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 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上世纪初,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进行了“语文即生活” 的教学改革。近十几年来, 许多语文教育专家、语文教师也做了研究与探讨, 提出了许多见解,“语文教学生活化” 成了一个热点话题。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王尚文先生提出了“语文生活” 的概念,认为大家不是用语文来生活, 而是生活在语文中, 语文就是大家生活之所在。他的观点和实践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另外, 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教育也面临着全球化、地方化和个性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生活的转型, 在学习和课程发展方式上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学习已无地域性和时限性, 可以终身性地随处发生,教育即是对终身学习的准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地方性资源、材料甚至社区的参与都将构成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以课堂为本、以校为本、以社区为本的课程形态。可见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依据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 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职业高中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就业素质。职高语文教学应该体现“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目标” 的办学指导方针,在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 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 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确定专业导向, 把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 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
职高语文教学生活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前提下, 有选择性地整合学生生活、学习中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使之获得与其职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素养, 来增强职高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策略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如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等, 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摒弃“师道尊严” 的传统观念, 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 要充满爱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人权、创造力和学生之间的差异等, 真诚地关爱他们,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 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产生质的转变, 学生的创造潜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是艺术的本源, 文学源于生活。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学生熟视无睹或不理解的, 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现实背景, 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或模拟的生活中自然、放松地学习语文, 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职高语文教学中, 要让课堂活跃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授知识与训练能力的时, 要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 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 课内外相结合, 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内容, 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代背景、学生的生活感受等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更真实, 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从而在强烈的愿望中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3. 在生活中创设语文课堂。语文处处有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首先是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师应抓住每个学生和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 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如一次写作课, 我要求学生用描写手法将家庭成员描述出来, 要展现每个成员的个性。结果由于学生们都非常了解自己的家人, 描述得惟妙惟肖。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了他们写作时难于下笔的问题, 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其次,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适应, 如看报纸杂志, 听广播电视, 读中外名著, 欣赏名胜古迹。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求职信, 从看电视广告到看药品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 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之中。
4.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职高学生是应用型专业人才, 教学应以“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授之以渔。因此, 职高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同时, 要充分体现专业特点, 为专业服务。教师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 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 把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 充分利用专业课的教学资源, 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依据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 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职业高中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就业素质。职高语文教学应该体现“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目标” 的办学指导方针,在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 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 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确定专业导向, 把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 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
职高语文教学生活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前提下, 有选择性地整合学生生活、学习中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使之获得与其职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素养, 来增强职高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策略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如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等, 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摒弃“师道尊严” 的传统观念, 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 要充满爱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人权、创造力和学生之间的差异等, 真诚地关爱他们,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 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产生质的转变, 学生的创造潜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是艺术的本源, 文学源于生活。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学生熟视无睹或不理解的, 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现实背景, 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或模拟的生活中自然、放松地学习语文, 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职高语文教学中, 要让课堂活跃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授知识与训练能力的时, 要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 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 课内外相结合, 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内容, 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代背景、学生的生活感受等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更真实, 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从而在强烈的愿望中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3. 在生活中创设语文课堂。语文处处有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首先是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师应抓住每个学生和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 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如一次写作课, 我要求学生用描写手法将家庭成员描述出来, 要展现每个成员的个性。结果由于学生们都非常了解自己的家人, 描述得惟妙惟肖。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了他们写作时难于下笔的问题, 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其次,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适应, 如看报纸杂志, 听广播电视, 读中外名著, 欣赏名胜古迹。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求职信, 从看电视广告到看药品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 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之中。
4.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职高学生是应用型专业人才, 教学应以“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授之以渔。因此, 职高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同时, 要充分体现专业特点, 为专业服务。教师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 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 把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 充分利用专业课的教学资源, 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