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8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组42例患者进行常规8字锁骨固定带固定治疗,对观察组42例患者进行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根据疼痛VAS评分及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分均与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锁骨骨折 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 常规8字锁骨固定带固定
  在骨科疾病中,锁骨骨折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1]。锁骨骨折会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治疗锁骨骨折上,通常以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及患者的耐受性较高,因此在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2]。鉴于以上因素,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该院8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8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37.5±8.4)岁,在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37.5±7.4)岁。所有患者排除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不宜进行手术复位者、需要手术进行清创者、并发多创伤者及肩胛骨折者。两组患者在发病原因、病情程度、疾病史,年龄及性别分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8字锁骨固定带固定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行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术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应正坐并挺胸,医生助手应采用膝盖顶住患者的肩胛区域的方式对其肩部进行扳压[3],并从患者背部慢慢牵引,使得患者肩部向后伸展,轻微缓慢地将患者的骨折内侧段区域进行朝前下方牵引,接下来再将患者的骨折外侧段区域朝后上方牵引。医生应在患者的锁骨处垫上薄一点的海绵,并将树脂绷带做成合适的形状,绷带两端应到达患者的胸锁关节内侧部位,绷带远端应超过患者的肩关节部位,然后以患者骨折处为中心对其进行锁骨前方、上方及下方的围绕塑型,沿着患者的患侧肩部前上方位置绕过其对侧腋下部位,接着对患者进行背部固定,患者的肩袖后侧部位应采取固定带经过腋下部位固定,固定的形状为8字形。对患者复位成功后,对患者的骨折断端进行树脂绷带塑型和肩袖固定带固定,绷带固定形状为8字形。上述操作完成后,对患者进行X线片复查,检查效果满意后维持原固定,固定时间为1月至1.5月。
  1.3 评价标准
  患者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半年的跟踪随访工作,并根据疼痛VAS评分及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分工作,对评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统计结果以差异显著(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分析,在观察组中,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7.38±1.24,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2.22±0.95,在对照组中,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7.35±1.15,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3.68±2.24.两组患者治疗前根据疼痛VAS评分标准评分均与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对比分析。在观察组中,治疗前的肩关节评分为14.75±3.02,治疗后的肩关节评分为34.05±0.75,在对照组中,治疗前的肩关节评分为14.52±3.10,治疗后的肩关节评分为30.25±2.80.两组患者治疗前根据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分均与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锁骨骨折在骨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学者在治疗该疾病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与治疗技术,治疗方法众多势必存在着争议性[4]。以往的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虽然操作简单、便于进行,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对锁骨骨折缺乏较高的有效制动,尤其是在锁骨中断骨折很难有效维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导致患者愈合出现畸形。当患者锁骨出现骨折后,由于患者的上肢阻力矩发生受损会使得锁骨杠杆系统发生破坏,从而致使患者的骨折端出现移位。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可以将患者的锁骨运动简化为骨杠杆活动,通过使人体肌力矩与阻力矩相等保持平衡,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并且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感,还可以保证预后良好。见效迅速,固定牢靠等显著的治疗效果。鉴于以上因素,本文以84例锁骨骨折患者胃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惠杰,张静,何东伟.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4:3641-3642.
  [2]邢振龙,丘青中,李颖,张劲锋.改良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75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04:635-637.
  [3]孙可.改良锁骨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近期效果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04:897-899.
  [4]夏德刚.锁骨骨折手术中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探究及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108.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由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发展、积累、传承下来,在整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中传承的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观、道德观等到现在都深深的影响着现代的每
【摘 要】 目的:本文就微创去腐技术应用于龋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龋齿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微创去腐技术和传统高速牙钻机去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复查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换术后复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
远在古希腊文明时代,人们就提出过“市场和美学之间是盟友还是敌对关系”的命题,这是目前很多艺术家包括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所管理者们重点讨论的问题。那么,如何能找到
【摘要】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本科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作为全新的一个教学工具和平台对于本科的体育教育改革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当前背景出发,研究现代教育教育技术对本科体育教学的影响,进而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如何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本科体育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阐述  一、研究背景  设立在本科院校中的体育教学工作是肩负着国家高素质体育人
在人们追逐流行音乐的今天,土家音乐正处于被弱化的时代.要在学校教育中传承,就要给给土家音乐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以尝试的机会,给土家音乐一个客观的影响环境,音乐教师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对2009-05~ 2009-12166例脱水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比两种不同的方法.结果:改良方法大大提高穿刺率.
物理“探究活动”不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亲身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探究为主,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并利用所学
企业文化理论源于美国管理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东西方成功企业的主要特征研究,由此企业管理跃迁到“以人为本”的文化层面.特伦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出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艺术原创与价值实现”,其中的“价值实现”,最终是要通过创意人才的培养来实现的.这不仅是指市场价值,更是指人文价值.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小学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启蒙阶段,数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