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髋关节置换作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如何更加合理地设计以及置入假体,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的:测量与关节置换相关的国人髋关节假体相关数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实验,于2008-03/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抽取青岛大学医学院人类学研究室专供科研用的长春、通辽出土的137副完整成人骨盆及股骨,其中男66副,女71副。方法:测量全部标本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颈扭转角、股骨颈干角和股骨偏心距5项指标。所得数据输入SPSS1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国内外同类文献资料比较。结果:测量数据完整,无缺失值。髋臼外展角[男:(42.83±3.75)°,女:(42.07±4.12)°],髋臼前倾角[男:(15.31±6.95)°,女:(14.97±6.44)°],股骨颈扭转角[男:(6.76±9.39)°,女:(7.66±10.30)°]和股骨颈干角[男:(131.81±5.05)°,女:(132.82±5.83)°]的性别差异较小,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股骨偏心距大于女性[(44.12±5.14),(41.07±7.25)mm,P<0.05]。实验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但异于国外数据。结论:髋关节解剖数值的国内地区间差异较小,但与其他国家人种存在差别。适宜的假体设计有助于髋关节置换的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