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全媒体”论的思考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全媒体”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播现象深刻变化的全新总结,是对全媒体发展作出的经典论述,为推动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全媒体”论深刻呈现了全媒体的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指出:“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网络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传播格局与安全格局,不断发展的全媒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构建全媒体时代,亘古未有地改变了世界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生存方式,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传播方式与交往方式,史无前例地改变了新闻媒体的传播形态、传播发展与传播效果,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和人类文明进步。
  “四全媒体”论科学概括了全媒体的规律形势。传统媒体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而当今的媒体融合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媒体传播的形态业态发生了破茧成蝶的质变。全媒体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大重要特征,“四全”融于一体的新媒体才是全媒体。“全程媒体”破时空之维,具有跨越时空、即时性传播的特点。“全息媒体”破物理之维,是指信息数据化、手机一“屏”统之的特点。“全员媒体”破主体之维,是指传播点面发展、广泛互动。“全效媒体”破功能之维,是指集成内容、社交、服务功能的特点,信息作为现代社会生产力要素的作用凸显。因此,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强智能传播,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
  “四全媒体”论全面反映了全媒体发展的复杂态势。如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移动传播与智能传播一往无前,传播平台从新闻媒体向商业网站、行业网站、个人网站、电商平台、“三微一端”、各类公众号扩散;传播终端从报、刊、台向网、端、微、屏多终端转移,呈融合交叉呈现之势。以即时、移动、互动、分享、体验、扁平为主要特征的社交媒体时代,形成一个体量庞大、复杂多变的信息传播系统。头条自媒体、平台媒体正在崛起为主流,主流专业媒体的新闻传播强势与舆论引导优势遇到挑战,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四全媒体”论系统提出了建设全媒体的路径趋势。从中央媒体到县级媒体的融合建设,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流媒体要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努力占领新的輿论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以支持、保障、引导和治理行动,推进新闻舆论、思想理论、文艺娱乐与科普知识等网上内容生态发展,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
其他文献
土壤气相抽提(SVE)是用于修复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一种新兴环境技术,其有效性在许多实验和现场测试中均被证实.目前国外SVE的工程应用主要采用经验法,设计过程过多依靠经
小麦蛋白是一种优质、价廉的蛋白质资源,除含有丰富的谷氨酸外还含有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导致蛋白质溶解度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因此本课题以小麦蛋白为原料,针对提高功能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同时制备并分离出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ACE抑制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得到碱法预处理的最佳处理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为0.4mol/L,加入量为1:2 (v/v, NaO
压敏胶粘剂制成的压敏胶带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粘接方式,在组件固定领域,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固定方式成为组件固定的主流应用辅材之一。近几年,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
rocG基因是Bacillus subtilis基因组中编码谷氨酸脱氢酶(GlutDH)的基因,催化反应L-glutamate+H2O+NAD+=α-oxoglutarate+NH3+NADH,而α-酮戊二酸和谷氨酸的相互转换是所有生
摘要:受新媒体的影响,广播电视行业日渐式微,而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这一场大浪淘沙中,由于长期处于产业的末端,极有可能成为第一批淘汰者。生死存亡之际,“小而美”发展道路或可能成为一线生机。  关键词:县级广播;“小而美”;发展  何为“小而美”?“小而美”这个概念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的一本畅销书《Small is beautiful》,作者从生态经济的角度讲到,由于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只要适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