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生对象,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在于此。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出让每位学生从兴趣入手,在音乐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创设环境、形式导入、音乐感染、培养自信
【中国分类法】G623.7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的动力。教育者不仅要教的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动力,又是一种强大内趋力。
一、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轻松,活泼的育人环境
音乐老师一进课堂,应给学生一脸的微笑,一腔的热情,这种朝气与生动会不自觉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同时,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应该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能 “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小学苏教版二年级的《小红帽》这一课中,我把个童话剧分成六场。第一场:森林的早晨。第二场:去外婆家的路上。第三场:森林中遇到狼。第四场:外婆家遇难。第五场:外婆家获救。第六场:小红帽和外婆告别平安回家。这些场景分别由学生自由分组担任,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进行创编和表演。这个环节使全体学生在充满兴趣而愉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完整地学唱好歌曲。所以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是引导孩子喜欢音乐课、对音乐课感兴趣的环境基础。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通向学习新歌的桥梁,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教授新课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看图导入法,意境导入法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唱歌课《嘀哩嘀哩》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提问、看图、意境、故事四种导入法。师:“有一个可爱的小花籽在找春天姐姐,可是春天姐姐到那里去了呢?一会请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告诉老师。”多媒体图片各种图片展示。(冰雪融化、小河流水、万物苏醒......)生:“我听到了流水和小鸟的声音;我听到了冰雪融化的声音;我听到了泉水丁冬的声音;我看到了万物苏醒,春天来了......”
三、用优美的音乐感染学生
音乐课,音乐是主旋律。我们教授的歌曲与聆听的音乐能否打动、感染学生,是成为学生是否喜爱音乐课的关键。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孩子只要走出校门就不再唱老师教的歌曲,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音乐课存在不足,学生不大爱唱老师教的歌,存在许多原因:如所教歌曲旋律过于复杂,歌曲内容过于陈旧,不贴近学生生活,不为学生所熟悉,学生不感兴趣,老师在学唱过程中不注重学唱效果,而只一味地要求学生唱会唱准,不带着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和谐声音的美妙等。所以,我们在教学歌曲时,不仅要求学生唱会、唱准,还要让他们通过和谐、优美的演唱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教学《布谷》,如果只是平淡的演唱,这首歌显得很平淡,没有一丝朝气,老师如果指导学生轻声的、有控制的去唱,这首歌就会立刻鲜活起来,老师再让学生边唱边听自己的声音,去欣赏自己的歌声,明白自己的歌声原来也这么好听,他们便会渐渐的喜欢演唱,喜欢音乐课所学的歌曲。再如欣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的有效途径。这部分内容可灵活机动进行,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欣赏。我曾上了一节苏教版四年级下《忆江南》。首先我利用课件展示“姑苏行”以及古镇小巷、苏州美食、苏州园林、民间服饰、刺绣年画等等图片,学生从视觉对江南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听音乐,第一遍听完,我问学生有什么感想,有的学生说音乐很优美;有的学生说,真想去看看。接着听第二遍,我给每个学生分发三种不同色彩的卡纸,让每个孩子在听到不同情绪的段落时出示相对应的卡纸。这遍听完之后,大多数孩子都能较准确地把握乐曲有几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了。如此这般,再去细致分段欣赏,可谓从远象到近景,有了一个欣赏层次的提升,音乐欣赏课也不那么枯燥。可见,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不断的欣赏音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己留心听音乐,当然,他们就会逐渐喜欢音乐课。
四、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音乐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及表现价值,教师可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在课内外搞一些简单、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表演,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与气质,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参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如在课堂上,搞一些音乐小品,小组间的歌咏比赛,班级内的联欢会,在课外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如合唱队、舞蹈队,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增强了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性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会使学生喜欢上的音乐课,想着上音乐课。使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
这些只是我在短短的今年音乐教学中的一点心得,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很长,我们要继续不停的研究,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温暖他们,用我们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们,用我们无尽的关怀去鼓励他们,我坚信,在教师的关心呵护下,这些孩子们一定会变成一群群美丽的天使,在音乐这片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创设环境、形式导入、音乐感染、培养自信
【中国分类法】G623.7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的动力。教育者不仅要教的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动力,又是一种强大内趋力。
一、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轻松,活泼的育人环境
音乐老师一进课堂,应给学生一脸的微笑,一腔的热情,这种朝气与生动会不自觉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同时,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应该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能 “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小学苏教版二年级的《小红帽》这一课中,我把个童话剧分成六场。第一场:森林的早晨。第二场:去外婆家的路上。第三场:森林中遇到狼。第四场:外婆家遇难。第五场:外婆家获救。第六场:小红帽和外婆告别平安回家。这些场景分别由学生自由分组担任,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进行创编和表演。这个环节使全体学生在充满兴趣而愉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完整地学唱好歌曲。所以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是引导孩子喜欢音乐课、对音乐课感兴趣的环境基础。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通向学习新歌的桥梁,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教授新课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看图导入法,意境导入法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唱歌课《嘀哩嘀哩》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提问、看图、意境、故事四种导入法。师:“有一个可爱的小花籽在找春天姐姐,可是春天姐姐到那里去了呢?一会请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告诉老师。”多媒体图片各种图片展示。(冰雪融化、小河流水、万物苏醒......)生:“我听到了流水和小鸟的声音;我听到了冰雪融化的声音;我听到了泉水丁冬的声音;我看到了万物苏醒,春天来了......”
三、用优美的音乐感染学生
音乐课,音乐是主旋律。我们教授的歌曲与聆听的音乐能否打动、感染学生,是成为学生是否喜爱音乐课的关键。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孩子只要走出校门就不再唱老师教的歌曲,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音乐课存在不足,学生不大爱唱老师教的歌,存在许多原因:如所教歌曲旋律过于复杂,歌曲内容过于陈旧,不贴近学生生活,不为学生所熟悉,学生不感兴趣,老师在学唱过程中不注重学唱效果,而只一味地要求学生唱会唱准,不带着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和谐声音的美妙等。所以,我们在教学歌曲时,不仅要求学生唱会、唱准,还要让他们通过和谐、优美的演唱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教学《布谷》,如果只是平淡的演唱,这首歌显得很平淡,没有一丝朝气,老师如果指导学生轻声的、有控制的去唱,这首歌就会立刻鲜活起来,老师再让学生边唱边听自己的声音,去欣赏自己的歌声,明白自己的歌声原来也这么好听,他们便会渐渐的喜欢演唱,喜欢音乐课所学的歌曲。再如欣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的有效途径。这部分内容可灵活机动进行,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欣赏。我曾上了一节苏教版四年级下《忆江南》。首先我利用课件展示“姑苏行”以及古镇小巷、苏州美食、苏州园林、民间服饰、刺绣年画等等图片,学生从视觉对江南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听音乐,第一遍听完,我问学生有什么感想,有的学生说音乐很优美;有的学生说,真想去看看。接着听第二遍,我给每个学生分发三种不同色彩的卡纸,让每个孩子在听到不同情绪的段落时出示相对应的卡纸。这遍听完之后,大多数孩子都能较准确地把握乐曲有几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了。如此这般,再去细致分段欣赏,可谓从远象到近景,有了一个欣赏层次的提升,音乐欣赏课也不那么枯燥。可见,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不断的欣赏音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己留心听音乐,当然,他们就会逐渐喜欢音乐课。
四、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音乐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及表现价值,教师可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在课内外搞一些简单、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表演,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与气质,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参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如在课堂上,搞一些音乐小品,小组间的歌咏比赛,班级内的联欢会,在课外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如合唱队、舞蹈队,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增强了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性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会使学生喜欢上的音乐课,想着上音乐课。使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
这些只是我在短短的今年音乐教学中的一点心得,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很长,我们要继续不停的研究,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温暖他们,用我们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们,用我们无尽的关怀去鼓励他们,我坚信,在教师的关心呵护下,这些孩子们一定会变成一群群美丽的天使,在音乐这片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