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青光眼偷走你的视力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与白内障不同,青光眼造成的失明是不能逆转的,并且有着一定的隐匿性。有关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将近一半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已经患上了青光眼,而发展中国家90%以上的患者对青光眼一无所知。中国的青光眼患者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但是有80%以上都没有就医。对此,需要加强人们对青光眼防治知识的了解,及时发现和治疗青光眼,确保现有视力的存在。
  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三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视神经受到损伤,视野受到损害。青光眼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眼内压力升高。视神经是由数以百万计的视神经细胞组成,负责传达视觉信息给大脑,眼内压力升高之后,神经细胞会受到压迫,从而使神经细胞不断受到损伤,最终导致死亡。视神经细胞的死亡会使视力永久丧失,只有早期及时治疗才能防止这样的情况。
  青光眼是视力杀手
  1.易患青光眼的高危人群。虽然当前青光眼发病呈现出年轻化,但是更为多见的还是年龄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群。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和家族性,因而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要格外警惕。但是家族中有人患青光眼,并不意味着家族中其他人就一定会患青光眼。此外,糖尿病患者、近视眼人群、有眼外伤史患者等,都容易患上青光眼。造成青光眼最为严重的危险因素就是高眼压,因此,当眼压达到22毫米汞柱时,就要怀疑是不是患有青光眼。但是也不是所有眼压升高的患者都会发展成青光眼;还有很多人眼压处于正常范围,却已经造成了眼睛损害。
  2.青光眼发病越来越趋向年轻化。我国一些眼科机构在接待眼科患者的时候,发现青光眼患者已经占到10%的比例,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这些年轻的青光眼患者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长时间地使用电脑。资料显示,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屏超过9小时的人群,患青光眼的概率是其他人群的两倍;近视眼人群长时间面对电脑,更容易患上青光眼。眼睛长时间得不到休息,长期处于眼疲劳工作,这已经是用眼过度的范畴;再加上长时间对着电脑荧幕,会使眼睛受到更大的刺激,使眼压反复处于短时间过度升高的情况。高眼压会对视神经造成严重的压迫,容易形成青光眼。近视眼人群本身就可能存在着眼压高的情况,若是再过度使用眼睛,更容易形成青光眼。其中高度近视眼人群容易患高眼压,从而使得这一人群有着极高的青光眼发病概率。
  青光眼的防治
  1.加强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治疗青光眼,需要将生物、心理、社会这三方面结合起来。生物上的治疗就是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医药治疗,主要是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药物、手术治疗,定期随访。青光眼的治疗方案不是一直不变的,需要依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要灵活掌握每个人的眼压和视野受损情况等。对青光眼患者的随访时间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对眼压控制比较好,有着比较规律的生活,并且有着稳定情绪的患者,眼压测量的间隔时间是2个月左右,要每3~6个月进行一次视野及眼底的检查;对眼压控制不理想,生活缺乏規律性,情绪不稳定的患者,需要每2周进行眼压测量,每个月进行视野及眼底的检查。此外,青光眼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增强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在社会支持方面,需要构建和谐稳定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青光眼患者应该注意的生活事项。青光眼患者需要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要丰富,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一些刺激性食物。要对每次的饮水量进行控制,少饮多次,一次饮水量控制在300毫升以内。一定要注意最大限度地避免疲劳用眼。同时要重视眼睛的健康,做好眼科检查。
其他文献
为了提升大众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创建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社会环境,中华口腔医学会最近在官方网站公布了“爱牙八条”核心信息,给读者介绍如下。  一、每天有效刷牙两次,每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次牙刷  附着在牙齿上的牙菌斑是诱发龋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有利于清除牙菌斑,维护口腔健康。  很多人早上有时候赶时间上班、上学来不及刷牙,以为没有问题;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
“耳聪目明”是人们常用的嘉许之词,用来称赞对方既听得清又看得明,老少通用,男女皆可。因此,爱护眼睛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只是年龄不同侧重点有所差异。  青少年防近视离不开好习惯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视的发生除了和遗传、营养因素有关外,还与中小学生的个人习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预防近视,关键在于从小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的用眼習惯。  良好的用眼习惯首先是养成正确的写字、读书
期刊
内分泌对于人体的机能具有调控作用,也决定着激素分泌。人体内分泌经常会因为外部环境或者是心理原因产生激素的不平衡,身体代谢不正常,导致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是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统称,并不是具体的疾病,可以是内分泌功能亢进,也可以是内分泌功能出现消退。内分泌失调依据发生于下丘脑、垂体或四周靶腺,被划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青中年女性容易出现这种状况。调查可知,大概有90%的女性存在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
期刊
今年,继著名香港演员吴孟达因肝癌去世,知名老戏骨、“黄金配角”廖启智患胃癌去世之后,又一个老戏骨因癌症离世。4月10日,吴孟达的生前好友、香港资深演员黄树棠因肠癌不幸去世,享年77岁。黄树棠在武侠剧《楚留香》等影视剧中饰演的经典角色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南京市癌症死亡情况。2020年,全市居民结直肠癌由2017年第5位癌症死因上升至第3位,应加以重视。  七类
近年来,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如何确认患者处于血栓风险之中,如何进行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预防,如何选择抗凝预防干预的最佳时机,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疑难问题。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检验医学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D-二聚体检测方法的出现,从传统的定性检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因此,D-二聚体作为血栓标志物,被普遍采纳和广泛应用,为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些血栓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