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127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阿托伐他汀组(n=42)和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n=43),分
【机 构】
: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6病房脑卒中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127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阿托伐他汀组(n=42)和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n=43),分别接受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辅酶Q10治疗,治疗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随访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体积、颈总动脉内径及颈动脉狭窄率,并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IMT及斑块体积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较阿托伐他汀组IMT及斑块体积减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6.4±0.8)mm与(6.7±1.0)mm]均大于本组治疗前[(5.8±0.6)mm与(5.9-±0.5)mm]及对照组治疗后[(6.0±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颈动脉狭窄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增大及颈动脉狭窄率减小较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总动脉内径:(6.7±1.0)mm比(6.4 ±0.8)mm;颈动脉狭窄率:(22±3)%比(37±4)%,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3例患者出现乏力,2例肌痛,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能有效延缓斑块进展及颈动脉狭窄,并缓解由阿托伐他汀引起的肌痛和乏力,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其他文献
分析了水城县草地资源发展现状,指出水城县草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牧区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必须积极重视草地资源恢复战略,建设高标准的人工草地,合理配置和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
目的 探讨lα-羟基维生素D3[1α(OH)VitD3]对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5例未进入透析治疗的CKD 5期患者作为试验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试验组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领导行为量表(PM量表)调查24名精神科护士长的领导行为,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MSQ)调查143名护士的工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耻骨上膀胱造瘘途径治疗膀胱结石的方法.方法 对26例各种病因所致膀胱结石患者于肾镜或输尿管镜下应用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
The frequency of invasive cancer in young patients is increasing worldwide. For patients about to undergo a surgical procedure or to receive chemical therapy, r
目的 分析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的特点及其在评价整体心室复极离散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28例(心力衰竭组)及无器质性心
目的 评价胸部护板在以多发肋骨骨折、胸骨骨折为主的胸部创伤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肋骨骨折和(或)胸骨骨折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16例)、胸部护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贫困家庭心脏病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路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路径组则运用临床路径
从典型病例入手,对罗才贵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进行总结.着重介绍罗才贵教授针灸取穴及其运用中药内服配合膏药外用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目的 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方法 67例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采用NCPAP机+常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后1h血氧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