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魅力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前,我和妈妈去海淀图书馆还书,图书馆少儿剪纸速成班开班,请来的辅导老师是民间剪纸艺术家张晓林。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几下,一个个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图案就诞生了。老师的演示很神奇,我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短短两个小时的学习,我竟然也剪出了五角星、窗花、五瓣花等。
  张晓林老师已从事剪纸艺术50多年, 2008年他创作的《奥运之光照中华》巨型团花剪纸面积达90平方米,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张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6张大红纸,一把锋利的剪纸刀,铅笔和尺子。动手剪之前老师先教我们折纸,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再把右左两侧分别往里折三分之一,然后再取一边往里折,这时底部就成了三角的形状,取上部的中线,剪下去,一个漂亮的五角星就诞生了。
  五瓣花、梅花、小公鸡等,都是一剪成型。最后剪“福”字。张老师提前将写好的字跟红色春联纸装订在一起,已是半成品了,我们要把空白处丝毫不差地抠出来。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学问呢!红艳艳的“福”字,非常喜庆,捧在手心里,左看右看,可自豪啦。
  除夕那天,妈妈在家里挂起了灯笼、中国结,可我觉得哪个也没有我剪的窗花和“福”字更漂亮、更喜庆。因为那是我的劳动成果。
  我去买来一些红纸,剪了五瓣花、窗花等,越剪越熟练。送给对门王阿姨几个窗花,她直夸我心灵手巧,说往窗户上一贴,锦上添花。我把自己的作品拍了照片发在朋友圈里,竟有人主动讨要,别提我多高兴了。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剪纸,却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剪纸藝术穿越千年时光一路走来,背负着诸多文化符号和历史积淀。剪纸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北朝,人们已能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唐朝还流行起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南宋时期,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并逐步走向鼎盛。后来,剪纸曾一度消沉。直到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两千多年的民间艺术又一次回到大众视野。
  家里的窗户上、门上、墙上都贴了我的剪纸作品,我打心眼里高兴,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意义。几个简单的窗花,几个稚嫩的“福”字,竟让过年的味儿又足又浓;这就是剪纸的魅力!
其他文献
当麦穗泛黄的时候,布谷鸟的鸣叫,几乎流荡于每一个北方村庄的上空。  乡民们平时是极少见到布谷鸟的。甚至,相当多的人听了半辈子它的叫声,却无法辨识它的容颜。至于布谷鸟隐身于哪根枝条,其蓬松的羽翅究竟被那片浓荫遮蔽,乡民们更是懒得追究与核实。听着一声接续一声幽咽的鸣叫,对于乡民们来说,渐成习惯,且已足够。侧耳聆听,布谷鸟的叫声总是那么的缥缈不定,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忽远忽近,人的耳朵很难捕捉到它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