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Google是一条寄生虫!”微软公司负责版权、商标和专业机密事务的法律副总顾问托马斯·鲁宾说,面对着台下来自全美的出版商,发言场合是纽约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年会。
“看起来,Google有一种不得了的商业模式——他们将免费拿走你创造的所有东西,然后以此卖广告,”鲁宾说,“这是在系统性地侵犯版权,断绝了作者和出版商将其作品‘货币化’的一条重要途经,并继而破坏了人们的创作动机。立志要成为全球关键信息和内容来源的Google,已经步入道德歧途。”
对于来自这些赤裸裸的责问,Google表现得满不在乎,尤其是在版权争议最大的视频领域。“看着吧,迟早电视电影(的制作商)都得求着我们上Youtube,”Google的CEO埃里克·施密特称,“当我们花16.5亿美元收购视频分享社区Youtube时,很多人都在质疑,但事实证明它在并入Google之后奔跑得更快了!”
埃里克·施密特认为,所有视频内容终将都被搬上网络,因为互联网无处不在,电视和电影公司需要借助Youtube来进行市场宣传和在线销售。
可是在今天,Google和Youtube无疑被电影公司视作盗贼,“毫无疑问,网民在YouTube上传未获授权的视频损害了我们的利益,我们已经要求从YouTube网站上删除维亚康姆的所有版权视频片断。”维亚康姆集团CEOPhilippe Dauman愤愤地说,“我们今后或许会和Google、YouTube合作,也许不会,因为维亚康母只同尊重知识产权的公司打交道。”
事实上,收购Youtube之后,跨入视频领域的Google面临着来自传媒公司的巨大压力。新闻集团和靠IT行业起家的亿万富豪Mark Cuban的公司都已将Google告上法庭,逼迫其对视频是否获得授权许可进行鉴定。
“当我们开通视频共享社区Soapbox之后,在头一个月的测试期内,大量的盗版内容已经令我们非常不安,”微软网络服务部门的主管亚当表示,“所以微软决定,Soap—box将不再接受新用户注册,但已经注册的用户可以继续访问该站点。在两个月的网站封闭期内,我们要开发出更好的反盗版技术。”
显然,当年喊出“免费拷贝软件就是贼”、靠售卖软件起家的微软,在提供网络视频服务时的思路与传统的媒体巨头更加合拍。微软、AOL、雅虎已经达成协议,成为由NBC Universal、新闻集团为主成立的一家网络媒体帝国的一部分。计划于今年夏季推出的这一新的视频网络,将包含有完整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任何聪明的传媒公司都应该开始改善同视频网站的关系,”Gartner分析师AllenWeiner认为,“微软对网络视频的运营思路也许已经落后,因为Google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网络广告的基础上,本质上是间接出售用户的注意力;而微软的商业帝国则建立在直接向用户销售产品的模式上,二者根本不同。全球网络广告的市场刚刚开始,而软件市场已近顶峰。”
“要求删除视频片断只是维亚康姆的一个谈判策略,问题在于用户如何评价他们的内容,并借此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纽约著名的知识产权专家Helene Freeman指出。
沃尔特·迪斯尼电影公司的ABC网络电视,提供《迷失》、《丑女贝蒂》等的免费观看,同时新闻集团也提供《24》和《越狱》等热播电视。2月份,维亚康姆同意将内容授权给YouTube的竞争对手Joost.com。
迪斯尼ABC网络电视的副总裁Albert Cheng面对采访时表示,“视频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人们不会一直把YouTube作为惟一的视频平台。”
不会把Youtube作为惟一的视频平台,潜台词即也不会把其他门户网站巨头放在眼里。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文章称,“门户网站即将灭亡!”
该文指出,雅虎是一家正在迅速走向衰落的“老牌”网络门户,因为一方面它没有抓住搜索引擎、Web2.0社区产生的广告商机,正在被Google等网站迅速超越;另一方面,门户网站这个在线内容和服务的综合集成者,将在视频领域来临时面对巨大的版权成本。
一句话,要想继续像转载文字和图片那样转载视频,所付出的版权成本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而这恰恰是传统门户网站难以承受的。所以,当预期不被看好之后,《金融时报》的文章尖锐地指出,雅虎是最新一家同时在华尔街和硅谷失势的门户网站。
看起来,惟一的“解套”方案就是合力做大市场,靠增量分成达成利益妥协,并对抗Youtube这样的初生牛犊。
正如上文提到的微软、AOL、雅虎、NBC Uni—versal和新闻集团组成的联盟一样,其动机和理由显而易见——虽然Youtube目前重点提供5分钟以内的视频片断,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其提供全长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但是,毕竟大家都是在生意场上谈买卖,所以彼此都留有合作的余地和后手。
“我们不排除与Google合作,”新闻集团的运营总监皮特和NBC Univeral的首席执行官佐克尔面对媒体时表示。皮特说,“很明显,这一新站点不是富有针对性的YouTube杀手,我们一直以来都相信普遍发布的力量和益处。实际上,只要能够满足经济条款和版权保护条款,我们愿意与任何一家公司进行商谈。”
根据已签订的联盟协议,NBC Universal和新闻集团的视频内容将被集中起来,供用户在AOL、Yahoo和MSN上观看。内容将包括《Heroes》、《My Nameis Earl》、《Saturday Night Live》、《The Simpsons》等完整的电视节目,电影包括《The Devil WearsPrada》、《The Bourne Identity》、《Little MissSunshine》等。
收入从何而来?
微软公司网络服务部门的主管亚当表示,正版视频内容联盟的商业模式主要依托于销售网站广告,获得的收入由各合作伙伴分成。
这一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几年前的唱片产业形成鲜明对比。在刚刚面对互联网大潮冲击时,唱片产业一直在保护自己的业务不受互联网蚕食,而电影和电视公司没有如此,大环境的变化逼着他们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免费观看带有广告的节目。
维亚康姆也在与苹果公司开始洽谈合作,后者的iTunes+iPOD已经在网络数字音乐市场被证明具备强大的实力。苹果公司在4月初宣布,自从2001年推出iPod以来,销量累计已突破了1亿部,成为有史以来销售最快的一款数字媒体播放器。而透过与其搭配的在线数字内容销售中心iTunes,苹果共卖出25亿首歌曲、。5000万部电 视剧和1300万部电影,而电视剧和电影的在线销售仅仅才半年时间。
硬件设计的时尚+内容销售的便捷,使苹果模式双线作战均赚得盆满钵满。但一个对苹果是幸运、对业界是不幸的消息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模仿者能取得成功,哪怕赶上苹果的五分之一。失败的模仿者如创新电子,正在挣扎的模仿者有微软和索尼,微软推出的Zune音乐播放器,销量远不足对iPOD产生威胁,更谈不上在线销售数字内容的获利了。
苹果不断改进技术,至少推出了10款不同的设计。目前iPod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超过4000种不同配件,从时尚外壳到扬声器的庞大体系,每一支产品线都意味着丰厚的利润。
所以,很多网络预言家认为,传媒公司迟早还得跟着Google跑,靠其强大的在线广告联盟获得收入。而YouTube全球公关部门的主管朱莉也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我们非常重视与NBC和Fox间的合作关系,与Fox Broadcasting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会继续存在,它们会继续上传内容推广其节目。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保持合作。”
不过,对于正版网络视频销售商来说,随着网络带宽不断提速,以及P2P技术的广泛应用,向PC用户发送高清格式的热播电视节目和电影,也许会成为通向成功的路径。英国电信(BT)与P2P软件鼻祖BitTorrent(BT)的合作,加上BBC等内容提供商,就是想让“至少三分之一追求高品质画质的用户来为之付费。”
微软、AOL、雅虎、NBC Universal和新闻集团组成的联盟也想如此,微软公司网络服务部门的主管亚当认为,如果内容画面质量太低、或者站点访问速度太慢,那在线视频服务一定不会成功,“对于这一点我们非常清楚!”
但目前NBC和新闻集团还没有把内容发布的细节制订出来,因为这个联盟有如此之多的合伙人,彼此之间在多条战线上存在竞争,所以现实的棘手问题很多。
带宽!带宽!带宽!
3月20日,德勤发布了《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2007年流行趋势预测》报告,列举出将影响2007年全球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即“互联网不堪重负”。
报告预测,通常被假想为“拥有无限资源”的互联网,很可能在2007年接近其带宽承载极限。
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视频流量迅速增长其二,P2P技术的出现使骨干网带宽消耗过快,从中没有获得任何利益的电信运营商对新的网络投资不感兴趣。
带宽不足带来的影响,对用户来说将是致命的——在网上冲浪的人们极可能被速度慢下来的服务弄得心烦意乱,而只要出现一段令全球网民疯狂的视频片断,百分百会出现互联网访问的局部瘫痪,进而升级成消费者的全面不满。
互联网宽带承载力批发商们可能会在关键路线上寻找多余的带宽。但它们对投资全新宽带承载力或升级现有光纤,以提供更高吞吐量的激情可能会受到抑制,因为零售电信公司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近来准备为带宽所支付的批发价格急剧下滑。
不幸的是,带宽压力的持续升级无法得到缓解,因为在可预见的2007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将继去年突破10亿大关后,继续倍速增加,而在2007年全球总流量中,预计超过三分之一的流量来自P2P视频传输,且其中多数都是非法的,并影响到越来越多的正版内容下载速度。
网络视频服务与视频聊天功能的集成也会成为趋势,网友们可以一边开着摄像头视频交流,一边共享电影或电视剧,要知道一分钟的视频服务所需带宽是语音服务的10倍,视频无处不在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因此,对全球的互联网带宽供应商和网络服务商来说,2007年带宽问题将日益凸现,为了解决这—矛盾,很可能促使视频服务商改变商业模式——或转向收费,或抬高价格。
“看起来,Google有一种不得了的商业模式——他们将免费拿走你创造的所有东西,然后以此卖广告,”鲁宾说,“这是在系统性地侵犯版权,断绝了作者和出版商将其作品‘货币化’的一条重要途经,并继而破坏了人们的创作动机。立志要成为全球关键信息和内容来源的Google,已经步入道德歧途。”
对于来自这些赤裸裸的责问,Google表现得满不在乎,尤其是在版权争议最大的视频领域。“看着吧,迟早电视电影(的制作商)都得求着我们上Youtube,”Google的CEO埃里克·施密特称,“当我们花16.5亿美元收购视频分享社区Youtube时,很多人都在质疑,但事实证明它在并入Google之后奔跑得更快了!”
埃里克·施密特认为,所有视频内容终将都被搬上网络,因为互联网无处不在,电视和电影公司需要借助Youtube来进行市场宣传和在线销售。
可是在今天,Google和Youtube无疑被电影公司视作盗贼,“毫无疑问,网民在YouTube上传未获授权的视频损害了我们的利益,我们已经要求从YouTube网站上删除维亚康姆的所有版权视频片断。”维亚康姆集团CEOPhilippe Dauman愤愤地说,“我们今后或许会和Google、YouTube合作,也许不会,因为维亚康母只同尊重知识产权的公司打交道。”
事实上,收购Youtube之后,跨入视频领域的Google面临着来自传媒公司的巨大压力。新闻集团和靠IT行业起家的亿万富豪Mark Cuban的公司都已将Google告上法庭,逼迫其对视频是否获得授权许可进行鉴定。
“当我们开通视频共享社区Soapbox之后,在头一个月的测试期内,大量的盗版内容已经令我们非常不安,”微软网络服务部门的主管亚当表示,“所以微软决定,Soap—box将不再接受新用户注册,但已经注册的用户可以继续访问该站点。在两个月的网站封闭期内,我们要开发出更好的反盗版技术。”
显然,当年喊出“免费拷贝软件就是贼”、靠售卖软件起家的微软,在提供网络视频服务时的思路与传统的媒体巨头更加合拍。微软、AOL、雅虎已经达成协议,成为由NBC Universal、新闻集团为主成立的一家网络媒体帝国的一部分。计划于今年夏季推出的这一新的视频网络,将包含有完整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任何聪明的传媒公司都应该开始改善同视频网站的关系,”Gartner分析师AllenWeiner认为,“微软对网络视频的运营思路也许已经落后,因为Google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网络广告的基础上,本质上是间接出售用户的注意力;而微软的商业帝国则建立在直接向用户销售产品的模式上,二者根本不同。全球网络广告的市场刚刚开始,而软件市场已近顶峰。”
“要求删除视频片断只是维亚康姆的一个谈判策略,问题在于用户如何评价他们的内容,并借此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纽约著名的知识产权专家Helene Freeman指出。
沃尔特·迪斯尼电影公司的ABC网络电视,提供《迷失》、《丑女贝蒂》等的免费观看,同时新闻集团也提供《24》和《越狱》等热播电视。2月份,维亚康姆同意将内容授权给YouTube的竞争对手Joost.com。
迪斯尼ABC网络电视的副总裁Albert Cheng面对采访时表示,“视频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人们不会一直把YouTube作为惟一的视频平台。”
不会把Youtube作为惟一的视频平台,潜台词即也不会把其他门户网站巨头放在眼里。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文章称,“门户网站即将灭亡!”
该文指出,雅虎是一家正在迅速走向衰落的“老牌”网络门户,因为一方面它没有抓住搜索引擎、Web2.0社区产生的广告商机,正在被Google等网站迅速超越;另一方面,门户网站这个在线内容和服务的综合集成者,将在视频领域来临时面对巨大的版权成本。
一句话,要想继续像转载文字和图片那样转载视频,所付出的版权成本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而这恰恰是传统门户网站难以承受的。所以,当预期不被看好之后,《金融时报》的文章尖锐地指出,雅虎是最新一家同时在华尔街和硅谷失势的门户网站。
看起来,惟一的“解套”方案就是合力做大市场,靠增量分成达成利益妥协,并对抗Youtube这样的初生牛犊。
正如上文提到的微软、AOL、雅虎、NBC Uni—versal和新闻集团组成的联盟一样,其动机和理由显而易见——虽然Youtube目前重点提供5分钟以内的视频片断,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其提供全长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但是,毕竟大家都是在生意场上谈买卖,所以彼此都留有合作的余地和后手。
“我们不排除与Google合作,”新闻集团的运营总监皮特和NBC Univeral的首席执行官佐克尔面对媒体时表示。皮特说,“很明显,这一新站点不是富有针对性的YouTube杀手,我们一直以来都相信普遍发布的力量和益处。实际上,只要能够满足经济条款和版权保护条款,我们愿意与任何一家公司进行商谈。”
根据已签订的联盟协议,NBC Universal和新闻集团的视频内容将被集中起来,供用户在AOL、Yahoo和MSN上观看。内容将包括《Heroes》、《My Nameis Earl》、《Saturday Night Live》、《The Simpsons》等完整的电视节目,电影包括《The Devil WearsPrada》、《The Bourne Identity》、《Little MissSunshine》等。
收入从何而来?
微软公司网络服务部门的主管亚当表示,正版视频内容联盟的商业模式主要依托于销售网站广告,获得的收入由各合作伙伴分成。
这一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几年前的唱片产业形成鲜明对比。在刚刚面对互联网大潮冲击时,唱片产业一直在保护自己的业务不受互联网蚕食,而电影和电视公司没有如此,大环境的变化逼着他们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免费观看带有广告的节目。
维亚康姆也在与苹果公司开始洽谈合作,后者的iTunes+iPOD已经在网络数字音乐市场被证明具备强大的实力。苹果公司在4月初宣布,自从2001年推出iPod以来,销量累计已突破了1亿部,成为有史以来销售最快的一款数字媒体播放器。而透过与其搭配的在线数字内容销售中心iTunes,苹果共卖出25亿首歌曲、。5000万部电 视剧和1300万部电影,而电视剧和电影的在线销售仅仅才半年时间。
硬件设计的时尚+内容销售的便捷,使苹果模式双线作战均赚得盆满钵满。但一个对苹果是幸运、对业界是不幸的消息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模仿者能取得成功,哪怕赶上苹果的五分之一。失败的模仿者如创新电子,正在挣扎的模仿者有微软和索尼,微软推出的Zune音乐播放器,销量远不足对iPOD产生威胁,更谈不上在线销售数字内容的获利了。
苹果不断改进技术,至少推出了10款不同的设计。目前iPod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超过4000种不同配件,从时尚外壳到扬声器的庞大体系,每一支产品线都意味着丰厚的利润。
所以,很多网络预言家认为,传媒公司迟早还得跟着Google跑,靠其强大的在线广告联盟获得收入。而YouTube全球公关部门的主管朱莉也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我们非常重视与NBC和Fox间的合作关系,与Fox Broadcasting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会继续存在,它们会继续上传内容推广其节目。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保持合作。”
不过,对于正版网络视频销售商来说,随着网络带宽不断提速,以及P2P技术的广泛应用,向PC用户发送高清格式的热播电视节目和电影,也许会成为通向成功的路径。英国电信(BT)与P2P软件鼻祖BitTorrent(BT)的合作,加上BBC等内容提供商,就是想让“至少三分之一追求高品质画质的用户来为之付费。”
微软、AOL、雅虎、NBC Universal和新闻集团组成的联盟也想如此,微软公司网络服务部门的主管亚当认为,如果内容画面质量太低、或者站点访问速度太慢,那在线视频服务一定不会成功,“对于这一点我们非常清楚!”
但目前NBC和新闻集团还没有把内容发布的细节制订出来,因为这个联盟有如此之多的合伙人,彼此之间在多条战线上存在竞争,所以现实的棘手问题很多。
带宽!带宽!带宽!
3月20日,德勤发布了《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2007年流行趋势预测》报告,列举出将影响2007年全球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即“互联网不堪重负”。
报告预测,通常被假想为“拥有无限资源”的互联网,很可能在2007年接近其带宽承载极限。
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视频流量迅速增长其二,P2P技术的出现使骨干网带宽消耗过快,从中没有获得任何利益的电信运营商对新的网络投资不感兴趣。
带宽不足带来的影响,对用户来说将是致命的——在网上冲浪的人们极可能被速度慢下来的服务弄得心烦意乱,而只要出现一段令全球网民疯狂的视频片断,百分百会出现互联网访问的局部瘫痪,进而升级成消费者的全面不满。
互联网宽带承载力批发商们可能会在关键路线上寻找多余的带宽。但它们对投资全新宽带承载力或升级现有光纤,以提供更高吞吐量的激情可能会受到抑制,因为零售电信公司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近来准备为带宽所支付的批发价格急剧下滑。
不幸的是,带宽压力的持续升级无法得到缓解,因为在可预见的2007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将继去年突破10亿大关后,继续倍速增加,而在2007年全球总流量中,预计超过三分之一的流量来自P2P视频传输,且其中多数都是非法的,并影响到越来越多的正版内容下载速度。
网络视频服务与视频聊天功能的集成也会成为趋势,网友们可以一边开着摄像头视频交流,一边共享电影或电视剧,要知道一分钟的视频服务所需带宽是语音服务的10倍,视频无处不在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因此,对全球的互联网带宽供应商和网络服务商来说,2007年带宽问题将日益凸现,为了解决这—矛盾,很可能促使视频服务商改变商业模式——或转向收费,或抬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