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浅探

来源 :中学语文·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組成部分,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深入剖析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联,并针对阅读和写作结合的具体策略进行仔细探讨,如通过阅读量的扩大,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发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关键词 阅读;写作;读写结合
   阅读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它是学生吸收语文知识的过程,而写作是学生输出语文知识的过程。在基础教育领域,对于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跟写作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态,因而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改进完善的余地。在此,笔者从阅读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入手,探讨了写作能力发展跟阅读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提出了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建设性意见。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命题作文的方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没有认识到阅读对写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阅读与写作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只有将其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实施读写教学的结合,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谈一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方法。
   一、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联
   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质上是针对特定主题,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演绎表达的能力,从文学角度看,除了少数的应用文体不需要写作者进行文学创造,大多数的写作活动都需要写作者依据主题进行演绎和创造,因而写作没有固定的、可以普遍套用的模式,即便写作者掌握了一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具体的文章情节构思、线索安排、内容规划上依然要依据主题进行创新与设计,因而,即使是掌握了写作方法,写作者也不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如果写作者不具备对素材的合理规划和组织能力,无法针对文章主题进行叙述,就难以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从本质上讲,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其观察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经验,决定了其写作能力的发展下限。如果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阅读过大量不同类型的文章,他们就可以拥有充分的素材和资源去进行写作,因而其在写作能力的发展上就会具有坚实的基础,而如果学生缺乏阅读经验,知识积累不足,不了解许多文体的行文模式、写作技巧、演绎方法,即便再如何反复地进行写作训练,其写作能力的发展也是难以尽如人意的。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从阅读教学入手,为学生写作打好基础。一旦学生通过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多进行阅读思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一些必要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十分低下的情况下,采用高强度、突击性的写作训练企图在短期内有效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的问题,一方面做好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减少不必要和低效率的写作训练,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具有科学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同步的发展。
   二、阅读写作融合教学的策略
   1.从阅读量的增加入手,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
   阅读能力的培养尽管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但掌握阅读方法,懂得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去读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并非阅读学习的重点。阅读教学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阅读量的积累,学习者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广泛涉猎不同的文章,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效发展起来。而如果学生仅依托有限的材料进行反复阅读,即使阅读再深入细致,但因阅读量太小,阅读面过于狭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难以得到提升的。因而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的并不是让学生做大量的阅读训练题,而是让学生通过多阅读、常阅读,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教材课文的阅读教学,还要注意做好课外阅读的教学工作,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多读书、常读书而积累阅读量,这样,他们掌握的学科知识量才能积累起来,形成坚实的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其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因而笔者认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我们应首先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在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比较薄弱的阶段,避免让学生进行强化的、大量的写作训练,而是应当先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科基础,然后再通过科学的写作教学,辅以写作训练,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和前提,合理规划二者的关系,以低强度的写作训练配合高阶的阅读训练,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获得互补性的发展,也才能避免低效的写作训练。
   2.发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笔者认为,要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就要注意先从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把阅读教学简化成阅读习题的训练上,而是要扎实地做好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喜欢阅读,并将其作为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习题训练固然重要,但阅读习惯的培养才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教材课文的阅读教学,还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教学工作,教材选文虽然都非常经典,但毕竟范围狭窄,内容有限。所以教师大力拓展课外阅读的范围,让学生大量阅读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阅读资源,积累了阅读经验和方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强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透漏其中一些精彩的情节,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并使之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助力。
   3.读写教学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就有了基础,这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阅读学习小组,一起阅读某部作品,并在阅读过程中交流阅读心得,对文章中的一些有趣的情节进行续写、改写,在读完每一部作品后撰写读后感,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既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山》以后,可以让学生组成阅读小组,引导学生对书中的重要情节进行讨论交流,如船长驾船离开冯帆后,会不会因为卷入巨型旋涡而遇难,如果船长要避开风暴,要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行?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故事情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作读后感。在读后感写作完成后,教师让组内的学生进行评选,选择优秀作品上交给老师,教师再对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并将这些优秀作品推荐给生班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改进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科学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科学的方法,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有效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开展教学时要突出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内容;通过游戏诵读,加深学生的印象;运用影像图片动态呈现文本内容,还原真实的文章情境;通过情境代入,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效率,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诵读教学;情
期刊
摘 要 在目前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主题不明、思路不清、选材不当、表达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写作问题,实际上是反映出学生思维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因此,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写作思维的训练方法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 写作教学;写作思维;教学方法   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为了有效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所有的教学环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针对当前小说教学中的问题,本文根据朱迪斯·朗格提出的“文学想象”教学理论,总结出了一些小说作品解读的路径。希望这些小说解读路径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教学;小说解读   《普通
期刊
摘 要 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经典篇目的审美教育和立德树人功能,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感悟形象之美、欣赏艺术之美、尝试创新之美三个角度,从深入研究以理解文本内容、创设情境以引领教学实践两个维度,探讨《木兰诗》审美价值的理解开掘与教学实现。   关键词 核心素养;审美价值;立德树人  《木兰诗》是初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经典篇目,蕴含着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丰富的教
期刊
摘 要 在教学“人生境界”这一单元时,笔者尝试通过一篇《一棵老树》的教学来推动整个单元的任务学习,从而探讨配套读本的学习路径。在情境创设上,笔者创设了“人生境界”这一主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人生境界”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并帮助学生建立“人生境界”的价值观,以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   关键词 情境创设;群文阅读;单元教学;人生境界   一、教学源起   最近,阅读了陈兴才老师的
期刊
摘 要 激发诗歌教学的教学活力,要立足于“双新”背景,守正创新。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抓住诗歌的语言、形象、韵律、节奏等特点落实具体的教学任务,打破诗歌体裁和篇目等方面的限制,实现学科、任务和单元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整合,构建开放多元的诗歌教学体系,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诗歌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双新”;诗歌教学;教学活力;统编教材   教育活力,是教育系统内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教学创新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通过调研发现,在目前的初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创新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比较落后,这非常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期望能够对促进初中生的综合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善于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王熙凤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如何运用人物外貌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评析】将人物形象的性格分析,以及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既捍卫了语文的体性,又突出了小说的类性。教学
期刊
摘 要 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段落时,经常因逻辑思维欠缺而导致语言啰嗦、事例堆砌、分析没有头绪等现象。提升议论文的思维品质,有三种方法。第一,使用逻辑思维提升段落说理效果,具体做法是增强段落写作的中心意识,加强事例的逻辑分析,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第二,使用哲学思维进行段落分析,重点推荐发展、一分为二、全面、层层深入等思维方法。第三,利用严密的逻辑思维,使句子、段落之间成为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 议
期刊
摘 要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学生通过系统的优秀群文作品阅读,进行审美体验,获得审美发现,进而审美鉴赏,表现美与创造美。本文着重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的策略角度,总结探究评价、审美趣味涵养、圈点批注、读书笔记、信息搜集、信息概括、信息整理、情景表演(或戏剧表演)等策略对达成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