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gi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 初步尝试使用宽度不同的画笔表现树。
  2. 通过感知体验、图片欣赏、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树干和树枝粗细的不同特点。
  3. 体验使用画笔和颜料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大树和比较低矮的树;幼儿自主选择多种粗细不同的笔,进行自由的线条创作。
  物质准备:白色画纸,三种粗细不同的画笔若干支,棕色、黑色、红色、黄色、绿色颜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1. 鼓励幼儿描述大树的特征。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察幼儿园小树林中的大树,感受树干和树枝粗细不同的特点
  1. 观察一片小树林,重点关注树干和树枝。
  师:幼儿园后面还有很多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到户外小树林)看这棵树,它的树干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树干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大树的上面还长了什么?
  2. 比较树干和树枝粗细的不同。
  (出示一根树枝)树枝是长在哪里的?树枝和树干有什么不同?
  3. 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大树,进一步感知大树的造型。
  师:现在,让我们的身体也变成一棵大树,慢慢地长大,长出很多树枝。每个小朋友找一个大树朋友,用自己的身体学一学大树的样子。
  三、欣赏各种不同视角的小树林照片,拓展幼儿的经验
  1. 出示小树林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师:这里还有一些树林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感受不同大树的造型,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这些大树和刚才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四、幼兒自由选择画笔和颜料表现大树的造型
  1. 介绍创作工具。
  师:这里有一些笔,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猜一猜,它们画出的线条会有什么不一样?可以用来画大树的哪里?把你的答案放在心里,我们来试一试。每个小朋友用笔和颜料画一画大树,变成一片我们班级的小树林吧。
  2. 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观察。
  五、欣赏作品,感受大胆创作的快乐
  1. 师幼共同欣赏作品,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
  2. 将幼儿的小树林作品展示在班级墙面上,供幼儿欣赏。
其他文献
一、农村小学暂困生的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1.语病多  农村小学暂困生作文的口头语多,语句不通顺、不规范,错别字、漏字较多,逻辑混乱。主要的原因是:①学生方面:a性格问题:如不喜欢说话等,b知识积累问题:如识字量少等;c个人的情感态度问题:如学习缺乏主动性等。②教师方面: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暂困生的学习不能及时地查缺补漏。③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因农活多,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家长外出打工,
“陈老师,陈老师,李强强同学偷了人家的钱!”几个学生在办公室门口大声喊叫。这时,办公室的老师都在看着我,顿时我满脸通红,好像被谁打了几巴掌。班级里出现了这种事,就意味着“优秀班级”与本班无缘,倾心管理班级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我火冒三丈,摞下书本,快步走出办公室。楼下人头攒动,围了许多学生。我小步并作大步下了楼。“陈老师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向我涌了过来。“陈老师,李强强同学偷了我10块钱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何谓创新呢?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智力活动过程。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业绩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教学内容:在苏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第六单元《森林时的故事》学习基础上,将内容重新整合为艺术综合课。  设计理念:以艺术课程总体目标和新课程理念为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力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在教学者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三段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体验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模仿、创造、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  2.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滚刷和海绵棒设计《点点点》的不同画面。  2.感受涂鸦玩色的乐趣。  3.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画材料:海绵棒(大中小号),滚刷(各种纹路和大小),丙烯颜料,托盘,海绵,抹布,KT板(黑色和白色,可以竖立成屏风状)。  2.绘本图书:《点点点》一本。  3.经验准备:幼儿能认识混合色。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感知画面  教师和孩子一起欣赏绘本《点点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含了教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蕴藏了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宽阔的胸怀。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因为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以至教育学生。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  我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指责自己的学生:“我们班的那几个学生实在太傻了……”这些教师有时还当着众多师生的面,指着“太傻
全国幼儿园美术特色师资培训学员优秀版画作品选登 周静等
活動目标  1. 通过亲子阅读绘本感知秋天树叶形状、颜色、纹理的不同。  2. 尝试用新孔版画的形式表现树叶线条的变化,体会版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一叶知秋》、绘本《叶子先生》、版画设计纸、砂纸、硬铅笔、压印台。  活动过程  一、亲子之舞,体验树叶  师:秋风来了,“树叶们”,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师:刚才,“小树叶”和“大树叶”随着秋风舞动真美呀!“树叶们”,找个垫子坐下来吧!
写生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画的作画方式。在幼儿园开展写生活动,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感受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将这份发现和情感寄寓笔尖,是一种独特的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儿童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逐步发现写生对象的形象、色彩、结构等美感,再通过自己的解读和诠释表现出来,对于观察力、感受力和画面的审美力发展都大有裨益。以下为我园对幼儿园写生活动路径的一些初步探索。  一、幼儿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