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文化内涵之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教育不只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还是一个文化过程,是生命成长、精神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渗透着文化的精髓,包容着丰厚的文化意蕴,跳动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命脉,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功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语文以其特有的文化特性与情致,始终保持着“天真浪漫”,充满着生命活力。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课程,如果说基础教育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母语教育课程,则是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进生命人体成长的摇篮。所以有人说,语文是文化的厚重沉淀,是生活的多次呈现,是人生的智慧结晶。归根结底,语文“是一种文化中的意义载体,它有助于再现这个文化想要信仰的那些事物,并假定这些经验带有所需求的那类经验”①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优秀文化思想的熏陶下,充分领悟文化价值内涵,散发特有的人文之美。
  一、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文本内容中的文化资源
  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对学生进行文化唤醒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将语文教育理解成为一个文化过程,将学生视为这一过程中的文化主体,将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文化主体地位,使其能够意识到自己是文化的主人,对文化有自主选择,自主判断的权利。如此,他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审视自身的文化素质,意识到哪些是自己所欠缺的,更主动地追求文化,积极地调整自身。如此,当他面对文化时就不会束手无策,或只是将其当作单纯的文化知识来接受,而是能够放出眼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自己来拿对自己发展最为有利的部分。经过这样反复的文化接触、文化体验历练,他对于自身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日渐深刻,不再耽于肤浅,会形成一种日渐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在对文化的选择、把握、理解、创新中能够做到能够做到清醒自知。如此循环,文化眼光的犀利、文化品味的提高又使文化意识进一步明确、强烈起来。
  语文教育的文化过程,其实就是审美过程,人文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效应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是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独具的得天独厚的魅力。因此,我们要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语文教育,充分挖掘文本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教师要遵循“披文以入情”的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文本的感情世界,让其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其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养成含英咀、品情尝趣的好习惯。学习《屈原列传》,学生们无不为屈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屈原忠而见疑,信而被谤,身遭放逐而最终选择了死亡,在感动讴歌之余,可以试着问学生一个问题,难道屈原就真的没有其他选择吗?语文是一种文化存在。学习语文实质上就是学习文化,而文化是一种营养,一种血液,随着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开拓与深化,它会滋润学生的灵魂,开阔学生的情怀,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觉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根本上说,语文教育的文化过程是阳光雨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
  二、通过启发提问,激发学生的文化审美欲望
  启发提问是一种教学方式,但流于形式的启发提问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然我们用文化的眼光审视一篇文章时,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采取某种方式方法,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富有生活、文化气息的情境中,然后和学生一同去思考、去辩论、去发现、去进行一次称得上是文化对话,去经历一次小小的文化之旅。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当学生陶醉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中时,我们不妨再次追问:“这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吗?”这就是诗意人生吗?当学完韩愈的《师说》,回头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君子为什么不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让学生从政治、文化几个角度去考虑。笔者认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文化审美需求,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
  必修二第二单元选了《诗经》到《归园田居》共七首古代诗歌,展示了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算作一部“小小中国的古代诗歌史”第三单元还选了苏轼的《赤壁赋》,比较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两首诗歌与苏轼的《赤壁赋》我们不难发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者均为仕途文人,诗作均为诗人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挫折后苦苦探索精神解脱的心声,是诗人价值观、人生观及其思维方式的真实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当进行完单篇教学后,我们设计这样一个对比阅读的课题:“诗言志”—在对比阅读中探寻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观。
  屈原的人生价值观:屈原是我国第一个遭遇政治挫折而自杀的文人。他人生价值观就是希望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他的忠君爱民,对祖国的拳拳之心是典型的儒家人生价值观。
  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中国历史上士大夫的人生哲学的基本定位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就在与他的归隐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历经三仕三隐的人生变迁后,他顺从了自己爱丘山的“本性”,也就是说陶渊明所追求的人生价值由社会转向自然,他的超脱来源与他的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
  从屈原到陶渊明,他们都展示了中国古代仕途文人的心灵轨迹,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漫长历程,实质上是一个对人生价值的探索过程。人生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通过这样目的明确的对比阅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及并探索了一个重大而富有知道意义的人生课题。
  四、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化感受。
  现代教育中,课程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采用多种课程形式来反映课程内容。活动课程、隐形课程、研究型课程、综合课程等课程形式的恰当选用将会使语文教学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以隐形课程为例,隐形课程主要开发学生周围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教育性的因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文化浸润,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以到达教育目的。隐形课程的内容广泛,贴近学生生活,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班级风气、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都属于隐形课程的范围。这些在语文教育中却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大屏幕投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临摹本,学生一看到它,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大气雄浑、飞扬灵动的书法艺术,那淋漓尽致地挥洒投射着美的精神,张扬文化的个性,显示着生命的张力,给学生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滋养和精神陶冶。将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开展活跃的校园文化活动等相结合,应当成为文化过程观下语文教育的不懈探索与追求。
  参考文献
  【1】转引自花建《文艺新学科导论》第1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就目前来说,我国学生总体阅读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阅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英语教育问题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所谓听说读写活动,实际上就是运用语言信息的交际活动。《英语课程标准》将学生学习策略的形式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交际策略,即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多种策略。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就有效交际活动与英语教育
期刊
摘要:研究式方法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将研究式方法引入高中语文成语教学和学习是提高其教学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本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经验,重点谈下在高中语文成语学习中如何引入研究式方法。  关键词:研究式;高中语文;成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研究式方法是我们在所有课程学习中需要采用的,它的主要目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对所学知识不断思索、不断认知的过程。特别是
中图分类号:G623.2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9月9日指出:给孩子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样就慢慢使学生懂得自己去钻研,自己去提高学习知识的本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曾经片面的把老师的一些积极的语言当作鼓励,当作呵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人生观萌牙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学生会开始表现出明显自尊心及成熟的概念,他们在想要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在渴望突破自我,期望被理解。而初中语文中的阅读课程正是一门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美体验的学科,学生们希望能在阅读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现实中的教学现状并不能满足其心理及生理的生长需要,某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常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失误,并没有及时了解分析初中阶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