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生产、传播和应用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在国家科研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当以“育人为本”,促进教学、科技、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协调发展,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特别是科技产业化,已经成为高校越来越重要的育人渠道。当前,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在国家科研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形成高校科技开发新的体制和机制。
高校科技开发的任务是服务经济建设
科技开发分为知识开发和技术开发。知识开发即原始开发,长期以来被视为大学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得到了所有研究型大学的重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高校的研究力量在知识开发和技术开发方面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在强调原始性开发重要性的同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知识开发和技术开发的关系。实际上,知识开发的成果是“发现”,技术开发的成果是“发明”,两者之间彼此互动。原始性开发的成果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也促进了应用科学的发展,技术开发的不断进步也必然对基础科学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高新技术研究中,大量的原始性开发即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应用研究中提出的。如果一个高校不抓技术开发、应用开发,就得不到社会的支持,高校本身也就会因此脱离生产实际而影响自身的发展。高校应该走出象牙塔,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应该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应坚持“面向经济,服务社会”的方针,在依托学科,联合企业和科研机构,推进企业技术开发进步的同时,学校要精心整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者的力量,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一条龙的良性循环,使高校科技开发能真正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在推动科技开发工作中,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但要成为国家知识开发的源泉,也要成为国家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中心。目前,我国高校已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国家应该选择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进行开发基地建设试点,通过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交叉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导向,促进知识开发与技术开发的结合,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科技发展的跨越。
提高高校科技开发能力的措施
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作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校科技开发能力建设,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应及时调整整合高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结构、布局和研究方向,并根据新兴学科发展的需要在高校中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逐步改变过去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重点实验室条块分割、分散重复的局面,依托现有各类实验室,组建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相关部门、地方乃至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共同利用、共同进行业绩考评的新机制,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水平科研工作和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基地,成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基地。
2.通过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加大科研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交叉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它们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和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的能力,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科研力量和较高科研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3.加强高校科研条件的建设,建立网上合作研究中心(虚拟实验室),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建立重大仪器设备和远程操控平台,推动一批科学实验基地面向学生开放。建设各种开放性的国家基础性科研数据库,实现图书文献、科研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部分科研机构与高校现有的系(所)结合、重组,增强高校的科研力量。
4.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培养研究生方面的联合与协作,扩大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数量。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联合提出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而由高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参与联合投入的,允许企业优先获得成果转化和使用权。
5.合理利用SCI在科技评价方面的作用,从重视科技论文的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转变,从重视论文向重视论文与专利并重转变。严格区分政府评价与学术界自我评价,政府评价要根据不同科研性质、不同研究领域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培育和依托社会中介组织开展科技评价活动,建立独立的社会化科技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必须大力推动高校技术转移及产业化,加大国家对大学科技园、高校技术开发孵化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大学科技园等孵化机构为开发创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社会资金与高校师生科技知识相结合、共同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积极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推进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高校师生兼职创业,处理好相关的知识产权、股权分配等问题,处理好兼职创业与教学科研的关系。只有将高校的发展建立在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基础之上,高校才能更好地作为一项产业发挥它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编辑/王芳
高校科技开发的任务是服务经济建设
科技开发分为知识开发和技术开发。知识开发即原始开发,长期以来被视为大学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得到了所有研究型大学的重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高校的研究力量在知识开发和技术开发方面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在强调原始性开发重要性的同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知识开发和技术开发的关系。实际上,知识开发的成果是“发现”,技术开发的成果是“发明”,两者之间彼此互动。原始性开发的成果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也促进了应用科学的发展,技术开发的不断进步也必然对基础科学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高新技术研究中,大量的原始性开发即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应用研究中提出的。如果一个高校不抓技术开发、应用开发,就得不到社会的支持,高校本身也就会因此脱离生产实际而影响自身的发展。高校应该走出象牙塔,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应该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应坚持“面向经济,服务社会”的方针,在依托学科,联合企业和科研机构,推进企业技术开发进步的同时,学校要精心整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者的力量,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一条龙的良性循环,使高校科技开发能真正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在推动科技开发工作中,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但要成为国家知识开发的源泉,也要成为国家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中心。目前,我国高校已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国家应该选择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进行开发基地建设试点,通过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交叉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导向,促进知识开发与技术开发的结合,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科技发展的跨越。
提高高校科技开发能力的措施
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作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校科技开发能力建设,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应及时调整整合高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结构、布局和研究方向,并根据新兴学科发展的需要在高校中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逐步改变过去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重点实验室条块分割、分散重复的局面,依托现有各类实验室,组建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相关部门、地方乃至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共同利用、共同进行业绩考评的新机制,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水平科研工作和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基地,成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基地。
2.通过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加大科研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交叉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它们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和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的能力,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科研力量和较高科研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3.加强高校科研条件的建设,建立网上合作研究中心(虚拟实验室),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建立重大仪器设备和远程操控平台,推动一批科学实验基地面向学生开放。建设各种开放性的国家基础性科研数据库,实现图书文献、科研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部分科研机构与高校现有的系(所)结合、重组,增强高校的科研力量。
4.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培养研究生方面的联合与协作,扩大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数量。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联合提出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而由高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参与联合投入的,允许企业优先获得成果转化和使用权。
5.合理利用SCI在科技评价方面的作用,从重视科技论文的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转变,从重视论文向重视论文与专利并重转变。严格区分政府评价与学术界自我评价,政府评价要根据不同科研性质、不同研究领域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培育和依托社会中介组织开展科技评价活动,建立独立的社会化科技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必须大力推动高校技术转移及产业化,加大国家对大学科技园、高校技术开发孵化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大学科技园等孵化机构为开发创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社会资金与高校师生科技知识相结合、共同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积极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推进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高校师生兼职创业,处理好相关的知识产权、股权分配等问题,处理好兼职创业与教学科研的关系。只有将高校的发展建立在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基础之上,高校才能更好地作为一项产业发挥它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