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灵的土地插满庄稼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人在搬运东西时,不小心将一块手表掉在了仓库里,大家翻遍了仓库都没能找到。这时,一个小男孩叫大家都出去,他一个人趴在地上静静地听,很快就找到了手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善于换一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要使一块空地不长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改去孩子的不良品行,那就不妨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插满“庄稼”。
  一、在平日的点滴里播下“庄稼”
  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懂得“文明”的人才能授人“文明”。所以,作为班主任,在生活中我会主动、真诚地问一声:“同学们好!同学们早!。”
  闲谈时,我们常会谈起孩子在犯错后自己找到的一些可笑的理由。其实,我们每个人总会出现一些失误,有些时候我们老师不也是为了“面子”拒不认错,还一味地自圆其说。有一次,我无心错怪了一位同学,事后我公开向她道歉。意想不到的是,我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掌声。这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老师向我道歉了,我太意外了,我喜欢这样的老师。”
  二、多一份耐心,换一个角度,留给“庄稼”发芽的机会
  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龄尚小的,不如给他(她)一次机会。在一次生词听写中,有位非常贪玩的同学十个生词只对两个,我没有严厉斥责,只是写了:“你已经迈出了两步,我等着你的另外八步”。结果,课间他没有休息……
  三、寻找闪光点,欣赏孩子,让孩子心灵上的“庄稼”越来越多
  作为教师就应懂得,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专挑学生的毛病,专门批评学生的缺点上。毛病只会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的“庄稼”(真、善、美的闪光点)上,欣赏孩子,“庄稼”就会越来越多,孩子就会越来越美。
  刘家兴是我班刚刚转来的一名的学生,缺点一大堆。我几次批评,毫无效果。那天,刘家兴一反常态安静地坐在教室等候我的到来。我朝他笑了笑,点了点头。在教学中,他比平时积极了许多,不仅大声读文,而且还举手发言,我忍不住地说道:“今天这节课表扬名单上我要最先写的是‘刘家兴’,大家有没有发现他的进步?”值日生站起来说:“他今天能够做好课前准备,等老师来上课。”同桌说:“今天他举手发言了。”“没错,刘家兴今天很有进步,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到了,加油呦!”刘家兴纯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四、赞扬孩子,让孩子的心灵插满“庄稼”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你把黑板报出得太棒了!”“你的画真漂亮!”“你把作业做得太好了!”这些肯定与鼓励的话语,会使学生从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能力,增强自信心,学会独立地生活。
  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就会有不优秀的学生。说他不优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调皮捣蛋……而这些学生往往是最需要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教学中,我时时关注他们,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补救,每堂课都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应及时、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同时适当“放宽要求”,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我班的季权同学,曾经一段时间不爱完成作业,但他上课时反应特别好。我除了经常表扬他回答问题又快又准确外,只要发现他做了作业,我都及时、不断地表扬他,终于他改去了不爱写作业的毛病。
  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庄稼”便会一点一点插遍孩子的心灵。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让我们在平日里努力寻找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用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美的眼神……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插满“庄稼”,当“庄稼”绿遍孩子心灵的时候,我们就再不必担心“杂草”会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德育工作是一所学校的首要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校将少先队工作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多年来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德治校,全方位育人”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模式和发展道路。  一、加强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增强队员自我管理能力  1合理配置队干部。  2民主选举队干部。  3提高学生的入队意识。  二
期刊
教育是一种合力,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大,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主体是家庭、学校、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步调统一,相互促进,它们的合力就越大,效果就好;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分力,教育影响就被削弱,甚至抵消。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因此学校的教育被人们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从而忽略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在家长望子
期刊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健康教育是以健康教育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体育科学为内容的教育,也是对幼儿进行保护身体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一直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
期刊
一、及时清理自己心灵的“死角”  要想用爱去唤醒埋藏在孩子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清理自己心灵的“死角”。在班级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学生:顽皮淘气者有之、勤奋好学者有之、活泼好动者有之、懂事听话者有之……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我们必然会喜欢那些听话、懂事、勤奋好学的孩子,而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从心里上就产生了一种排斥感,虽不至于芒刺在背,但也是心存芥蒂的。我班中的王鸿源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每
期刊
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德育,而德育工作必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情感智商。教师的情感智商影响学生对德行教育的接纳程度,然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永远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一、以爱见真情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最崇高、最圣洁、最伟大的情感。特别是师爱具有更高的境界,发挥着更大的教育效力,具有广
期刊
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不能比较,只能欣赏。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尊重的眼光赏识学生。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学困生缺的是学习的信心,成功的快乐,公平的对待,他人的理解。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给学生们一片希望的蓝天。  一、献爱心,浇灌心灵之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
期刊
上海市闸北八中和杭州拱宸桥小学教育的成功之处,给了我很多触动和思考。通过对成功教育的解读,我对成功教育的内涵界定、基本理念及教育机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用成功教育来比对自己的课堂,我觉得“尊重、理解、赏识、激励”是最适合帮助学困生实现成功的教育机制。  通过解读我们都知道“新成功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的教育;是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感悟成功、尝试成功、
期刊
一、确立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目标  第一,加强学校、家庭、地域社会之间的联系,充实家庭和杜区的教育功能。要使全社会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补充,形成一体,共同构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改变过去教育偏重于学校,导致家庭、社会教育功能低下的状况。  第二,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体验是孩子成长的食粮,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惊奇和感动;他们会思考
期刊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了新课改大潮中的主旋律,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推进学校的创新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少先队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要靠少先队组织立足自身优势搞好活动。一直以来,我校孜孜以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少先队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用主要有:  一、发挥德育引导的作用  少先队是学生的先进组织,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阵地。建设少先队德育基地,使少先队员们参与丰富多彩的德育基地
期刊
一、问题发现  最近,班级一名男孩子突然变得有些孤僻,各科老师经常向我反馈这名学生在课堂上有低头的小动作。这个孩子一直是班级纪律较好,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平时也积极参加班级举行的各类活动,对待同学也很友善,性格比较开朗,但他最近的异常举动让我心生疑问,孩子究竟怎么了?  二、问题症结  与家长会面,孩子母亲略带为难的表情告诉我一定是孩子的家里出了什么事,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孩子的父母刚刚办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