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45395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
  一、读书的意义
  书籍可穿越时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发展。一本好书就是尘世间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每一次细细的品读,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如是读书蔚然成风,那么文明和高雅就会相继而至。读书不单是获取信息民、增长知识的手段,更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和生命组成部分。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领域,而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尽可能广泛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也就是具有“面广、点深、动态平衡”的T形结构,度蕴也好,学养也罢,皆出于此。要知道,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是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高层次的书,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的境界。
  二、教师与读书
  (一)、教师读书有助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
  现代社会是网络世界,是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结构,要有新的教育学知识,要有新的心理学知识,要有新的社会学知识,还要有新的业务知识。事实上,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是比较广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比较宽的,好多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未必掌握;好多学生已经具有的能力,教师未必具有。况且现在的新课程,其学科的交叉性也较大,每一学科横向而言要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人文等知识,纵向而言要涉及到远古时代、近代、现代乃至科学幻想。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评价者就必须要挤出时间进行读书。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取更新的知识,才能适应更新的教育。
  (二)读书才能跟上课程变化发展
  教师读书是为了跟上课程的发展变化,读书为教师理解课程提供足够的支撑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教师脱颖而出,但为数不少的教师还处在等待、观望之中,有时也有改革的念头,但期望出现现成的方案,照着别人的套路前行。这种想法是不行的,课程改革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要在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立足于自身实际,通过读书与实践,摸索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方案,没有独立思考是搞不出来的。
  所以说,每一名教师在读书时都要做思考者、思想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忙碌工作中,要腾出时间学习,腾出时间反思、总结。学校要为教师的思考搭建“平台”,如举办读书比赛、教育沙龙、说课评课、论文竞赛、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教师多看书,多思考,多动笔。只有这样,一线教师中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思考者、思想者。
  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读书去积累、去总结;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点下的案例解读,这也需要通过大量读书并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教师读书有助于提高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教师良好修养的表现,教师有了良好的修养,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教师良好的素养表现为遇到困难能够冷静对待,遇到问题能够换位思考,有比较丰厚的知识,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健康的体魄,对人有非常友善的态度,能够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教师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对学生有满腔的“爱”上,因为教师只有懂得了伟大的“爱”,他才会对教育负责任,对学生负责任,教师才会更具人格魅力。教师的这些良好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说要有就会有的,而与教师经常性地读书有者密切的联系,是教师读书与为人的长期积淀。因为读书是和书中的人物神交,和高尚睿智的作者窃窃私语,在这中间有沉思,有唱叹;有细流,有奔腾。教师持之以恒地读书了,读更多的书了,其灵魂会得到一次次洗礼,其人格魅力会不断地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读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发展来说,困难与机遇并存,谁能把握机遇读书,谁能够采用“以脚做梦”,谁就能获得成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的。口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是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靠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方便?快速?灵活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生 口算 能力  口算可以发展小学生的
期刊
【摘 要】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这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语文教学中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概括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进而达到独立写作的迁移,不断用原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的迁移,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迁移能力  新课程标准把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关键词】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 分层教学 层次性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
期刊
【摘 要】培养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丰富的实例,翔实地阐述了如何让种植专业课生动有趣。  【关键词】种植专业课教学 兴趣 幽默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每堂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使
期刊
【摘 要】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物理教学中,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这种"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物理新课标中也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严重,普遍存在能力下降的现象,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学生 学习兴趣 方法 对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活动的动力”。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
期刊
【摘 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的媒体越简单越好,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媒体,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真实可信,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效果好,科学应用投影机,促进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 运用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的媒体,只要能说明问题,越简单越好。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一种不能被代替的教学媒体。采用录像实验教学,效果显著,真
期刊
【摘 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融合的教学情境,它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把抽象的语文变为生活的语文,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教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初中音乐课在学校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被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长期得不到重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缺乏改革与创新的动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低下。有的音乐教师采用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非常严肃地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注入;有的教师像民间艺人一样,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有的教师像专业音乐学校的教学,只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有的教师则一直采用单纯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  面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对历史学科的要求是历史学科素养。所谓历史学科素养,主要是历史学科课程学习必备的知识、能力、理论、方法和情商等素质。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就谈不上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我通过几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方法,愿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