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ling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堂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不仅是教会学习教材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如何做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另一重要的层面,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
  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书本知识。
  例:在分析“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时,我采取引导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寻找突破口,自己阅读本框内容,思考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什么?并根据教材找出有关的知识点,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等待交流。同学们立刻积极的投入到对教材的研究中,他们时而讨论,时而沉思,一会儿,整个课堂都沉静下来。他们已经考虑的差不多了,我开始提问。由学生根据自己编的题目再找出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思想已经开小差,似乎没有提问自己就与己无关,甚至开始观赏窗外风景,这时候我又给他们来了个小小的“刺激”:轮到发言的同学,可以随意指定教室里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一人回答他的问题,这下我明显的看到那几个开小差的同学懊恼的表情,整个人都抖擞了一下。在这节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有的问题甚至是我自己都容易忽略的,而学生的反应则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平时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提不上精神的学生,他们的问题设计巧妙得令我都感觉惭愧,而且是在课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们仍能对答如流,旁证博引,有的同学甚至由原始社会侃侃而谈讲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我从每个学生的脸上明显的看到了羡慕、佩服也有懊恼、自责的复杂表情,我想这也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知识绝不仅仅是教材知识,更不可能仅仅是课堂的这么几十分钟。这节课在学生的讨论、争辩中过得很快,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师生之间配合得很有默契,虽然这节课我讲的很少,几乎仅仅是最后的几分钟总结归纳,但是学生却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扎实、更透彻。我也从中认识了一个道理,要想更好的把握课堂,只有充分的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仅仅靠传统的灌输教材知识,不仅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课堂感觉不到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没有有效的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没有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那么对于教师来讲,这一堂课就是失败的,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在后期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复习”新课。
  在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再走以前的教育老路很容易遭淘汰,教师应该在同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寻找适合彼此的教学方式,我想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得生存!
  (作者单位:075441河北省怀来县桑园中学)
其他文献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常见力之一,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又是高考的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摩擦力有全面的理解,现把摩擦力的常见错误列举如下,并加以分析。    一、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由f=μN可知,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得出最大静摩擦力也与压力成正比,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也越大的错误,实际上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例如:用
期刊
新课程认为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同时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并非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的过程。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呢?这就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直接关系。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这就离不开对教学对象的了解以及对教学内容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的知识,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面对知识经济兴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承担着国民创新素质培养重任的教育正在经历着一次彻底的变革。  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这
期刊
[摘要] 初中思想政治复习中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将有关的知识综合归类,形成知识线,从而进行归类综合训练;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并能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观点和基本原理,分析认识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掌握 知识和观点 归类 知识线 训练 实际问题    面对着中学思想政治课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的特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
期刊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方法,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
期刊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学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应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摆在全体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
期刊
初中政治毕业总复习一般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1、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初一思想政治课的主
期刊
在信息时代,青少年学生常常会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历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遇到的难题    1、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极易受不良影响  由于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树立,对事物的认识还缺乏正确的分析
期刊
物质溶解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与反应无关的溶解,溶质为投放物,如:将蔗糖、、溶于水后,溶质仍为对应的投放物;另一方面是与水反应有关的溶解,其溶质是反应后的某生成物,如:将、分别溶于过量的水中,其溶质分别为、而不是、等。无论何种情况,溶质都以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现就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一、常见的无机酸碱盐的水溶性    通常我们所说的物质溶解性,是指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期刊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认为学生只要记住了人类过去的活动,就能高质量地完成历史课的教学任务,以往教材的编写也有意无意的迎合了这一点,过分地注重历史知识的连惯性和系统性。现在的历史教材摒弃了这一传统模式,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但要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启迪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开拓创新这一育人目的。  用历史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