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克·默多克说:“人不能决定命运。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那么,作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作为一个一年级老师,我们又该如何让学生在最早的学校生活中养成一系列的好习惯呢?现在就把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一、入学仪式——大手牵小手,让孩子在爱中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开学了,一年级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爸爸妈妈也因为自己的孩子成了小学生而满心欢喜。开学初站在校门口值周时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父母一手拎着孩子的书包,一手喂着早饭,一遍又一遍地嘱咐孩子在校要听老师的话。到了校门口又以各种借口哄骗值周老师,要求把孩子送进教室。值周老师苦口婆心劝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能自己安全到达教室学习,可是收效甚微。
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每一届新生上学的第二天举行一次入学仪式,仪式前一天,学校会给每个一年级的孩子发放一条蓝丝带,要求第二天上学时系在手腕上。仪式当天,学校专门为一年级的孩子开辟一条爱心通道,通道两侧,六年级的孩子列队等待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看到那爱心蓝丝带就迎上前拉着一年级孩子的手,细心地把他们送到教室,并告诉他们到教室后该做什么,俨然是一个个慈母慈父。等全部学生到学校后,相应班级的六年级和一年级还会结成友谊班级,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大哥哥大姐姐们拉着小弟弟小妹妹的手排着整齐的队伍,让一年级孩子认识厕所,认识垃圾站,认识操场,认识各种专用教室……
通过活动,让一年级的孩子感受到了爱,知道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应该自己背着书包进学校,认识校园也能帮助孩子更快适应新环境。家长看到学校这样尽心尽力,孩子又那么懂事,也会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自己背着书包进校园,认真做好早读准备的好习惯。
二、入队仪式——让红领巾飘扬,让孩子在扬起的红色中许下好好学习的誓言,养成爱学习、自律的好习惯
在每年的这一天里,我校总是会特别隆重地安排入队仪式,邀请每一位父母参加,见证孩子的成长。当五、六年级的同学为一年级小朋友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看着他们脸上露出自豪而幸福的微笑时,我想: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会动容,也会勾起自己很多红色的回忆。小朋友们拥有了自己的称谓——“少先队员”,他们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同时也完成了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少先队员的蜕变。
活动结束后,本班吴楠的爸爸在反馈表中这样写道:女儿性格活泼好动,刚上学时她觉得戴红领巾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对戴红领巾还不是很积极,后来老师说只有优秀的学生才能戴红领巾,她开始上心了,有时竟会为上课谈天而自责。期盼了好久的“建队节”终于来到了,女儿戴上了红领巾,好是激动,晚上睡觉时,女儿还不肯把红领巾摘下,看着她熟睡的样子,我知道在她内心里,有了荣誉感,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会以一个优秀少先队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女儿你长大了,爸爸妈妈为你高兴!非常感谢老师们为同学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相信在你们的耐心教育下,所有的小可爱们都会茁壮成长。
三、升旗仪式——“船长爸爸、水手妈妈”护航,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
在一年级小朋友入学后,学校会安排“船长爸爸、水手妈妈护航”系列活动,它包括:制作《种花,在我的脚印里》纪念册;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课;一次亲子活动;其中还有一项就是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参加一次升旗仪式,一般这个活动会安排在入队仪式之后几星期,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庄严的国旗下许下誓言,学会负责。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自己跟在孩子身后收拾房间、洗碗、扫地的家长,只是个保姆,是个工人;而委托孩子自己去做的家长是个教育家,是个经理。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在教育孩子负责的过程中还会采取很多措施,在升旗仪式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再一次把我们平时所做的强化,会让孩子认识到负责是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仪式结束后,我们会制定两张表格,一张由父母填写,根据孩子平时表现记录孩子在哪几个方面学会了负责,哪几个方面还需要努力;另一张由各任课老师记录学校表现,班主任一月汇总一次,一直延续到一年级结束为止。
学校一次一次精心设计礼仪活动,孩子一次一次向着好习惯不断迈进。当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作为一个教师,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
一、入学仪式——大手牵小手,让孩子在爱中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开学了,一年级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爸爸妈妈也因为自己的孩子成了小学生而满心欢喜。开学初站在校门口值周时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父母一手拎着孩子的书包,一手喂着早饭,一遍又一遍地嘱咐孩子在校要听老师的话。到了校门口又以各种借口哄骗值周老师,要求把孩子送进教室。值周老师苦口婆心劝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能自己安全到达教室学习,可是收效甚微。
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每一届新生上学的第二天举行一次入学仪式,仪式前一天,学校会给每个一年级的孩子发放一条蓝丝带,要求第二天上学时系在手腕上。仪式当天,学校专门为一年级的孩子开辟一条爱心通道,通道两侧,六年级的孩子列队等待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看到那爱心蓝丝带就迎上前拉着一年级孩子的手,细心地把他们送到教室,并告诉他们到教室后该做什么,俨然是一个个慈母慈父。等全部学生到学校后,相应班级的六年级和一年级还会结成友谊班级,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大哥哥大姐姐们拉着小弟弟小妹妹的手排着整齐的队伍,让一年级孩子认识厕所,认识垃圾站,认识操场,认识各种专用教室……
通过活动,让一年级的孩子感受到了爱,知道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应该自己背着书包进学校,认识校园也能帮助孩子更快适应新环境。家长看到学校这样尽心尽力,孩子又那么懂事,也会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自己背着书包进校园,认真做好早读准备的好习惯。
二、入队仪式——让红领巾飘扬,让孩子在扬起的红色中许下好好学习的誓言,养成爱学习、自律的好习惯
在每年的这一天里,我校总是会特别隆重地安排入队仪式,邀请每一位父母参加,见证孩子的成长。当五、六年级的同学为一年级小朋友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看着他们脸上露出自豪而幸福的微笑时,我想: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会动容,也会勾起自己很多红色的回忆。小朋友们拥有了自己的称谓——“少先队员”,他们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同时也完成了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少先队员的蜕变。
活动结束后,本班吴楠的爸爸在反馈表中这样写道:女儿性格活泼好动,刚上学时她觉得戴红领巾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对戴红领巾还不是很积极,后来老师说只有优秀的学生才能戴红领巾,她开始上心了,有时竟会为上课谈天而自责。期盼了好久的“建队节”终于来到了,女儿戴上了红领巾,好是激动,晚上睡觉时,女儿还不肯把红领巾摘下,看着她熟睡的样子,我知道在她内心里,有了荣誉感,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会以一个优秀少先队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女儿你长大了,爸爸妈妈为你高兴!非常感谢老师们为同学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相信在你们的耐心教育下,所有的小可爱们都会茁壮成长。
三、升旗仪式——“船长爸爸、水手妈妈”护航,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
在一年级小朋友入学后,学校会安排“船长爸爸、水手妈妈护航”系列活动,它包括:制作《种花,在我的脚印里》纪念册;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课;一次亲子活动;其中还有一项就是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参加一次升旗仪式,一般这个活动会安排在入队仪式之后几星期,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庄严的国旗下许下誓言,学会负责。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自己跟在孩子身后收拾房间、洗碗、扫地的家长,只是个保姆,是个工人;而委托孩子自己去做的家长是个教育家,是个经理。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在教育孩子负责的过程中还会采取很多措施,在升旗仪式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再一次把我们平时所做的强化,会让孩子认识到负责是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仪式结束后,我们会制定两张表格,一张由父母填写,根据孩子平时表现记录孩子在哪几个方面学会了负责,哪几个方面还需要努力;另一张由各任课老师记录学校表现,班主任一月汇总一次,一直延续到一年级结束为止。
学校一次一次精心设计礼仪活动,孩子一次一次向着好习惯不断迈进。当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作为一个教师,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