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宇宙望远镜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一颗恒星看起来在四个不同的地方、四个不同的时间发生了爆炸?
  一组天文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目睹了一颗遥远的恒星在四个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爆炸成一颗超新星。在量子物理学的思想实验中,盒子里的猫可以被认定为既是死的又是活的,但这些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并不是宇宙版的“薛定谔的猫”。大约90亿年前,有一颗恒星爆发形成超新星。该恒星爆炸发出的光在到达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前,要经过位于望远镜视野近景的一个星系团。当然,“近景”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这个星系团距地球大约50亿光年,而这颗超新星与地球的距离几乎是这一距离的2倍。星系团通过引力透镜效应,扭曲并放大了超新星爆发的光线,产生了“爱因斯坦十字”,即四个点围绕近景星系团的明亮中心,形成了一个特别的超新星分裂影像。
  虽然“爱因斯坦十字”是根据广义相对论预测出来的,爱因斯坦也是第一个在科学文献中阐述该十字的人,但实际上,这件事跟他的关系并不大。1936年,爱因斯坦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恒星通过引力场偏折光线的类透镜行为》的论文。在论文的开篇,他写道:“前段时间,R.W.曼德尔来拜访我,并让我将一点计算的结果发表出来。这个所谓的‘一点计算’是在他的请求下做出的,这篇短文满足了他的愿望。”曼德尔是捷克工程师、业余科学家。有一天,他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请求爱因斯坦写一篇有关引力透镜效应概念的文章,而且曼德尔事先已经对此有了一些想法。
  根据科学史家余尔根·雷恩和蒂尔曼·索尔对这个小插曲的记述,曼德尔就是一个“狂想家”。他认为,引力透镜通过某种方式将宇宙射线聚焦到地球,可能造成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那次会面之后,爱因斯坦写信给他,说:“你对这种现象的奇特猜想只会让你沦为理性天文学家的笑料。”然而,最后,爱因斯坦还是心软了,尽管他对这个猜想明显没有太大的热情。在写给《科学》 杂志的投稿信中,爱因斯坦把他提交的那篇论文称为“一篇微不足道的小文章,是曼德尔先生逼着我挤出来的”。他还补充说,这篇论文“没什么价值,但会令那个可怜的家伙高兴”。他还在论文中专门指出,虽然公式证明了引力透镜理论,但在现实世界里“没有机会观察到这一现象”。根据他的计算,两颗恒星精确对齐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
  爱因斯坦最后一部分的说法是正确的,但他并没有考虑到更大、更亮的天体——超新星、整个星系或星系团——排成一线的概率更高。即使他考虑到了,那个时代的望远镜也不可能发现这一现象。直到1979年,英国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双类星体,该星体是某个星系中耀眼的星系核,距离地球约140亿光年。其影像被一个叫作YGKOWG1的星系一分为二。结果证明,爱因斯坦对引力透镜理论价值的判断是错误的。事实上,这种效应自发现双类星体后的几十年里,已被证明是天文学家的有力工具。引力透镜效应就如同一架天然望远镜,将遥远的天体放大,使得地球人能观测到它们。


爱因斯坦十字,或称爱因斯坦十字架,位于飞马座内(赤经:2 2h4 0m3 1s,赤纬:+ 0 3 ° 2 1 ′ 3 0 . 3 ″),是引力透镜效应最著名的例证之一。它包括较远处一个类星体的四重影像,以及较近处一个前景星系的核心。

  引力透镜效应还为探测暗物质的分布提供了线索。这些看不见的暗物质在附近的星系团中形成旋涡,通过观察背景星系形状的细微扭曲,科学家可以推断出暗物质的位置。最后,引力透镜可以帮助宇宙学家确定宇宙的大小及其膨胀速度。新发现的这颗超新星被命名为雷夫斯达尔,以纪念已故挪威天体物理学家舒尔·雷夫斯达尔,他研究的正是这些问题。这是一道放大到宇宙规模的高中几何题:如果已知爱因斯坦十字四个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四个点之间构成的角度,就可以精确计算出星系团和超新星之间的距离,以及二者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用其他方法只能测量大概距离。


引力透镜现象把这些遥远星系弄成了这副怪诞的模样。这张结合钱德拉X 射线天文台和哈勃空间望远镜可见光数据的影像,周围环绕着容易引发人联想的光弧。这些可见光弧是遥远背景星系受到星系群包括暗物质在内的所有质量的引力聚焦,而形成的蜃影。实际上,构成“眼睛”的两个大型椭圆星系,是合并中的两个星系群的最明亮成员。因为它们碰撞的相对速率高达1 3 5 0 千米/ 秒,所以气体被加热到数百万摄氏度,辐射出被渲染成紫色的X射线辉光。柴郡猫星系群位于大熊座内,距离地球约4 6 亿光年。

  对这种现象的应用也许还没结束。现在,超新星雷夫斯达尔的四重影像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光线,从不同的路线穿过近景星系团,在几天或几周的时间里,它们都分别出现了。或许雷夫斯达尔发出的光线还有更多的路径,只是目前还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爱因斯坦十字上的第五个和第六个点也许明天就会出现。
其他文献
在“奥兹玛”计划之后,德雷克组织了一场会议,邀请一组科学家来商讨通过观测来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前景和陷  阱。1961年11月,10位射电技术员、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在绿畔聚集,参加了这场为期两天的会议。当时参会的人当中,有年轻的卡尔·萨根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家马尔文·卡尔文。卡尔文在参会时获悉自己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在准备这场会议时,德雷克列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N=R×fp×ne×
期刊
1952年9月底,我前往美国防空司令总部向奇德劳将军汇报几个月以来的UFO 活动情况。  我们与防空司令部有约在先,要定期举行简报活动,但是那个夏天我们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项工作并没有如期进行。他们仍然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并没有像希望的那样与他们一直保持密切沟通。那天做完报告后,我与“蓝皮书”计划在防空司令部的联络官凡尔纳·萨多斯基少校及其他几名军官在军官俱乐部吃午饭,当时我有种预感,觉
期刊
这幅假色主题影像呈现了土卫六上丽姬娅海的甲烷-乙烷湖表面一道20千米长的结构出现、演变及消失的过程。有关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目前流行的解释包括波浪、团状泡沫和漂浮的固体,但没人能说个准。未来的观测,特别是2017年4月“卡西尼”号最后一次的飞越也许能解开这个谜团,但也可能带来更多的揣测。
期刊
2015年7月14日,数百万人屏住呼吸注视着他们制造的钢琴大小的航天器飞往4 8亿千米外的冰冷岩石(指冥王星)。通过“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我们第一次看清了冥王星,所见令人吃惊。但之后8个月以来,几篇有分量的科技论文的发表,清楚地显示出我们对这个微小世界之复杂性只知皮毛。  我们眼中的冥王星上有高耸的冰山,有流动氮气冲蚀出的峡谷,在广阔的冰原上布满冰丘,上空因光的散射造成了  许多复杂的光层(那时其
期刊
19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得知亨利·柏格森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争论,一时举棋不定。  1921年4月6日,爱因斯坦遇到一个人,这个人让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是20世纪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因支持一种时间理论而广为人知。这一时间理论解释了时钟不能解释的东西,如记忆、感应、预感、期望等。多亏了他我们才知道,如果要作用于未来,就需要从改变过去开始。为什么一件事并不总会导致另一件事?  在计划中,这次相会是
期刊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一组悖论。为使生命得以开始,就必须有遗传分子——类似DNA或RNA的物质——能够按照蓝图来制造蛋白质,也就是生命的主力分子。但是现代细胞无法在没有蛋白质的帮助下自己复制DNA与RNA。更让人头疼的是,没有哪个分子能够在没有脂肪脂类的情况下独自完成任务,脂肪脂类能够提供细胞膜来保存细胞内的物质。在另一个“鸡与蛋”的复杂谜题中,以蛋白质为基础的酶(通过遗传分子编码)是合成脂类的必要物质
期刊
两年前,一位摄影记者与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合作研究一滴威士忌干燥后留下的一个个形状非常一致的环形图案。如今,那些物理学家已经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摄影师厄尼·巴顿受妻子喜爱威士忌的启发,开始拍摄各种威士忌样品——值得注意的是,酒蒸发后在玻璃杯底部形成的图案错综复杂,令人迷惑。他用不同颜色的光来突显这些图案。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只有某些威士忌会留下那些表明迹象的环形图案(陈年
期刊
这次讲座是我与尼尔·图洛克和哈维·里尔一起合作的成果,我将根据M 理论来描述我理解的量子宇宙学的理论框架。讲座中我运用无边界假设,认为如果我们想从M 理论允许的所有解决方案中选择一种代表我们的宇宙,那么人择原理是必不可少的。  宇宙学曾被认为是一门伪科学,是一个没有可靠观察数据支持的荒唐猜测的领域。现在我们有了许许多多观测数据,对宇宙的进化也有了趋于一致的看法。但是由于宇宙学不具有预测能力,从这一
期刊
你听说过那个关于一位生物学家、一位物理学家和一位数学家的故事吗?他们坐在一个咖啡馆里,看着人们从街对面的一栋房子进进出出。有两个人进入那栋房子,过了一段时间后,从里面出来了三个人。物理学家说:“测量不准确。”生物学家说:“他们生了一个。”数学家说:“如果现在正好有一个人进入这栋房子,那么这栋房子又是空的了。”  好笑吗?不好笑吗?你可以找到大量类似的笑话(很多都涉及“球形奶牛”的概念),但是没有一
期刊
科学中最关键却未受到充分赏识的成就之一,就是用数学方法描述物理宇宙。具体讲,就是对连贯而流畅的数学函数的运用,比如用正弦函数来描述光和声音。这一做法有时候被称作牛顿运动第零定律,以向运用了类似函数的著名的牛顿三定律致敬。  20世纪初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牛顿宇宙学说的地位造成了影响深远的撼动,他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两个新特性:一是质量可以造成空间的弯曲,二是空间和时间具有内在相关性。他把这一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