3)的表达与健康人(0.8±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健康人PBMC经变应原刺激后FOXP3的表达(0.72±0.61)与未经变应原刺激的自体对照组(0.27±0.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而T-bet、GATA-3的表达分别为0.3±0.4、0.9±1.0,与未经变应原刺激的自体对照组(0.3±0.6、0.8±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7、0.77,P均>0.05);哮喘患者PBMC经变应原刺激后T-bet、GATA-3的表达分别为0.49±0.42、2.1±1.7,与未经变应原刺激的自体对照组(0.16±0.06、0.6±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5.15,P均<0.01);但哮喘患者PBMC中经变应原刺激后FOXP3的表达为0.5±0.4,与未经变应原刺激的自体对照组(0.4±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P>0.05);经变应原刺激后哮喘患者PBMC中△T-bet、△GATA-3、△FOXP3的表达分别为0.33±0.39、1.58±1.44、0.11±0.32,与健康人(0.03±0.40、0.11±0.53、0.43±0.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0、3.79、2.08,P分别<0.05、<0.01、<0.05);哮喘患者△FOXP3与△GATA-3、△T-bet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0.46,P分别<0.01、<0.05)
结论哮喘患者经变应原刺激后,既存在Th2特定转录因子GATA-3的优势表达,也存在Th1特定转录因子T-bet的优势表达,同时还存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特定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低下.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如工业“三废”、垃圾污染和光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既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此,本文主要就环境监测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 定量测量前方牵引前后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牙合)患者的咀嚼运动,探索患者口颌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 前方牵引治疗前后对15例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验患者进行单侧咀嚼的颞肌前部、咬肌肌电图检查和下颌运动检查,以咀嚼侧为功能侧,对侧为非功能侧.比较前牵引前后功能侧和非功能侧肌电值差异.结果 前牵引前后左侧咀嚼时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分别由45.57(26.75,67.84)和62.37(45.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了25例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68%(17/25)的患者起病时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和胸闷,肺结核、胸膜炎、血行播散性结核、淋巴结核和肾结核较为常见,72%(18/25)的患者侵犯2个以上器官.影像学多为范围广泛的软性病灶、粟粒结节、胸腔积液、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和空洞.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随着图像去雾的技术与其它可联动的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像去雾的方法被人们提及.目前,图像去雾的算法主要是基于图像增强算法和基于图像复原的去雾算法,是对单幅图像的每
颌骨创伤治疗方法的演变总是伴随着固定系统的创新与改进.20世纪中期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SIF或AO)提出骨折治疗的四项原则,即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无创外科和早期功能[1],逐渐成为创伤治疗的金标准.20世纪70年代初,Champy等[2]首先将AO理论引入颌骨创伤外科,并逐步延伸到颌骨重建外科和正颌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