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学虽然也重视直观教具的作用,并运用图片、小黑板和模型等手段。但由于多是枯燥的说理和抽象的描绘,难以表现出生物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也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产生视觉疲劳,教学效果也难以大幅度提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同时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活动影像等多种功能进行综合处理,使得知识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為直观,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课堂;利与弊
1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1.1 多媒体教学可扩大教学容量,及时反馈。
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大量的进行板书、画图或抄写练习题,即浪费时间,又讲不了多少内容,也难以达到当堂巩固新课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节课时,由于过程较复杂抽象,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很多教师会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图。而画图要花一定时间,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此外,如果教师的画画功底不是很好,也可能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逐一演示植物吸收水分的过程、通过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过程、大气中的水分通过降雨回到地下的过程、植物再吸收等各个过程,既省去了画图的时间,又形象生动,而教师则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描述和归纳整个水循环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使用多媒体事先将板书做好,也可以在课堂上省下一段时间,既增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
使用多媒体,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增加了教学容量,使学生在丰富的声像结合信息中不断扩充自己的视野,而且教师也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悟、自练、自查和发现问题,并从反馈消息中,检查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是学生厌恶学习,而且应该是学生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就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影片等信息合为一体,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地面上的生物的第一课时《被子植物》中,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大量的被子植物图片,如水稻、小麦、青菜、卷心菜、油菜、洋葱等等,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被子植物,通过画面让学生感性的认识了被子植物就是绿色开花植物,同时也让城市里的学生看见了自己从来都没有看见过的水稻、小麦、油菜等植物的花,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桃花的结构以及桃花受精的过程,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刺激了学生的神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形象,生动逼真。
生物学的认知范围大,许多是学生无法亲眼所见和亲身体会的,如:水中各种各样的鱼虾贝类,空中飞翔的千姿百态的鸟类,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植物,以及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等等。学生由于没有亲身感受,传统的教学只能凭借教师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相像。若此时能插入相关的视频片段、动物、植物画面,再配上解说、音乐,师生都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把遥远的事物一下拉到眼前,生动、逼真,能很好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能促使学生去推理、想象,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把远的场景拉到眼前来,往往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理解生物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有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合理应用多媒体将成为有效教学的助推剂,然而若不合理使用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1 主与次的问题
在生物课堂用多媒体教学,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有不少人的认识走向了一个极端,认为不用多媒体就不是好课。有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选择其它更合适的教学媒体。比如在讲解《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这一课时,只需要用红色卡片表示带有色觉正常基因的X染色体、用黄色卡片表示带有色盲基因X染色体、用蓝色表示不带有色觉基因Y染色体,用这三种颜色的卡片摆放,来分析它是怎样从上一代遗传到下一代的,这样讲解既简单明了,学生也容易理解,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把工作重点放在制作某一课的课件上,盲目的、不切实际的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而放弃了去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势必要影响到其他正常的教学工作,切不可顾此失彼。
2.2 师生双向交流问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抑扬顿搓的讲解,其语言充满活力和激情,并带有个性化色彩,学生身临其境,很容易受到感染,使思维也变得活跃,思考积极。教师在讲解中充分利用幽默、夸张、比喻再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使学生很容易接受、理解讲课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备课笔记,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不是直接面对教师,眼睛始终盯着大屏幕,学生容易感到上课的形式单调,教学气氛有些沉闷,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这样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教师也难以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
2.3 多媒体教室成了“暗室”的问题
现在,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还不够完善。仅有的几间教室往往是这个班刚走,那个班又带来,来来往往的对学生管理很不方便。为了让屏幕清晰,把所有的门窗关上、窗帘拉上。室内空气污浊。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也不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同时教课书上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笔记也无法进行。而屏幕上的信息又一闪即逝,学生怎能牢固掌握知识呢?因此,多媒体教室的灯光必须便于教师随时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还学生一片“净空”。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用于生物教学,课打破时空界限,为教学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优化了教学过程,但我们必需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只是辅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工具。而不能用它来代替教师独立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使用的。成功的做法是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常规教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保证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作者单位
中宁六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 755100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课堂;利与弊
1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1.1 多媒体教学可扩大教学容量,及时反馈。
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大量的进行板书、画图或抄写练习题,即浪费时间,又讲不了多少内容,也难以达到当堂巩固新课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节课时,由于过程较复杂抽象,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很多教师会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图。而画图要花一定时间,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此外,如果教师的画画功底不是很好,也可能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逐一演示植物吸收水分的过程、通过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过程、大气中的水分通过降雨回到地下的过程、植物再吸收等各个过程,既省去了画图的时间,又形象生动,而教师则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描述和归纳整个水循环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使用多媒体事先将板书做好,也可以在课堂上省下一段时间,既增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
使用多媒体,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增加了教学容量,使学生在丰富的声像结合信息中不断扩充自己的视野,而且教师也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悟、自练、自查和发现问题,并从反馈消息中,检查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是学生厌恶学习,而且应该是学生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就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影片等信息合为一体,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地面上的生物的第一课时《被子植物》中,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大量的被子植物图片,如水稻、小麦、青菜、卷心菜、油菜、洋葱等等,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被子植物,通过画面让学生感性的认识了被子植物就是绿色开花植物,同时也让城市里的学生看见了自己从来都没有看见过的水稻、小麦、油菜等植物的花,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桃花的结构以及桃花受精的过程,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刺激了学生的神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形象,生动逼真。
生物学的认知范围大,许多是学生无法亲眼所见和亲身体会的,如:水中各种各样的鱼虾贝类,空中飞翔的千姿百态的鸟类,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植物,以及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等等。学生由于没有亲身感受,传统的教学只能凭借教师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相像。若此时能插入相关的视频片段、动物、植物画面,再配上解说、音乐,师生都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把遥远的事物一下拉到眼前,生动、逼真,能很好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能促使学生去推理、想象,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把远的场景拉到眼前来,往往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理解生物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有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合理应用多媒体将成为有效教学的助推剂,然而若不合理使用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1 主与次的问题
在生物课堂用多媒体教学,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有不少人的认识走向了一个极端,认为不用多媒体就不是好课。有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选择其它更合适的教学媒体。比如在讲解《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这一课时,只需要用红色卡片表示带有色觉正常基因的X染色体、用黄色卡片表示带有色盲基因X染色体、用蓝色表示不带有色觉基因Y染色体,用这三种颜色的卡片摆放,来分析它是怎样从上一代遗传到下一代的,这样讲解既简单明了,学生也容易理解,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把工作重点放在制作某一课的课件上,盲目的、不切实际的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而放弃了去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势必要影响到其他正常的教学工作,切不可顾此失彼。
2.2 师生双向交流问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抑扬顿搓的讲解,其语言充满活力和激情,并带有个性化色彩,学生身临其境,很容易受到感染,使思维也变得活跃,思考积极。教师在讲解中充分利用幽默、夸张、比喻再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使学生很容易接受、理解讲课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备课笔记,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不是直接面对教师,眼睛始终盯着大屏幕,学生容易感到上课的形式单调,教学气氛有些沉闷,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这样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教师也难以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
2.3 多媒体教室成了“暗室”的问题
现在,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还不够完善。仅有的几间教室往往是这个班刚走,那个班又带来,来来往往的对学生管理很不方便。为了让屏幕清晰,把所有的门窗关上、窗帘拉上。室内空气污浊。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也不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同时教课书上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笔记也无法进行。而屏幕上的信息又一闪即逝,学生怎能牢固掌握知识呢?因此,多媒体教室的灯光必须便于教师随时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还学生一片“净空”。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用于生物教学,课打破时空界限,为教学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优化了教学过程,但我们必需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只是辅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工具。而不能用它来代替教师独立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使用的。成功的做法是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常规教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保证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作者单位
中宁六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 7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