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写作植根乡村沃土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p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高中生写作应该植根于“乡村”这方沃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书写所见自然风光,表达质朴的乡土情结。广阔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春花雪月、雨露风霜,农村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四季的变化。高中学生对身边的世事变迁更加敏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强,只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寻找身边写作素材的意识,学生便会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乡土资源。学生可以在劳动中体验乡土生活经历,在广阔的民间课堂中收集更多民风民俗,表达朴实的乡土情感。
  一、迁移教材资源,认识乡土文化
  教材是所有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教材中蕴含乡土气息的文章不在少数,有的文章中有相关民风民俗的段落,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链接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学生在阅读类似的课文时,会产生自己也试着写一写的冲动。学生如果能树立链接生活的意识,就会感觉身边的人和事都是可供写作的素材,写作思路便会豁然开朗。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便是对故乡的回忆和描写,字里行间浸透着浓浓的乡情。《想北平》一文表达了老舍先生对北平“要说而说不出的爱”。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对北平日常事物的描写:“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的黑枣、柿子等。这些描写充分体现了老舍先生的审美观,是真切的生活之趣,没有亲见是不可能想象出来的。所以要想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必然要深入生活之中。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各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并理解每个风俗背后的寓意。经过引导链接,让学生树立亲近乡土的意识,从课内文本迁移到自己的生活,模仿作者去发现乡土之美。
  二、欣赏自然风光,丰富写作题材
  农村是“上帝的后花园”,蓝天白云、繁花绿草、朝阳晚霞、家禽牲畜……每一眼都有无限美景,学生只需将目光投向窗外,有意识地体会,便可以在写作中不断有新发现。学生都愿意亲近自然,如果语文教师也像美术教师一样带着学生到野外“写生”,学生会在观察中感受自然的美,从而生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一棵小草的成长,一朵野花的绽放,一只小虫的生存,都会给人以启示,都是良好的写作题材。
  要想写好乡土题材的作品必然要对自然风光进行仔细观察,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写作视角切入。乡土化作文写作最适合农村学子,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写出细腻感人的文章。在讀沈从文的《边城》时,文中有很多具有湘西特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湘西山水的赞美。“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文章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潭水的清澈。再写山中细竹,桃花深处的人家,处处令人神往倾心。只有细致观察,才可以描写得如此生动可感。
  三、组织学生劳动,体验乡土生活
  农村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田间劳动,教师要根据时令安排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参与劳动体验,感受乡间生活,把感悟落实到文本才会情真意切,更加动人。让学生参加劳动不
  仅有助于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而且有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教师在布置这项任务时,需要和家长联系,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体验活动。
  如每年农家收稻子的时节,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到田间帮父母收稻子,体验农家生活,并细致描绘出热火朝天的忙碌场面。如割稻、运稻、打稻、晒稻,这一系列的农活都要参与,让学生体会又热又累之后收获的喜悦。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才可以嵌入自己的灵魂,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在行文时更加真实。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庄稼的生长管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这是学生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四、搜集民风民俗,写出乡土情结
  乡土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民歌民谚、民间故事等,在作文写作时适时穿插,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农村传统风俗活动,了解风俗活动的意义。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乐趣,陪老人聊天解闷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老人讲述民间风俗时,学生也可以体会到生活乐趣,乡土情结便由此产生。
  如搜集民谚的小组,回来以后经过整理,在课堂展示,让人深切感受到民间文化的精深。“五脏冒火,七窍生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层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含义丰富。如果能够恰当运用于作文写作中,可以巧妙点明主题。
  在乡土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把目光投向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由文本过渡到实际生活,然后再由生活沉淀到纸面,加深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而农村的学生感受最深的就是农家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自然,体验农家生活艰辛,结合民风民俗,写出具有乡土气息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22100)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主战场,竞争形势一场激烈;另一方面,经过近期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产业调整和结构性变局的关键阶段,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产业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有效阅读途径拓展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从而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赏析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开展课外学习  在高中阶段,各门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难度也更大,加上家长、教师的殷切期望,学生学习压力很大,没有时间自主阅读文学作品,对课外文学作品了解少。即使语文教师
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中,作文教学成了我们重点探索的道路。高中作文不仅仅是陈述事实,同样也抒发自身真实情感,在表情达意之中我们通过自身经历过的丰富故事来具体描述并论述观点。所以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针对农村高中体验性作文这一话题谈谈拙见,以期让高中学生从体验式写作教学中收获不一样的知识。  一、 博览群书,开阔学生思维  语文是集结了众多教育者心血的宝贵结晶,是中华
土壤中的金属污染是常见的环境污染,其特点在于污染危害大、难治理、修复周期长。文章使用粉末压片法,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土壤中的Pb等元素进行分析,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其检出限满足国家环境土壤质量标准的监测。
所谓课堂教学导入,即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以独特的方式拉开本节课的序幕,使得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充满好奇与兴趣,进而有效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最为关键的就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其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将其注意力吸引过来。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一、提问导入  在教学活动中,提问是一种可以对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进行即时调动的技巧与方法,促使学生活跃思
插图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学有辅助的作用,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课文的鲜活力,有助于学生进行联想,产生学习兴趣。  一、将插图用于课堂导入  从心理学上来看,吸引学生兴趣的不是文字,而是图像,所以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发挥插图的优势。教师在讲课时让学生先观察插图,然后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回归到课文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图片,特别是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